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唐書?杜淹傳原文
淹,字執(zhí)禮。祖業(yè),周豫州刺史。父征,河內(nèi)太守。淹聰辯多才藝,弱冠有美名,與同郡韋福嗣為莫逆之交,相與謀曰:"上好用嘉遁,蘇威以幽人見征,擢居美職。"遂共入太白山,揚言隱逸,實欲邀求時譽。隋文帝聞而惡之,謫戍江表。后還鄉(xiāng)里,雍州司馬高孝基上表薦之,授承奉郎。大業(yè)末,官至御史中丞。王世充?號,署為吏部,大見親用。及洛陽平,初不得調(diào),淹將委質(zhì)于隱太子。時封德彝典選,以告房玄齡,恐隱太子得之,長其奸計,于是遽啟太宗,引為天策府兵曹參軍、文學(xué)館學(xué)士。武德八年,慶州總管楊文干作亂,辭連東宮,歸罪于淹及王?、韋挺等,并流于越?。太宗知淹非罪,贈以黃金三百兩。及即位,征拜御史大夫,封安吉郡公,賜實封四百戶。以淹多識典故,特詔東宮儀式簿領(lǐng),并取淹節(jié)度。尋判吏部尚書,參議朝政。前后表薦四十余人,后多知名者。淹嘗薦刑部員外郎郅懷道,太宗因問淹:"懷道才行何如?"淹對曰:"懷道在隋日作吏部主事,甚有清慎之名。又煬帝向江都之日,召百官問去住之計。時行計已決,公卿皆阿旨請去,懷道官位極卑,獨言不可。臣目見此事。"太宗曰:"卿爾可從何計?"對曰:"臣從行計。"太宗曰:"事君之義,有犯無隱。卿稱懷道為是,何因自不正諫?"對曰:"臣爾日不居重任,又知諫必不從,徒死無益。"太宗曰:"孔子稱從父之命,未為孝子。故父有爭子,國有爭臣。若以主之無道,何為仍仕其世?既食其祿,豈得不匡其非?"因謂群臣曰:"公等各言諫事如何?"王?曰:"昔比干諫紂而死,孔子稱其仁;泄冶諫而被戮,孔子曰:'民之多辟,無自立辟。'是則祿重責(zé)深,理須極諫;官卑望下,許其從容。"太宗又召淹笑謂曰:"卿在隋日,可以位下不言;近仕世充,何不極諫?"對曰:"亦有諫,但不見從。"太宗曰:"世充若修德從善,當(dāng)不滅亡;既無道拒諫,卿何免禍?"淹無以對。太宗又曰:"卿在今日,可為備任,復(fù)欲極諫否?"對曰:"臣在今日,必盡死無隱。且百里奚在虞虞亡,在秦秦霸,臣竊比之。"太宗笑。時淹兼二職,而無清潔之譽,又素與無忌不協(xié),為時論所譏。及有疾,太宗親自臨問,賜帛三百匹。貞觀二年卒,贈尚書右仆射,謚曰襄。子敬同襲爵,官至鴻臚少卿。敬同子從則,中宗時為蒲州刺史。
舊唐書?杜淹傳翻譯
杜淹是杜如晦的同高祖叔父,字執(zhí)禮。祖父名業(yè),北周時官至豫州刺史。父親名征,北周時官至河內(nèi)太守。杜淹聰慧,能言善辯,多才多藝。他年紀輕輕時就廣泛受到贊揚,跟同郡的韋福嗣結(jié)為知心朋友,一起商議說:“皇上喜歡任用隱退的人,蘇威就因為是隱士被召見,提拔成為高官。”于是一起進了太白山,宣揚自己隱居,實際上是想求得人們的傳頌。隋文帝楊堅聽說之后討厭他們,遣送到江南擔(dān)任守衛(wèi)。后來回到老家,雍州司馬高孝基向朝廷呈遞奏表推薦他,他被任命為承奉郎。隋煬帝大業(yè)末年,官職做到御史中丞。王世充僭越稱帝時,把他安排在吏部,很受重用。太宗平定洛陽后,他開始沒被任用,就準備投靠隱太子李建成。當(dāng)時封德彝負責(zé)選才任職工作,把這事告訴房玄齡,擔(dān)心李建成得到杜淹,助長了他的陰謀,于是急忙稟告太宗,把他聘任為天策府兵曹參軍、文學(xué)館學(xué)士。