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唐書?唐高祖李淵傳原文
高祖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姓李氏,諱淵。其先隴西狄道人,涼武昭王?七代孫 也。?生歆。歆生重耳,仕魏為弘農(nóng)太守。重耳生熙,為金門鎮(zhèn)將,領(lǐng)豪杰鎮(zhèn)武川, 因家焉。儀鳳中,追尊宣皇帝。熙生天錫,仕魏為幢主。大統(tǒng)中,贈司空。儀鳳中, 追尊光皇帝;首嬷M虎,后魏左仆射,封隴西郡公,與周文帝及太保李弼、大司馬 獨孤信等以功參佐命,當時稱為“八柱國家”,仍賜姓大野氏。周受禪,追封唐國 公,謚曰襄。至隋文帝作相,還復本姓。武德初,追尊景皇帝,廟號太祖,陵曰永 康;士贾M?,周安州總管、柱國大將軍,襲唐國公,謚曰仁。武德初,追尊元皇 帝,廟號世祖,陵曰興寧。
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于長安,七歲襲唐國公。及長,倜儻豁達,任性真率,寬 仁容眾,無貴賤咸得其歡心。隋受禪,補千牛備身。文帝獨孤皇后,即高祖從母也, 由是特見親愛,累轉(zhuǎn)譙、隴、岐三州刺史。有史世良者,善相人,謂高祖曰:“公 骨法非常,必為人主,愿自愛,勿忘鄙言!备咦骖H以自負。大業(yè)初,為滎陽、樓 煩二郡太守,征為殿內(nèi)少監(jiān)。九年,遷衛(wèi)尉少卿。遼東之役,督運于懷遠鎮(zhèn)。及楊 玄感反,詔高祖馳驛鎮(zhèn)弘化郡,兼知關(guān)右諸軍事。高祖歷試中外,素樹恩德,及是 結(jié)納豪杰,眾多款附。時煬帝多所猜忌,人懷疑懼。會有詔征高祖詣行在所,遇疾 未謁。時甥王氏在后宮,帝問曰:“汝舅何遲?”王氏以疾對,帝曰:“可得死否?” 高祖聞之益懼,因縱酒沉湎,納賄以混其跡焉。十一年,煬帝幸汾陽宮,命高祖往 山西、河東黜陟討捕。師次龍門,賊帥母端?帥眾數(shù)千薄于城下。高祖從十余騎擊 之,所射七十發(fā),皆應(yīng)弦而倒,賊乃大潰。十二年,遷右驍衛(wèi)將軍。
十三年,為太原留守,郡丞王威、武牙郎將高君雅為副。群賊蜂起,江都阻絕, 太宗與晉陽令劉文靜首謀,勸舉義兵。俄而馬邑校尉劉武周據(jù)汾陽宮舉兵反,太宗 與王威、高君雅將集兵討之。高祖乃命太宗與劉文靜及門下客長孫順德、劉弘基各 募兵,旬日間眾且一萬,密遣使召世子建成及元吉于河東。威、君雅見兵大集,恐 高祖為變,相與疑懼,請高祖祈雨于晉祠,將為不利。晉陽鄉(xiāng)長劉世龍知之,以告 高祖,高祖陰為之備。
五月甲子,高祖與威、君雅視事,太宗密嚴兵于外,以備非常。遣開陽府司馬 劉政會告威等謀反,即斬之以徇,遂起義兵。甲戌,遣劉文靜使于突厥始畢可汗, 令率兵相應(yīng)。六月甲申,命太宗將兵徇西河,下之。癸巳,建大將軍府,并置三軍, 分為左右:以世子建成為隴西公、左領(lǐng)大都督,左統(tǒng)軍隸焉;太宗為?敦煌公、右 領(lǐng)大都督,右統(tǒng)軍隸焉。裴寂為大將軍府長史,劉文靜為司馬,石艾縣長殷開山為 掾,劉政會為屬,長孫順德、劉弘基、竇琮等分為左右統(tǒng)軍。開倉庫以賑窮乏,遠 近響應(yīng)。秋七月壬子,高祖率兵西圖關(guān)中,以元吉為鎮(zhèn)北將軍、太原留守。癸丑, 發(fā)自太原,有兵三萬。丙辰,師次靈石縣,營于賈胡堡。隋武牙郎將宋老生屯霍邑 以拒義師。會霖雨積旬,饋運不給,高祖命旋師,太宗切諫乃止。有白衣老父詣軍 門曰:“余為霍山神使謁唐皇帝曰:‘八月雨止,路出霍邑東南,吾當濟師。’高 祖曰:“此神不欺趙無恤,豈負我哉!”八月辛巳,高祖引師趨霍邑,斬宋老生, 平霍邑。丙戌,進下臨汾郡及絳郡。癸巳,至龍門,突厥始畢可汗遣康稍利率兵五 百人、馬二千匹,與劉文靜會于麾下。隋驍衛(wèi)大將軍屈突通鎮(zhèn)河東,津梁斷絕,關(guān) 中向義者頗以為阻。河東水濱居人,競進舟楫,不謀而至,前后數(shù)百人。
九月壬寅,馮翊賊帥孫華、士門賊帥白玄度各率其眾送款,并具舟楫以待義師。 高祖令華與統(tǒng)軍王長諧、劉弘基引兵渡河。屈突通遣其武牙郎將桑顯和率眾數(shù)千, 夜襲長諧,義師不利。太宗以游騎數(shù)百掩其后,顯和潰散,義軍復振。丙辰,馮翊 太守蕭造以郡來降。戊午,高祖親率眾圍河東,屈突通自守不出,乃命攻城,不利 而還。文武將吏請高祖領(lǐng)太尉,加置僚佐,從之。華陰令李孝常以永豐倉來降。庚 申,高祖率軍濟河,舍于長春宮。三秦士庶至者日以千數(shù),高祖禮之,咸過所望, 人皆喜悅。丙寅,遣隴西公建成、司馬劉文靜屯兵永豐倉,兼守潼關(guān),以備他盜。 太宗率劉弘基、長孫順德等前后數(shù)萬人,自渭北徇三輔,所至皆下。高祖從父弟神 通起兵?縣,柴氏婦舉兵于司竹,至是并與太宗會。?縣賊帥丘師利、李仲文,? ?賊帥何潘仁等,合眾數(shù)萬來降。乙亥,命太宗自渭?屯兵阿城,隴西公建成自新 豐趣霸上。高祖率大軍自下?西上,經(jīng)煬帝行宮園苑,悉罷之,宮女放還親屬。
