陳子昂《度荊門望楚》原文
遙遙去巫峽,望望下章臺。
巴國山川盡,荊門煙霧開。
城分蒼野外,樹斷白云隈。
今日狂歌客,誰知入楚來。
陳子昂《度荊門望楚》注釋
、荊門:山名。
2、遙遙:形容距離遠。
3、望望:瞻望貌;依戀貌。章臺:即章華臺。
4、巴國:周姬姓國,子爵,封于巴,即今四川巴縣。漢末劉璋又更永寧名巴郡,固陵名巴東,安漢名巴西,總稱三巴。
5、煙霧:泛指煙、氣、云、霧等。
6、隈(wēi):山水盡頭或曲深處。
7、狂歌客:春秋時期楚國人陸通,字接輿,是位隱士,平時“躬耕以食”,佯狂避世不仕?鬃觼淼匠䥽,他唱著“鳳兮”之歌譏諷孔子,所以被人們稱為楚狂接輿。后常用為典,亦用為狂士的通稱。
陳子昂《度荊門望楚》翻譯
遠遠地遠遠地離開巫峽,一再瞻望著走下章華臺。過盡了巴國的山山水水,荊門在??煙霧中敞開。城邑分布在蒼茫田野外,樹林在白云深處被截斷。今天我狂傲高歌的行客,誰知竟會走進楚天中來。
陳子昂《度荊門望楚》賞析
《度荊門望楚》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詩詞作品,這是一首五言律詩,此詩當(dāng)是調(diào)露(唐高宗年號,679?680)年間陳子昂初次出川應(yīng)試途中入楚時所作。此詩首聯(lián)交代了作者的行程;頷聯(lián)進一步描寫眼前所歷之景;頸聯(lián)繼續(xù)寫景,更具體地狀寫楚境勝地;尾聯(lián)作者以楚狂接輿自比,直抒胸臆。全詩筆法細膩,結(jié)構(gòu)完整,寓情于景,含而不露,有較強的藝術(shù)感染力。
這首《度荊門望楚》洋溢著年輕的詩人對楚地風(fēng)光的新鮮感受。此詩筆法細膩,結(jié)構(gòu)完整,由于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,又有含而不露的特點。由此讀者可以比較全面地窺見詩人豐富的個性與多方面的藝術(shù)才能。
首聯(lián)兩句,是作者對自己行程的交代。詩首句“遙遙去巫峽”,“遙”遠也,“遙遙”,遠之又遠。從梓州出發(fā),已經(jīng)遠遠地離開了巫峽,巫峽居三峽之中,西起四川巫山縣大寧河口,東抵湖北巴東縣渡口,全長九十里。過官渡口,至秭國,即“楚子熊繹之始國,而屈原之多里也!币虼岁愖影涸娭姓f:“望望下章臺”,“望”,遠看,“望望”,一再瞻看。詩人以兩組疊字生動地表現(xiàn)他此時心情,巫峽已相去遙遙,家鄉(xiāng)更遠隔重山。初離故鄉(xiāng),乍入楚境,急切地要飽覽楚國風(fēng)光,因此望之又望。“下”,寫出了長江水勢,從李白詩句“千里江陵一日還”就不難理解“下”字的意義和力量!罢屡_”,《左傳?昭公七年》:“楚子城章華之臺!背氯A臺在今湖北監(jiān)利縣西北離湖上,也是陳子昂必經(jīng)之地!罢氯A臺”表明已入楚境。
頷聯(lián),作者進一步描寫眼前所歷之景。“巴國山川盡,荊門煙霧開”兩句分承起首對句。詩中說巴楚相連,巴國山川盡處,也指已入楚境!端(jīng)注》謂:“自三峽七百里中,兩岸連山,略無闕處,重巖疊嶂,隱天蔽日,自非亭午夜分,不見曦月!敝坌腥龒{之中,山巒相連,峽中云水之氣,如煙如霧。過四陵峽,出南津關(guān),度荊門,煙寒霧霽,天寬地闊,別具一番情趣。
頸聯(lián)兩句,詩人更具體地狀寫楚境勝地。“城分蒼野外,樹斷白云隈”兩句,對“煙霧開”三字,作具體形象的描繪。城邑分畛域于蒼野,可見人煙稠密,城邑不孤;樹木斷蒼郁于白云,足見遠樹連天,碧野無際。詩人極目縱覽,楚天遼闊,氣象開闊舒展。因此詩人興奮地、情不自禁地要歌唱起來:“今日狂歌客,誰知入楚來!”這里,作者以楚狂接輿自比,直抒胸臆。春秋人陸通,字接輿,見時局動蕩,便佯狂不仕,被時人稱為楚狂。他曾在《鳳兮歌》中,以“往者不可諫,來者猶可追”來諷刺孔子,并拒絕與孔子交談。陳子昂引以自比,充分表達了他傲世的激昂之氣。
陳子昂的詩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530336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我受到愛情的一次打擊_詩歌鑒賞
煌煌京洛行原文_翻譯和賞析_曹丕古詩
僧皎然《尋陸鴻漸不遇》原文及翻譯賞析
韋應(yīng)物《馬明生遇神女歌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論自我_詩歌鑒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