高祖武德八年(625),慶州總管楊文干叛亂,供詞牽連到太子李建成的東宮,罪責(zé)追究到杜淹和王王圭、韋挺等人身上,一起流放到西南邊境的雋州。太宗知道杜淹沒有罪責(zé),贈送三百兩黃金給他。太宗后來登上帝位,召他回京擔(dān)任御史大夫,封為安吉郡公,賜給收納四百戶租稅的實封。因為杜淹熟悉歷代典章制度,特地詔令東宮儀式簿領(lǐng),一概聽取杜淹的節(jié)制調(diào)度。接著讓他兼任吏部尚書,參與商議朝廷政務(wù),先后上表推薦四十多人,后來知名的很多。
杜淹曾經(jīng)推薦刑部員外郎邸懷道,太宗乘機問杜淹“:邸懷道的才干品行怎么樣?”杜淹回答說“:邸懷道在隋朝任吏部主事,很有廉潔謹慎的名聲。再如煬帝準備到江都去時,召集百官征求去不去的意見。當(dāng)時煬帝已拿定主意要去,朝中的大官們都阿諛逢迎請求他離京前往,邸懷道的官職極為低微,只他一個人說不行。這事是我親眼所見!碧趩枺骸澳隳菚r同意哪種意見?”回答說:“我同意去!碧谡f:“侍奉君主的原則,即使冒犯了圣旨也不要隱瞞自己的真實觀點。你說邸懷道的意見正確,為什么你自己不發(fā)表正確的意見進行勸諫?”回答說“:我那時不是大臣,又明白勸也沒用,白白送死于事無補。”太宗說“:孔子講順從父母的命令,還不算孝子。所以父母應(yīng)該有能勸諫自己的兒子,國家應(yīng)該有能勸諫君主的臣子。如果認為君主無道,為何還是要在他的朝廷當(dāng)官?既然拿了他的俸祿,怎能不糾正他的錯誤?”接著對臣子們說“:諸位就勸諫君主的問題談?wù)勏敕ㄔ趺礃樱俊蓖跬豕缯f:“昔日比干勸諫商紂王而被殺死,孔子贊揚他仁;春秋時的陳國大夫泄冶因勸諫而遭殺害,孔子說‘:民眾之中邪僻的多,不要去扶持邪僻的人來危害自己!@就是說俸祿多的官員責(zé)任重,按理必須盡力勸諫;職位低的官員聲望小,應(yīng)該允許隨和一些!碧谟趾爸叛偷拿中πφf“:你在隋朝的時候,可以因為人微言輕不多說話;后來當(dāng)了王世充的親近官員,怎么不盡力勸諫?”杜淹回答說:“也勸諫過,但是他不聽。”太宗說“:王世充假如修養(yǎng)德性聽從勸諫,應(yīng)當(dāng)不會滅亡;既然他無道又拒絕勸諫,你怎么避免災(zāi)禍?”杜淹無話可答。太宗又問:“你在今天,可以盡職盡責(zé),還打算極力勸諫嗎?”回答說:“我在今天,一定以死忠諫不隱瞞觀點。再說春秋時的百里奚在虞國當(dāng)官虞國滅亡了,到秦國當(dāng)官秦國稱霸天下,我向他看齊!碧谛α。當(dāng)時杜淹身兼兩職,卻沒有清正廉潔的聲譽,又一向跟長孫無忌不融洽,遭到人們的譏諷。后來生病,太宗親自到他家里慰問,賞賜絹帛三百匹。貞觀二年(628)去世,追認為尚書右仆射,謚號為襄。
兒子杜敬同繼承爵號,官職做到鴻臚少卿。杜敬同的兒子杜從則,中宗李顯在位時任蒲州刺史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570645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曾鞏《醒心亭記》原文翻譯及賞析
影子_詩歌鑒賞
孟子梁惠王上原文翻譯
梁甫吟原文_翻譯和賞析_劉基
杜甫《江漢》原文 賞析 翻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