冬十月辛巳,至長樂宮,有眾二十萬。京師留守刑部尚書衛(wèi)文升、右翊衛(wèi)將軍 陰世師、京兆郡丞滑儀挾代王侑以拒義師。高祖遣使至城下,諭以匡復之意,再三 皆不報。諸將固請圍城。十一月丙辰,攻拔京城。衛(wèi)文升先已病死,以陰世師、滑 儀等拒義兵,并斬之。癸亥,率百僚,備法駕,立代王侑為天子,遙尊煬帝為太上 皇,大赦,改元為義寧。甲子,隋帝詔加高祖假黃鉞、使持節(jié)、大都督內(nèi)外諸軍事、 大丞相,進封唐王,總錄萬機。以武德殿為丞相府,改教為令。以隴西公建成為唐 國世子;太宗為京兆尹,改封秦公;姑臧公元吉為齊公。十二月癸未,丞相府置長 史、司錄已下官僚。金城賊帥薛舉寇扶風,命太宗為元帥擊之。遣趙郡公孝恭招慰 山南,所至皆下。癸巳,太宗大破薛舉之眾于扶風。屈突通自潼關(guān)奔東都,劉文靜 等追擒于閿鄉(xiāng),虜其眾數(shù)萬。河池太守蕭?以郡降。丙午,遣云陽令詹俊、武功縣 正李仲袞徇巴蜀,下之。
二年春正月戊辰,世子建成為撫寧大將軍、東討元帥,太宗為副,總兵七萬, 徇地東都。二月,清河賊帥竇建德僭稱長樂王。吳興人沈法興據(jù)丹陽起兵。三月丙 辰,右屯衛(wèi)將軍宇文化及弒隋太上皇于江都宮,立秦王浩為帝,自稱大丞相。徙封 太宗為趙國公。戊辰,隋帝進高祖相國,總百揆,備九錫之禮。唐國置丞相以下, 立皇高祖已下四廟于長安通義里第。
夏四月辛卯,停竹使符,頒銀菟符于諸郡。戊戌,世子建成及太宗自東都班師。 五月乙巳,天子詔高祖冕十有二旒,建天子旌旗,出警入蹕。王后、王女爵命之號, 一遵舊典。戊午,隋帝詔曰:
天禍隋國,大行太上皇遇盜江都,酷甚望夷,釁深驪北。憫予小子,奄造丕愆, 哀號永感,心情糜潰。仰惟荼毒,仇復靡申,形影相吊,罔知啟處。相國唐王,膺 期命世,扶危拯溺,自北徂南,東征西怨。致九合于諸侯,決百勝于千里。糾率夷 夏,大庇氓黎,保?朕躬,系王是賴。德侔造化,功格蒼?,兆庶歸心,歷數(shù)斯在, 屈為人臣,載違天命。在昔虞、夏,揖讓相推,茍非重華,誰堪命禹。當今九服崩 離,三靈改卜,大運去矣,請避賢路。兆謀布德,顧己莫能,私僮命駕,須歸?國。 予本代王,及予而代,天之所廢,豈其如是!庶憑稽古之圣,以誅四兇;幸值惟新 之恩,預充三恪。雪冤恥于皇祖,守?祀為孝孫,朝聞夕殞,及泉無恨。今遵故事, 遜于舊邸,庶官群辟,改事唐朝。宜依前典,趨上尊號,若釋重負,感泰兼懷。假 手真人,俾除丑逆,濟濟多士,明知朕意。仍敕有司,凡有表奏,皆不得以聞。
遣使持節(jié)、兼太保、邢部尚書、光祿大夫、梁郡公蕭造,兼太尉、司農(nóng)少卿裴 之隱奉皇帝璽綬于高祖。高祖辭讓,百僚上表勸進,至于再三,乃從之。隋帝遜于 舊邸。改大興殿為太極殿。
甲子,高祖即皇帝位于太極殿,命刑部尚書蕭造兼太尉,告于南郊,大赦天下, 改隋義寧二年為唐武德元年。官人百姓,賜爵一級。義師所行之處,給復三年。罷 郡置州,改太守為刺史。丁卯,宴百官于太極殿,賜帛有差。東都留守官共立隋越 王侗為帝。壬申,命相國長史裴寂等修律令。
六月甲戌,太宗為尚書令,相國府長史裴寂為尚書右仆射,相國府司馬劉文靜 為納言,隋民部尚書蕭?、相國府司錄竇威并為內(nèi)史令。廢隋《大業(yè)律令》,頒新 格。己卯,備法駕,迎皇高祖宣簡公已下神主,?于太廟。追謚妃竇氏為太穆皇后, 陵曰壽安。庚辰,立世子建成為后太子。封太宗為秦王,齊國公元吉為齊王。封宗 室蜀國公孝基為永安王,柱國公道玄為淮陽王,長平公叔良為長平王,鄭國公神通 為永康王,安吉公神符為襄邑王,柱國德良為長樂王,上開府道素為竟陵王,上柱 國博?為隴西王,奉慈為渤海王。諸州總管加號使持節(jié)。癸未,封隋帝為?國公。 薛舉寇涇州,命秦王為西討元帥征之。改封永康王神通為淮安王。壬辰,加秦王雍 州牧,余官如故。辛丑,內(nèi)史令竇威卒。秋七月丙午,刑部尚書蕭造為太子太保。 追封皇子玄霸為衛(wèi)王。西突厥遣使內(nèi)附。秦王與薛舉大戰(zhàn)于涇州,我?guī)煍】儭?/p>
八月壬午,薛舉死,其子仁杲復僭稱帝,命秦王為元帥以討之。丁亥,詔曰: “隋太常卿高?、上柱國賀若弼,并抗節(jié)不阿,矯枉無撓;司隸大夫薛道衡、刑部 尚書宇文弼、左翊衛(wèi)將軍董純,并懷忠抱義,以陷極刑:宜從褒飾,以慰泉壤。? 可贈上柱國、郯國公,弼贈上柱國、杞國公,各令有司加謚;道衡贈上開府、臨河 縣公,贈上開府、平昌縣公,純贈柱國、狄道縣公!庇衷t曰:“隋右驍衛(wèi)大將軍 李金才、左光祿大夫李敏,并鼎族高門,元功世胄,橫受屠殺,朝野稱冤。然李氏 將興,天祚有應(yīng),冥契深隱,妄肆誅夷。朕受命君臨,志存刷蕩,申冤旌善,無忘 寤寐。金才可贈上柱國、申國公,敏可贈柱國、觀國公。又前代酷濫,子孫被流者, 并放還鄉(xiāng)里。”涼州賊帥李軌以其地來降,拜涼州總管,封涼王。
九月乙巳,親錄囚徒,改銀菟符為銅魚符。辛未,追謚隋太上皇為煬帝。宇文 化及至魏州,鴆殺秦王浩,僭稱天子,國號許。
冬十月壬申朔,日有蝕之。李密率眾來降。封皇從父弟襄武公琛為襄武王,黃 臺公瑗為廬江王。癸巳,詔行傅仁均所造《戊寅歷》。十一月己酉,以京師谷貴, 令四面入關(guān)者,車馬牛驢各給課米,充其自食。秦王大破薛仁杲于淺水原,降之, 隴右平。乙巳,涼王李軌僭稱天子于涼州。詔頒五十三條格,以約法緩刑。十二月 壬申,加秦王太尉、陜東道大行臺。丁丑,封上柱國李孝常為義安王。庚子,李密 反于桃林,行軍總管盛彥師追討斬之。
