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甫《太平寺泉眼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杜甫《太平寺泉眼》原文
招提憑高岡,疏散連草莽。出泉枯柳根,汲引歲月古。
石間見海眼,天畔縈水府。廣深丈尺間,宴息敢輕侮。
青白二小蛇,幽姿可時睹。如絲氣或上,爛熳為云雨。
山頭到山下,鑿井不盡土。取供十方僧,香美勝牛乳。
北風(fēng)起寒文,弱藻舒翠縷。明涵客衣凈,細(xì)蕩林影趣。
何當(dāng)宅下流,馀潤通藥圃。三春濕黃精,一食生毛羽。
杜甫《太平寺泉眼》翻譯注釋
、太平寺:故址在今甘肅天水市東南五十里甘泉鎮(zhèn)。寺內(nèi)有泉一眼,今寺院已毀,而泉水依然。
2、憑:靠著。
3、草莽:草叢。
4、海眼:古人以為泉水從地下通海,故稱泉眼為海眼。
5、水府:傳說為海中龍王的府邸,在海的最深處。
6、宴息:休息。宴:通“晏”。輕侮:輕視,怠慢。
7、幽姿:幽雅的姿態(tài)。
8、爛熳:煥發(fā),散布。
9、十方:指東、南、西、北、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、上、下十方。
0、文:紋理。指水波紋。
、弱藻:柔軟的水草。翠縷:縷縷青翠。
2、明涵:清泉中的倒影。
3、宅:動詞,蓋房子。下流:下游。
4、黃精:又名黃芝,多年生草本,根如嫩姜,入藥。道家以為其得坤土之精粹,久服可以輕身延年。
5、生毛羽:羽化成仙。
杜甫《太平寺泉眼》賞析
《太平寺泉眼》是杜甫于公元759年(乾元二年)秋末在秦州作。太平寺在秦州。詩云“北風(fēng)起寒文”,當(dāng)是乾元二年秋冬之交作。
此詩起結(jié)各四句,中二段各八句。
“招提憑高岡,疏散連草莽。出泉枯柳根,汲引歲月古!遍_頭從寺泉敘起。
“石間見海眼,天畔索水府。廣深丈尺間,宴息敢輕侮。青白二小蛇,幽姿可時睹。如絲氣或上,爛慢為云雨!边@幾句形容泉眼之神異。海眼、水府,見其穴小而泉多。只此丈尺之間,人不敢忽者,以中有神物,故能興云致雨也。
“山頭到山下,鑿并不盡土。取供十方僧,香美勝牛乳。北風(fēng)起寒文,弱藻舒翠縷。明涵客衣凈,細(xì)蕩林影趣。”此記其味美而色清。山不盡土,則井水難得,故此泉特為可貴。寒文翠縷,水中實(shí)景。涵衣蕩影,水上虛景。
“何當(dāng)宅下流,余潤通藥圃。三春濕黃精,一食生毛羽!贝肆w山泉而仍動卜居之興也!抖乓堋罚何ㄈ槿忝,故引潤黃精而一服可仙。
招提憑高岡,疏散連草莽。出泉枯柳根,汲引歲月古。
(首從寺泉敘起。)
石間見海眼,天畔索水府。廣深丈尺間,宴息敢輕侮。青白二小蛇,幽姿可時睹。如絲氣或上,爛慢為云雨。
(此形容泉眼之神異。海眼、水府,見其穴小而泉多。只此丈尺之間,人不敢忽者,以中有神物,故能興云致雨也。)
山頭到山下,鑿并不盡土。取供十方僧,香美勝牛乳。北風(fēng)起寒文,弱藻舒翠縷。明涵客衣凈,細(xì)蕩林影趣。
(此記其味美而色清。山不盡土,則井水難得,故此泉特為可貴。寒文翠縷,水中實(shí)景。涵衣蕩影,水上虛景。)
何當(dāng)宅下流,余潤通藥圃。三春濕黃精,一食生毛羽。
(此羨山泉而仍動卜居之興也!抖乓堋罚何ㄈ槿忝,故引潤黃精而一服可仙。此章起結(jié)各四句,中二段各八句。)
萬里流沙道,西行過此門。但添新戰(zhàn)骨,不返舊征魂。樓角凌風(fēng)迥,城陰帶水昏。傳聲看驛使,送節(jié)向河源。
(此詠秦州東樓也。上四痛已往將士,下四憐現(xiàn)在使臣。樓當(dāng)驛道,故征西者皆過此門。戰(zhàn)骨、征魂,言其有去無還。樓角、城陰,寫出高寒陰慘景色。故驛使至此,不禁觸目傷心。)
【杜甫的詩詞全集 68首詩全集下載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573794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杜甫《少年行二首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四海一家皆弟兄
新唐書?李密傳原文及翻譯
舊唐書?馬懷素傳原文翻譯
瑪密安(節(jié)選)_詩歌鑒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