二年春正月乙卯,初令文官遭父母喪者聽去職。黃門侍郎陳叔達兼納言。二月 丙戌,詔天下諸宗人無職任者,不在徭役之限,每州置宗師一人,以相統(tǒng)攝。丁酉, 竇建德攻宇文化及于聊城,斬之,傳首突厥。閏月辛丑,劉武周侵我并州。己酉, 李密舊將徐世?以黎陽之眾及河南十郡降,授黎州總管,封曹國公,賜姓李氏。庚 戌,上微行都邑,以察氓俗,即日還宮。甲寅,賊帥?粲殺我使散騎常侍段確,奔 洛陽。
夏四月乙巳,王世充篡越王侗位,僭稱天子,國號鄭。辛亥,李軌為其偽尚書 安興貴所執(zhí)以降,河右平。突厥始畢可汗死。五月己卯,?國公薨,追崇為隋帝, 謚曰恭。六月戊戌,令國子學立周公、孔子廟,四時致祭,仍博求其后。癸亥,尚 書右仆射裴寂為晉州道行軍總管,以討劉武周。秋七月壬申,置十二軍,以關(guān)內(nèi)諸 府分隸焉。王世充遣其將羅士信侵我谷州,士信率其眾來降。西突厥葉護可汗及高 昌并遣使朝貢。
九月辛未,賊帥李子通據(jù)江都,僭稱天子,國號吳。沈法興據(jù)毗陵,僭稱梁王。 丁丑,和州賊帥杜伏威遣使來降,授和州總管、東南道行臺尚書令,封楚王。裴寂 與劉武周將宋金剛戰(zhàn)于介州,我?guī)煍】,右武衛(wèi)大將軍姜寶誼死之。并州總管、齊 王元吉懼武周所逼,奔于京師,并州陷。乙未,京師地震。
冬十月己亥。封幽州總管羅藝為燕郡王,賜姓李氏。黃門侍郎楊恭仁為納言。 殺民部尚書、魯國公劉文靜。乙卯,討劉武周,軍于蒲州,為諸軍聲援。壬子,劉 武周進圍晉州。甲子,上親祠華岳。十一月丙子,竇建德陷黎陽,盡有山東之地。 淮安王神通、左武候大將軍李世?皆沒于賊。十二月丙申,永安王孝基、工部尚書 獨孤懷恩、總管于筠為劉武周將宋金剛掩襲,并沒焉。甲辰,狩于華山。壬子,大 風拔木。
三年春正月辛巳,幸蒲州,命祀舜廟。癸巳,至自蒲州。甲午,李世?于竇建 德所自拔歸國。建德僭稱夏王。二月丁酉,京師西南地有聲如山崩。庚子,幸華陰。 工部尚書獨孤懷恩謀反,伏誅。三月癸酉,西突厥葉護可汗、高昌王曲伯雅遣使朝 貢。突厥貢條支巨鳥。己卯,改納言為侍中,內(nèi)史令為中書令,給事郎為給事中。 甲戌,內(nèi)史侍郎封德彝兼中書令。封賊帥劉孝真為彭城王,賜姓李氏。
夏四月壬寅,至自華陰。于益州置行臺尚書省。甲寅,加秦王益州道行臺尚書 令。秦王大破宋金剛于介州,金剛與劉武周俱奔突厥,遂平并州。偽總管尉遲敬德、 尋相以介州降。
六月壬辰,徙封楚王杜伏威為吳王,賜姓李氏,加授東南道行臺尚書令。丙午, 親錄囚徒。封皇子元景為趙王,元昌為魯王,元亨為酆王;皇孫承宗為太原王,承 道為安陸王,承乾為?山王,恪為長沙王,泰為宜都王。
秋七月壬戌,命秦王率諸軍討王世充。遣皇太子鎮(zhèn)蒲州,以備突厥。丙申,突 厥殺劉武周于白道。冬十月庚子,懷戍賊帥高開道遣使降,授蔚州總管,封北平郡 王,賜姓李氏。
四年春正月丁卯,竇建德行臺尚書令胡大恩以大安鎮(zhèn)來降,封定襄郡王,賜姓 李氏。辛巳,命皇太子總統(tǒng)諸軍討稽胡。三月,徙封宜都王泰為衛(wèi)王。竇建德來援 王世充,攻陷我管州。
夏四月甲寅,封皇子元方為周王,元禮為鄭王,元嘉為宋王,元則為荊王,元 茂為越王。初置都護府官員。五月己未,秦王大破竇建德之眾于武牢,擒建德,河 北悉平。丙寅,王世充舉東都降,河南平。秋七月甲子,秦王凱旋,獻俘于太廟。 丁卯,大赦天下。廢五銖錢,行開元通寶錢。斬竇建德于市;流王世充于蜀,未發(fā), 為仇人所害。甲戌,建德余黨劉黑闥據(jù)漳南反。置山東道行臺尚書省于?州。八月, ?州總管徐圓朗舉兵反,以應(yīng)劉黑闥,僭稱魯王。
冬十月己丑,加秦王天策上將,位在王公上,領(lǐng)司徒、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; 齊王元吉為司空。乙巳,趙郡王孝恭平荊州,獲蕭銑。十一月甲申,于?州置大行 臺,廢?州都督府。庚寅,焚東都紫微宮乾陽殿。會稽賊帥李子通以其地來降。十 二月丁卯,命秦王及齊王元吉討劉黑闥。壬申,徙封宋王元嘉為徐王。
五年春正月丙申,劉黑闥據(jù)?州,僭稱漢東王。三月丁未,秦王破劉黑闥于? 水上,盡復所陷州縣,黑闥亡奔突厥。蔚州總管、北平王高開道叛,寇易州。
夏四月庚戌,秦王還京師,高祖迎勞于長樂宮。壬申,代州總管、定襄郡王大 恩為虜所敗,戰(zhàn)死。六月,劉黑闥引突厥寇山東。置諫議大夫官員。秋七月丁亥, 吳王伏威來朝。隋漢陽太守馮盎以南越之地來降,嶺表悉定。八月辛亥,以?、荊、 并、幽、交五州為大總管府。改封?山王承乾為中山王。葬隋煬帝于揚州。丙辰, 突厥頡利寇雁門。己未,進寇朔州。遣皇太子及秦王討擊,大敗之。
冬十月癸酉,遣齊王元吉擊劉黑闥于?州。時山東州縣多為黑闥所守,所在殺 長吏以應(yīng)之。行軍總管、淮陽王道玄與黑闥戰(zhàn)于下博,道玄敗沒。十一月甲申,命 皇太子率兵討劉黑闥。丙申,幸宜州,簡閱將士。十二月丙辰,校獵于華池。庚申, 至自宜州;侍悠苿⒑陉Y于魏州,斬之,山東平。
六年春正月,吳王杜伏威為太子太保。二月辛亥,校獵于驪山。三月乙未,幸 昆明池,宴百官。
夏四月己未,舊宅改為通義宮,曲赦京城系囚,于是置酒高會,賜從官帛各有 差。癸酉,以尚書右仆射、魏國公裴寂為左仆射,中書令、宋國公蕭?為右仆射, 侍中、觀國公楊恭仁為吏部尚書。秋七月,突厥頡利寇朔州,遣皇太子及秦王屯并 州以備之。
八月壬子,東南道行臺仆射輔公?據(jù)丹陽反,僭稱宋王,遣趙郡王孝恭及嶺南 道大使、永康縣公李靖討之。丙寅,吐谷渾內(nèi)附。九月丙子,突厥退,皇太子班師。 改東都為洛州。高開道引突厥寇幽州。冬十月,幸華陰。
十一月,校獵于沙苑。十二月乙巳,以奉義監(jiān)為龍躍宮,武功宅為慶善宮。甲 寅,至自華陰。
七年春正月己酉,封高麗王高武為遼東郡王,百濟王扶余璋為帶方郡王,新羅 王金真平為樂浪郡王。二月,高開道為部將張金樹所殺,以其地降。丁巳,幸國子 學,親臨釋奠。改大總管府為大都督府。吳王伏威薨。三月戊寅,廢尚書省六司侍 郎,增吏部郎中秩正四品,掌選事。戊戌,趙郡王孝恭大破輔公?,擒之,丹陽平。
夏四月庚子,大赦天下,頒行新律令。以天下大定,詔遭父母喪者聽終制。五 月,造仁智宮于宜州之宜君縣。李世?討徐圓朗,平之。六月辛丑,幸仁智宮。
秋七月甲午,至自仁智宮。?州地震山崩,江水咽流。八月戊辰,突厥寇并州, 京師戒嚴。壬午,突厥退。乙未,京師解嚴。冬十月丁卯,幸慶善宮。癸酉,幸終 南山,謁老子廟。十一月戊辰,校獵于高陵。庚午,至自慶善宮。
八年春二月己巳,親錄囚徒,多所原宥。
夏四月,造太和宮于終南山。六月甲子,幸太和宮。突厥寇定州,命皇太子往 幽州,秦王往并州,以備突厥。八月,并州道總管張公謹與突厥戰(zhàn)于太谷,王師敗 績,中書令溫彥博沒于賊。九月,突厥退。冬十月辛巳,幸周氏陂校獵,因幸龍躍 宮。十一月辛卯,幸宜州。庚子,講武于同官縣。改封蜀王元軌為吳王,漢王元慶 為陳王。加授秦王中書令,齊王元吉侍中。天策上將府司馬宇文士及權(quán)檢校侍中。 十二月辛酉,至自宜州。
九年春正月丙寅,命州縣修城隍,備突厥。尚書左仆射、魏國公裴寂為司空。
二月庚申,加齊王元吉為司徒。戊寅,親祠社稷。三月辛卯,幸昆明池。夏五 月辛巳,以京師寺觀不甚清凈,詔曰:
釋迦闡教,清凈為先,遠離塵垢,斷除貪欲。所以弘宣勝業(yè),修植善根,開導 愚迷,津梁品庶。是以敷演經(jīng)教,檢約學徒,調(diào)懺身心,舍諸染著,衣服飲食,咸 資四輩。
自覺王遷謝,像法流行,末代陵遲,漸以虧濫。乃有猥賤之侶,規(guī)自尊高;浮 惰之人,茍避徭役。妄為剃度,托號出家,嗜欲無厭,營求不息。出入閭里,周旋 ??,驅(qū)策田產(chǎn),聚積貨物。耕織為生,估販成業(yè),事同編戶,跡等齊人。進違戒 律之文,退無禮典之訓。至乃親行劫掠,躬自穿窬,造作妖訛,交通豪猾。每罹憲 網(wǎng),自陷重刑,黷亂真如,傾毀妙法。譬茲稂莠,有穢嘉苗;類彼淤泥,混夫清水。 又伽藍之地,本曰凈居,棲心之所,理尚幽寂。近代以來,多立寺舍,不求閑曠之 境,唯趨喧雜之方?槻善閸纾瑮澯钍馔,錯舛隱匿,誘納奸邪;蛴薪友?邸, 鄰近屠酤,埃塵滿室,膻腥盈道。徒長輕慢之心,有虧崇敬之義。且老氏垂化,實 貴沖虛,養(yǎng)志無為,遺情物外。全真守一,是謂玄門,驅(qū)馳世務(wù),尤乖宗旨。
朕膺期馭宇,興隆教法,志思利益,情在護持。欲使玉石區(qū)分,薰蕕有辨,長 存妙道,永固福田,正本澄源,宜從沙汰。諸僧、尼、道士、女寇等,有精勤練行、 守戒律者,并令大寺觀居住,給衣食,勿令乏短。其不能精進、戒行有闕、不堪供 養(yǎng)者,并令罷遣,各還桑梓。所司明為條式,務(wù)依法教,違制之事,悉宜停斷。京 城留寺三所,觀二所。其余天下諸州,各留一所。余悉罷之。事竟不行。
六月庚申,秦王以皇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同謀害己,率兵誅之。詔立秦王為皇 太子,繼統(tǒng)萬機,大赦天下。八月癸亥,詔傳位于皇太子。尊帝為太上皇,徙居弘 義宮,改名太安宮。
貞觀八年三月甲戌,高祖宴西突厥使者于兩儀殿,顧謂長孫無忌曰:“當今蠻 夷率服,古未嘗有!睙o忌上千萬歲壽。高祖大悅,以酒賜太宗。太宗又奉觴上壽, 流涕而言曰:“百姓獲安,四夷咸附,皆奉遵圣旨,豈臣之力!”于是太宗與文德 皇后互進御膳,并上服御衣物,一同家人常禮。是歲,閱武于城西,高祖親自臨視, 勞將士而還。置酒于未央宮,三品已上咸侍。高祖命突厥頡利可汗起舞,又遣南越 酋長馮智戴詠詩,既而笑曰:“胡、越一家,自古未之有也!碧诜钣x上壽曰: “臣早蒙慈訓,教以文道;爰從義旗,平定京邑。重以薛舉、武周、世充、建德, 皆上稟睿算,幸而克定。三數(shù)年間,混一區(qū)宇。天慈崇寵,遂蒙重任。今上天垂?, 時和歲阜,被發(fā)左衽,并為臣妾。此豈臣智力,皆由上稟圣算!备咦娲髳偅撼 皆呼萬歲,極夜方罷。
九年五月庚子,高祖大漸,下詔:“既殯之后,皇帝宜于別所視軍國大事。其 服輕重,悉從漢制,以日易月。園陵制度,務(wù)從儉約。”是日,崩于太安宮之垂拱 前殿,年七十。群臣上謚曰大武皇帝,廟號高祖。十月庚寅,葬于獻陵。高宗上元 元年八月,改上尊號曰神堯皇帝。天寶十三載二月,上尊號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。
史臣曰:有隋季年,皇圖板蕩,荒主?燎原之焰,群盜發(fā)逐鹿之機,殄暴無厭, 橫流靡救。高祖審獨夫之運去,知新主之勃興,密運雄圖,未伸龍躍。而屈己求可 汗之援,卑辭答李密之書,決神機而速若疾雷,驅(qū)豪杰而從如偃草。洎謳謠允屬, 揖讓受終,刑名大?于煩苛,爵位不逾于?軸。由是攫金有恥,伏莽知非,人懷漢 道之寬平,不責高皇之慢罵。然而優(yōu)柔失斷,浸潤得行,誅文靜則議法不從,酬裴 寂則曲恩太過。奸佞由之貝錦,嬖幸得以掇蜂。獻公遂間于申生,小白寧懷于召忽。 一旦兵交愛子,矢集申孫。匈奴尋犯于便橋,京邑咸憂于左衽。不有圣子,王業(yè)殆 哉!
贊曰:高皇創(chuàng)圖,勢若摧枯。國運神武,家難圣謨。言生床笫,禍切肌膚。 《鴟?》之詠,無損于吾。
舊唐書?唐高祖李淵傳翻譯
高祖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姓李,名淵。祖先是隴西狄道人。他是西涼武昭王李?的七世孫,李?生歆。歆生重耳,出仕魏國任弘農(nóng)太守。重耳生熙,為金門鎮(zhèn)將,率領(lǐng)豪杰鎮(zhèn)守武川,因而在武川定居安家。儀鳳中期,追尊為宣皇帝。熙生天..,出任魏國任宿衛(wèi)統(tǒng)兵的武官幢主。大統(tǒng)中期,贈司空。儀鳳中期,追尊為光皇帝。亡祖名虎,是后魏左仆射,封為隴西郡公,與周文帝及太保李弼、大司馬獨孤信等因為功臣參與輔佐創(chuàng)業(yè),當時稱為“八柱國”,仍然賜姓為大野氏。周朝接受禪讓稱帝,追封李虎為唐國公,謚號為襄。到隋文帝為相國,還復本姓為李。武德初年,追尊為景皇帝,廟號太祖,陵墓稱作永康。亡父名日丙,周朝時任安州總管、柱國大將軍,襲封唐國公,謚號曰仁。武德初年,追尊為元皇帝,廟號世祖,陵墓稱作興寧。
高祖李淵在周朝天和元年(566)生于長安,七歲襲封唐國公。等到年長,性格灑脫,胸懷坦蕩,真誠率直,寬厚仁愛能容納眾人,不論貴賤都能得到他的寵愛。隋朝稱帝,李淵補為君王宿衛(wèi)的千牛備身的職務(wù)。隋文帝的獨孤皇后,就是李淵的姨母,由于這個原因特別被親近寵愛,歷任譙、隴、岐三州刺史。有個叫史世良的,善于為人看相,他對李淵說“:您的骨骼非同一般,必定會成為帝王,希望您保重,不要忘記我的話!备咦婧芤源俗载摗
大業(yè)初年,高祖做滎陽、樓煩二郡太守,召為殿內(nèi)少監(jiān)。大業(yè)九年(63),升為衛(wèi)尉少卿。遼東之戰(zhàn),在懷遠鎮(zhèn)督運糧草。等到楊玄感造反,詔令高祖驛馬飛馳鎮(zhèn)守弘化郡,兼主持關(guān)右所有軍事工作。高祖歷任朝廷內(nèi)外官職,一貫樹立恩德,這時結(jié)納豪杰,大都誠心歸附。當時隋煬帝非常猜忌,人們懷著疑慮和恐懼。恰值有詔令召高祖到天子巡幸的所在地,高祖正有疾病而沒有前往謁見。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宮,煬帝問道“:你舅舅為何遲遲不來?”王氏以有疾病對答,煬帝曰:“病得可能死嗎?”高祖聽了越發(fā)恐懼,因而沉溺放縱飲酒,進行賄賂來蒙混隱瞞自己的真情。大業(yè)十一年(65),煬帝駕到汾陽宮,命令高祖前往山西、河東升降處置官員并討伐捕獲賊人。軍隊臨時駐扎龍門,賊首母端兒率領(lǐng)數(shù)千之眾進逼到城下。高祖率領(lǐng)十余個騎兵打擊他們,射箭七十發(fā),賊人都隨著弓弦響聲而中箭倒地,賊眾這才崩潰。大業(yè)十二年(66),高祖升為驍衛(wèi)將軍。
大業(yè)十三年(67),高祖為太原留守,郡丞王威、武牙郎將高君雅為副留守。群賊蜂起造反,江都被阻絕,太宗李世民與晉陽縣令劉文靜首先倡議,鼓勵高祖興兵起義。不久,馬邑校尉劉武周占據(jù)汾陽宮舉兵造反,太宗與王威、高君雅將集合軍隊討伐他。高祖于是命令太宗與劉文靜及門下客長孫順德、劉弘基分頭招募新兵,十日之間招募新兵眾將近一萬,密派使者召世子建成及元吉到河東。王威、高君雅見軍隊大量集中,怕高祖為此發(fā)動禍亂,二人懷疑恐懼,請高祖到晉祠求雨,將對高祖發(fā)動襲擊。晉陽鄉(xiāng)長劉世龍知道這個陰謀,以此報告高祖,高祖暗中做了防備。五月十五日,高祖與王威、高君雅到職工作,太宗李世民秘密在外面埋伏精銳之兵,以防意外。派遣開陽府司馬劉政會告發(fā)王威等人謀反,就殺了他們示眾,于是就開始起義。五月二十五日,派遣劉文靜出使到突厥始畢可汗之處,令他發(fā)兵響應(yīng)。
六月五日,命令太宗率兵巡行西河并下達起義的命令,攻下了西河。六月十四日,建立大將軍府,并設(shè)置三軍,分為左右:以世子建成為隴西公、左領(lǐng)大都督,左統(tǒng)軍隸屬他;太宗為火敦煌公、右領(lǐng)大都督,右統(tǒng)軍隸屬他。裴寂為大將軍府長史,劉文靜為司馬,石艾縣長殷開山為正職屬官,劉政會為副職屬官,長孫順德、劉弘基、竇琮等人分別為左統(tǒng)軍和右統(tǒng)軍。開倉庫來救濟窮困貧乏的人,遠近的人都響應(yīng)起義。
秋七月四日,高祖率兵向西去謀取關(guān)中,以元吉為鎮(zhèn)北將軍、太原留守。七月五日,軍隊從太原出發(fā),有兵三萬。七月八日,軍隊駐扎靈石縣,在賈胡堡建營壘。隋朝武牙郎將宋老生屯兵霍邑以抗拒義軍。恰值連續(xù)十天久雨不止,運輸?shù)募Z食不能供給,高祖命令回軍,太宗直言極諫高祖才停止回軍。有一位白衣老人到軍門道“:我被霍山神派來謁見唐皇帝道‘:八月份雨止,軍隊從霍邑東南出發(fā),我當救助軍隊!备咦娴馈埃夯羯缴癫黄垓_趙無恤,難道會對不起我嗎?”
八月三日,高祖引軍急攻霍邑,殺了宋老生,平定了霍邑。八月八日,進軍攻下臨汾郡及絳郡。八月十五日,到龍門,突厥始畢可汗派康稍利率兵五百人,馬二千匹,與劉文靜在高祖大旗下會合。隋驍衛(wèi)大將軍屈突通鎮(zhèn)守河東,橋梁斷絕,關(guān)中奔向義軍的人認為是障礙。河東水邊居住的人,爭著乘船渡河,不謀而合投到義軍,前后有數(shù)百人。
八月二十四日,馮翊賊酋孫華、土門賊酋白玄度各率領(lǐng)部眾、錢款,并且準備了舟船而等待義軍。高祖令孫華與統(tǒng)軍王長諧、劉弘基引兵渡河。屈突通派遣他的武牙郎將桑顯和率眾數(shù)千人,夜襲長諧,義軍不利。太宗用數(shù)百游動騎兵突襲賊人后部,桑顯和軍潰敗,義軍軍威重振。
九月八日,馮翊太守蕭造率他的州郡來投降。九月十日,高祖親率眾圍河東,屈突通自己堅守不出,高祖于是命令攻城,不勝而回。文武將吏請高祖兼任太尉,加設(shè)屬官,高祖同意了。華陰令李孝常以永豐倉城來投降。九月十二日,高祖率軍渡過黃河,住在長春宮。三秦地方的士子和百姓前來投奔的每天有上千人,高祖對他們加以禮遇,禮遇都超過他們所希望的程度,人人都很喜悅。十八日,派隴西公建成、司馬劉文靜屯兵在永豐倉城,并同時守衛(wèi)潼關(guān),以防備其他人偷盜搶劫。太宗率領(lǐng)劉弘基、長孫順德等前后數(shù)萬人從渭北向三輔進攻并宣告命令,義軍所到之處,全部攻下。高祖的堂弟神通從..縣起兵,柴氏之妻從司竹起兵,至此都與太宗會合。..縣賊酋丘師利、李仲文、??、賊酋何潘仁等,聚集數(shù)萬之眾來投降。二十七日,命令太宗從渭..出發(fā)屯軍阿城,隴西公建成從西豐急攻霸上。高祖率大軍從下圭阝西上,經(jīng)過隋煬帝行宮園苑,將它們?nèi)砍烦,宮女放還給親屬。
冬十月四日,到長樂宮,有部眾二十萬。京師留守刑部尚書衛(wèi)文升、右翊衛(wèi)將軍陰世師、京兆郡丞滑儀挾持代王侑而抗拒義軍。高祖派遣使者到城下,以挽救危亡國家之義忠告他們,反復再三,三人都拒不答復。諸將堅決請求包圍城池。十一月九日,攻克了隋朝京城。衛(wèi)文升先已病死,因為陰世師、滑儀等人抗拒義軍,都斬首。十六日,率領(lǐng)百官,準備好天子乘輿車駕,立隋之代王侑為天子,遠遠地尊奉隋煬帝為太上皇,大赦,改年號為義寧。十七日,隋帝下詔賜予高祖假黃鉞之生殺大權(quán),使他持節(jié)做大都督總管朝廷內(nèi)外所有軍事事宜,做大丞相,晉封為唐王,總領(lǐng)所有國家日常事務(wù)。以武德殿為丞相府,改變出于皇上的“教”,為行使于下的“令”。以隴西公建成為唐國世子;太宗為京兆尹,改封為秦公;姑臧公元吉為齊公。
十二月七日,丞相府設(shè)置長史、司錄等以及以下的官員。金城賊首薛舉入侵扶風,命太宗為元帥攻打他。派遣趙郡公孝恭在山南招安撫慰,所到之處,全部接受招安。十七日,太宗在扶風大破薛舉的部眾。屈突通從潼關(guān)向東都逃竄,劉文靜等在閿鄉(xiāng)將其追上擒獲,俘虜賊眾數(shù)萬人,河池太守蕭王禹率州郡歸降。三十日,派云陽縣令詹俊、武功縣正李仲袞進軍巴蜀并宣布政令,攻下了巴蜀。
義寧二年(68)春正月二十二日,世子建成為撫寧大將軍、東討元帥,太宗為副,共領(lǐng)兵七萬,攻打東都并宣布政令。二月,清河賊酋竇建德超越本分號稱為長樂王。吳興人沈法興占據(jù)丹陽起兵。三月十一日,右屯衛(wèi)將軍宇文化及在江都宮殺隋太上皇煬帝,立秦王浩為皇帝,自稱為大丞相。遷徙改封太宗為趙國公。二十三日,隋帝晉高祖為相國,總領(lǐng)百官政務(wù),準備賜給高祖九種神器,以示尊寵。唐國設(shè)置了丞相以下的官員,在長安通義里建立了皇高祖以下四廟。
夏四月七日,停止用竹而改用符,在所有郡頒發(fā)銀菟符。二十四日,世子建成及太宗從東都勝利班師歸來。五月一日,隋天子詔令高祖可以享有天子之冠冕有十二旒,建立天子旌旗,出入清道和警戒。王后、王女封爵封號,一律遵循舊的規(guī)章。十四日,隋帝遣使持節(jié)、兼太保、刑部尚書、光祿大夫、梁郡公蕭造,兼太尉、司農(nóng)少卿裴之隱捧皇帝玉璽給高祖。高祖辭讓,百官上表章敦請高祖登位,以至于兩次、三次敦請高祖登位,這才聽從眾議。隋帝退居舊代王官邸。改大興殿為太極殿。二十日,高祖在太極殿即皇帝位,任命刑部尚書蕭造兼任太尉,在南郊祭祀天地,大赦天下,改隋朝義寧二年為唐朝武德元年。官吏都賜爵一級。義軍所到之處,免除賦稅徭役三年。撤銷郡而設(shè)置州,改太守為刺史。二十三日,在太極殿宴請百官,按官階等級賜予綢緞。東都留守官共同立隋越王侗為帝。二十八日,命相國長史裴寂等人修訂法令。
六月一日,太宗為尚書令,相國府長史裴寂任尚書右仆射,相國府司馬劉文靜為納言,隋民部尚書肖王禹、相國府司錄竇威二人都任內(nèi)史令。廢除隋朝《大業(yè)律令》,頒布新的法律條令。六日,準備皇帝的車駕,迎接皇高祖宣簡公以下君主牌位,附祭于太廟。追謚妃竇氏為太穆皇后,陵墓稱作壽安。七日,立世子建成為皇太子。封太宗為秦王,齊國公元吉為齊王。封宗室蜀國公孝基為永安王,柱國道玄為淮陽王,長平公叔良為長平王,鄭國公神通為永康王,安吉公神符為襄邑王,柱國德良為長樂王,上開府道素為竟陵王,上柱國博..為隴西王,奉慈為渤海王。諸州總管加封號為使持節(jié)。十日,封隋帝為?國公。薛舉入侵涇州,命令秦王李世民為西討元帥征討他。改封永康王神通為淮安王。十九日,加秦王為雍州牧,其余官職依舊。二十八日,內(nèi)史令竇威去世。
秋七月三日,刑部尚書蕭造為太子太保。追封已故皇子玄霸為衛(wèi)王。西突厥派遣使者前來表示歸附。秦王與薛舉在涇州大戰(zhàn),我軍大敗。
八月十日,薛舉死,其子薛仁杲再次超越本分而稱帝,命令秦王為元帥討伐他。十五日,高祖下詔書道:“隋太常卿高?、上柱國賀若弼,都堅持節(jié)操,不依附權(quán)貴,矯正錯誤,百折不撓;司隸大夫薛道衡、刑部尚書宇文..、左翊衛(wèi)將軍董純,都懷抱忠義,以至于陷入死刑:應(yīng)該表揚贊美,以安慰死者于黃泉之下。高?可贈予上柱國、郯國公,賀若弼贈予上柱國、杞國公,各令有關(guān)官員加給謚號;薛道衡贈予上開府、臨河縣公,宇文..贈上開府、平昌縣公,董純贈柱國、狄道縣公!庇窒略t道:“隋右驍衛(wèi)大將軍李金才、左光祿大夫李敏、都是豪門貴族,世代大功,意外地遭到屠殺,朝廷內(nèi)外都說冤枉。然而李氏將要興起,上天賜福已有應(yīng)驗,而且暗相契合,潛藏無形,可隨意殺戮平定無道。朕接受天命統(tǒng)治全國,存著洗刷蕩滌污垢的志向,洗雪冤屈,表揚善良,寢臥不忘。李金才可贈上柱國、申國公,李敏可贈柱國、觀國公。另外前代隋朝施用酷刑沒有節(jié)制,子孫被流放者,都放回鄉(xiāng)里!睕鲋葙\酋李軌以他的土地來歸降,任命他為涼州總管,封為涼王。
九月三日,高祖親自審察并記錄犯人的罪狀;改銀菟符為銅魚符。二十九日,追加謚號給隋太上皇帝為煬帝。宇文化及到魏州,用鴆毒殺秦王浩,超越本分號稱為天子,國號為許。冬十月一日,有日蝕。李密率部眾來歸降。封堂弟襄武公琛為襄武王,黃臺公瑗為盧江王。二十二日,詔令施行傅仁均所造《戊寅歷》。十一月八日,因為京師谷價昂貴,命令四面八方入關(guān)的人,車馬牛驢分別給予課稅之米,充當他們自己的糧食。秦王在淺水原大破薛仁杲,迫使他歸降,隴右平定。四月,涼王李軌在涼州超越本分號稱為天子。詔令頒布五十三條法律,以簡要法令,寬緩刑法。
十二月二日,加秦王為太尉和陜東道大行臺。七日,封上柱國李孝常為義安王。三十日,李密在桃林造反,行軍總管盛彥師追逐討伐將他斬首。
武德二年(69)春正月十五日,開始命令文官遭遇父母的喪事者聽任其離職辦喪事。黃門侍郎陳叔達兼任納言。
二月十六日,詔令天下與皇帝同宗族的人而沒有官職者,不在徭役范圍之內(nèi),每州設(shè)立宗師一人,加以統(tǒng)轄。二十七日,竇建德在聊城攻打宇文化及,斬了他,在突厥傳首級示眾。
閏二月一日,劉武周侵犯我并州。九日,李密舊將徐世責力率黎陽部眾及河南十郡歸降,授予他黎州總管,封曹國公,賜姓李。十日,高祖在都城隱蔽身份,改裝出行,以考察民俗,即日回宮。十四日,賊酋朱粲殺我使者散騎常侍段確,逃往洛陽。
夏四月七日,王世充篡奪了越王侗的王位,超越本分號稱天子,國號為鄭。十三日,涼王李軌被他的偽尚書安興貴所捕捉而歸降高祖,河右平定。突厥始畢可汗死去。
五月十二日,?國公去世,追尊為隋皇帝,謚號曰恭。
六月一日,令國子學建立周公、孔子廟,四時致以祭祀,仍然廣泛地尋訪他們的后人來繼承。二十六日,尚書右仆射裴寂為晉州道行軍總管,以討伐劉武周。
秋七月六日,設(shè)置十二軍,以關(guān)內(nèi)諸府分別隸屬十二軍。王世充派遣他的大將羅士信入侵我谷州,士信率他的部眾前來歸降。西突厥葉護可汗及高昌都派使者前來朝貢。
九月六日,賊酋李子通占據(jù)江都,超越本分號稱天子,國號為吳。沈法興占據(jù)毗陵,超越本分號稱梁王。十二日,和州賊酋杜伏威派使者前來歸降,授予和州總管、東南道行臺尚書令,封為楚王。裴寂與劉武周的大將宋金剛在介州作戰(zhàn),我軍大敗,右武衛(wèi)大將軍姜寶誼戰(zhàn)死。并州總管、齊王元吉害怕被劉武周所逼,奔逃到京師,并州陷落。三十日,京都地震。
冬十月四日,封幽州總管羅藝為燕郡王,賜姓李。黃門侍郎楊恭仁任納言。殺了民部尚書、魯國公劉文靜。二十日,秦王李世民討伐劉武周,在蒲州駐扎,為諸軍聲援。十七日,劉武周進攻圍困晉州。二十九日,皇上親自祭祀華岳。
十一月十一日,竇建德攻陷黎陽,全部占有山東之地;窗餐跎裢、左武侯大將軍李世責力都被賊人所俘虜。
十二月一日,永安王孝基、工部尚書獨孤懷恩、總管于筠被劉武周的大將宋金剛偷襲,都被俘。九日,高祖在華山打獵。十七日,大風拔起了樹木。
武德三年(620)春正月十七日,高祖駕到蒲州,命令祭祀舜廟。二十九日,從蒲州回來。三十日,李世責力從竇建德處自己脫險回歸唐朝。竇建德超越本分號稱為夏王。
二月三日,京都西南地方有響聲像山崩一般。六日,高祖駕到華陰。工部尚書獨孤懷恩謀反,伏法被殺。
三月十日,西突厥葉護可汗、高昌王麴伯雅派使者來朝貢。突厥進貢條支大鳥。十六日,改納言為侍中,內(nèi)史令為中書令,給事郎為給事中。十一日,內(nèi)史侍郎封德彝兼任中書令,封賊酋劉孝真為彭城王,賜姓李。
夏四月九日,高祖從華陰到來。在益州設(shè)置行臺尚書省。二十一日,加授秦王為益州道行臺尚書令。秦王在介州大破宋金剛,宋金剛與劉武周都逃奔到突厥,于是平定了并州。偽朝總管尉遲敬德、尋相率介州投降。
六月一日,遷徙改封楚王杜伏威為吳王,賜姓李,加授東南道行臺尚書令。十五日,高祖親自審查并記錄囚徒的罪狀。封皇子元景為趙王,元昌為魯王,元亨為酆王;皇孫承宗為太原王,承道為安陸王,承乾為恒山王,恪為長沙王,泰為宜都王。
秋七月一日,命秦王率領(lǐng)各軍討伐王世充。派皇太子鎮(zhèn)蒲州,以防備突厥。
八月六日,突厥在白道殺了劉武周。
冬十月十一日,懷戎賊酋高開道派使者前來歸降,授予他蔚州總管,封北平郡王,賜姓李。
四年(62)春正月九日,竇建德行臺尚書令胡大恩率大安鎮(zhèn)來歸降,封定襄郡王,賜姓李。二十三日,命皇太子統(tǒng)領(lǐng)全部的軍隊討伐稽胡。三月,遷徙改封宜都王泰為衛(wèi)王。竇建德來援王世充,攻陷我管州。
夏四月二十七日,封皇子元方為周王,元禮為鄭王,元嘉為宋王,元則為荊王,元茂為越王,開始設(shè)置都護府官員。
五月二日,秦王在武牢大破竇建德之部眾,活捉竇建德,河北全部平定。九日,王世充以整個東都投降。河南平定。
秋七月九日,秦王凱旋,在太廟獻俘。十二日,大赦天下。廢除五銖錢,通行開元通寶錢。在市場上將竇建德斬首。流放王世充到蜀,還未出發(fā),王世充即被仇人所殺。十九日,竇建德余黨劉黑闥占據(jù)南漳謀反,在..州設(shè)置山東道行臺尚書省。
八月,兗州總管徐圓朗起兵造反,以響應(yīng)劉黑闥,超越本分號稱魯王。
冬十月五日,加秦王天策上將,地位在王公之上,并兼任司徒、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;齊王元吉為司空。二十一日,趙郡王孝恭平定荊州,俘虜了蕭銑。
十一月一日,在..州設(shè)置大行臺,廢除..州都督府。七日,焚燒東都紫微宮乾陽殿。會稽賊帥李子通以會稽來歸降。
十二月十五日,命秦王世民及齊王元吉討伐劉黑闥。二十日,改封遷移宋王元嘉為徐王。
五年春(622)正月十四日,劉黑闥占據(jù)..州,超越本分號稱漢東王。
三月二十六日,秦王在..水上打敗劉黑闥,全部恢復陷落的州縣,劉黑闥亡命逃奔到突厥。蔚州總管、北平王高開道叛變,入侵易州。
夏四月,秦王回京師,高祖在長樂宮迎接慰勞。四月二十一日,代州總管、定襄郡王李大恩被敵人所敗,戰(zhàn)死。
六月,劉黑闥引突厥入侵山東。設(shè)置諫議大夫官員。
秋七月八日,吳王伏威來朝見。隋漢陽太守馮盎率南陽之地來歸降。嶺表全部平定。
八月二日,以荊、并、幽、交五州為大總管府。改封恒山王承乾為中山王。在揚州葬隋煬帝。七日,突厥頡利入侵雁門。十日,入侵朔州。派皇太子及秦王討伐打擊他們,將他們打得大敗。
冬十月二十五日,派齊王元吉在..州打擊劉黑闥。當時山東州縣大多被劉黑闥所據(jù)守,劉黑闥所到之處的地方都殺當?shù)氐匚惠^高官員來響應(yīng)。行軍總管、淮陽王道玄與劉黑闥在下博作戰(zhàn),道玄戰(zhàn)敗被俘。
十一月七日,命皇太子率兵討伐劉黑闥。十九日,皇上到宜州,檢查、挑選將士。
十二月九日,在華池用木欄桿圍阻獵取野獸。十三日,皇上從宜州來。皇太子在魏州打敗劉黑闥,斬了他,山東平定。
六年(623)春正月,吳王杜伏威為太子太保。二月五日,在驪山用木欄桿圍阻獵取野獸。三月十九日,駕到昆明池,宴請百官。
四月十四日,舊宅改為通義宮,特赦京城里關(guān)押的囚犯,于是設(shè)置酒宴舉行盛會,又按官員品級等差賜給侍從官員綢緞。二十八日,以尚書右仆射、魏國公裴寂為左仆射,中書令、宋國公蕭王禹為右仆射,侍中、觀國公楊恭仁為吏部尚書。
秋七月,突厥頡利入侵朔州,派皇太子及秦王屯兵并州以防備他。
八月九日,東南道行臺仆射輔公?占據(jù)丹陽謀反,越權(quán)號稱宋王,派趙郡王孝恭及嶺南道大使、永康縣公李靖討伐他。二十三日,吐谷渾歸附。
九月三日,突厥敗退,皇太子得勝班師回朝。改東都為洛州。高開道勾引突厥入侵幽州。冬十月,駕幸華陰。十一月,在沙苑用木欄桿圍獵野獸。
十二月四日,以奉義監(jiān)為龍躍宮,武功宅為慶善宮。十三日,皇上從華陰歸來。
七年(624)春正月十四日,封高麗王高武為遼東郡王,百濟王扶余璋為帶方郡王,新羅王金真平為樂浪郡王。
二月,高開道被部將張金樹所殺,率整個地方歸降。十七日,駕到國子學,親自駕臨陳設(shè)酒食以祭奠先圣先師。改大總管府為大都督府。吳王伏威去世。
三月八日,廢除尚書省六司侍郎,增加吏部郎中正四品的俸祿,掌管科舉選拔之事。二十八日,趙郡王孝恭大破輔公?,俘虜了他,丹陽平定。
夏四月一日,大赦天下,頒布施行新的法令。因為天下十分安定,詔命遭遇父母喪事的人聽任他們守滿三年之喪。
五月,在宜州之宜君縣建造仁智宮。李世責力討伐徐圓朗,平定了他。
六月三日,駕到仁智宮。
秋七月二十六日,皇上從仁智宮歸來。山雋州地震山崩,江水阻塞流淌。
八月一日,突厥入侵并州,京師戒嚴。十五日,突厥退兵。二十八日,京師解除戒嚴。
冬十月一日,駕到慶善宮。七日,駕到終南山,晉謁老子廟。
十二月三日,在高陵用木欄桿圍阻打獵。五日,從慶善宮歸來。
八年(625)春二月五日,皇上親自審查并記錄囚徒的罪狀,大多寬恕。
夏四月,在終南山造太和宮。
六月二日,駕到太和宮。突厥入侵定州,命令皇太子前往幽州,秦王前往并州,以防備突厥。
八月,并州道總管張公瑾與突厥戰(zhàn)于太谷,唐王朝軍隊大敗,中書令溫彥博被俘。九月,突厥退兵。
冬十月二十,皇上在周氏陂設(shè)木欄圍捕野獸,因趁便駕到龍躍宮。
十一月一日,駕到宜州。十日,在同官縣講習武事。改封蜀王元軌為吳王,漢王元慶為陳王。加授秦王中書令,齊王元吉為侍中。天策上將府司馬宇文士及暫時代理檢校侍中。
十二月一日,皇上從宜州歸來。
九年(626)春正月,命令州縣修城墻及護城河,防備突厥。尚書左仆射、魏國公裴寂為司空。二月一日,加授齊王元吉為司徒。十九日,皇上親自祭祀土神和谷神。
三月三日,駕到昆明池。
六月四日,秦王因為皇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同謀陷害自己,率兵將他們誅殺;噬显t命立秦王為皇太子,繼續(xù)管理國家紛繁的政務(wù),大赦天下。
八月八日,詔命傳位給皇太子秦王。尊皇帝為太上皇,移居弘義宮,改名太安宮。
貞觀八年(634)三月二日,高祖在兩儀殿宴請西突厥使者,回頭對長孫無忌道:“當今蠻夷順服,古代未曾有過!睙o忌祝高祖千萬歲壽。高祖大悅,以酒賜太宗。太宗又捧酒杯為太上皇祝壽,流淚道“:百姓獲得安康,四邊少數(shù)民族都歸附,都是我尊奉太上皇之圣旨才辦到的,難道是我的力量嗎?”于是太宗與文德皇后交相進獻給太上皇飯食,并獻上太上皇使用的衣服器用,完全同一家人的家常禮節(jié)。這一年,在城西檢閱軍隊,高祖親自駕臨視察,慰勞將士而歸。太宗在未央宮設(shè)酒,三品以上官員都參加侍從。高祖命突厥頡利可汗起舞,又命越南酋長馮智戴詠詩,過了一會兒笑道“:胡、越與唐一家,從古以來就沒有這種事!碧谂蹙票85馈埃撼己茉缇兔墒艽雀附逃,用六藝文章及思想道德教我;于是隨從高祖起義大旗,平定京城。加之由于薛舉、劉武周、王世充、竇建德叛亂,都秉承高祖明智的謀劃,幸而能夠制勝平定。三四年之間,統(tǒng)一全國。父皇推重信任,于是我承擔了重任,F(xiàn)在上天降福,時世和平。年成豐收,披頭散發(fā)和衣襟向左開的少數(shù)民族,都已經(jīng)成了大唐的臣民。這難道是臣之力?都是由于秉承高祖圣明的謀劃!备咦娲髳,群臣都呼喊萬歲,直到深夜才散。
貞觀九年(635)五月六日,高祖病危,下詔:“已經(jīng)殯葬以后,皇帝應(yīng)該在別的地方臨朝掌管軍國大事。喪服的輕重,完全按照漢朝的制度,日夜守喪。墳?zāi)箞@陵的修建務(wù)必從節(jié)儉的立場進行。”這一日,高祖在太安宮之垂拱前殿逝世,享年七十。群臣上謚號曰大武皇帝,廟號高祖。十月二十七日,葬在獻陵。高宗上元元年(674)八月,改上尊號曰“神堯皇帝”。天寶十三年(754)二月,上尊號為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。
史臣曰:隋朝末年,國家混亂,荒淫的隋煬帝燃起了燎原的大火,群盜發(fā)起了爭奪天下的先兆!隋朝滅絕殘害沒有滿足,放縱泛濫而不挽救。高祖確實知道獨夫民賊隋煬帝命運已去,知道新的天子將勃然興起,秘密地施展雄圖大略,然而沒有伸展出眾的才華。而且委曲求全取得可汗的援助,用低下的言辭回答李密的來信,但決斷神機卻迅速得像迅雷,驅(qū)使豪杰們順從就像倒下的小草。等到歌謠恰當屬實,隋朝滅亡拱手禪讓,這是由于刑法比繁法苛政還大,爵位賞賜卻不能超過脫離饑餓和疾病。從此以后偷取金子者感到恥辱,做草莽強盜知道是錯誤,人們懷念漢朝的寬大平和,不苛責劉邦對人的輕視侮辱。然而高祖李淵做事猶豫而失去決斷,讒言得以暢行;殺劉文靜則是議定的法律而不遵從;酬勞裴寂又曲意加恩大為過分。奸邪諂媚之人從此進誣陷之讒言,寵愛狎昵的小人得以離間骨肉,像晉獻公那樣在兒子申生身上被離間,又像齊桓公小白那樣寧可懷念忠于公子糾的忠臣召忽。有這么一天兵權(quán)交給寵愛之子,弓箭便集射在兄弟身上。匈奴不久向便橋進犯,京城又都擔憂少數(shù)民族的入侵。沒有圣賢的兒子太宗,帝王大業(yè)可就危險了!
贊曰:高祖創(chuàng)業(yè)國家,其勢像摧毀枯木一樣。治國運用英明威武,治家卻難于用圣明的謀劃。吟詠《詩經(jīng)?鴟號鳥》,對我大唐無損也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563058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秋風吹渭水,蕩葉滿長安
莫輕易,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
李白《梁甫吟》原文翻譯及賞析
愛情多么甜蜜_詩歌鑒賞
梁書?昌義之傳原文及翻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