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(wǎng)-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!

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九章原文及譯文

編輯: 路逍遙 關鍵詞: 詩歌鑒賞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九章原文及譯文

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九章原文

圣人常無心,以百姓之心為心。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,德善。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,德信。圣人在天下,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,百姓皆注其耳目,圣人皆孩之。

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九章注釋

、常無心:一本作無常心。意為長久保持無私心。

2、德:假借為“得”。

3、歙:音Xi ,意為吸氣。此處指收斂意欲。

4、渾其心:使人心思化歸于渾樸。

5、百姓皆注其耳目:百姓都使用自己的智謀,生出許多事端。

6、圣人皆孩之:圣人使百姓們都回復到嬰孩般純真質樸的狀態(tài)。

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九章譯文

圣人常常是沒有私心的,以百姓的心為自己的心。對于善良的人,我善待于他;對于不善良的人,我也善待他,這樣就可以得到善良了,從而使人人向善。對于守信的人,我信任他;對不守信的人,我也信任他,這樣可以得到誠信了,從而使人人守信。有道的圣人在其位,收斂自己的欲意,使天下的心思歸于渾樸。百姓們都專注于自己的耳目聰明,有道的人使他們都回到嬰孩般純樸的狀態(tài)。

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九章賞析

《道德經》第四十九章表達了老子的政治思想。文中所講的“圣人”,是老子理想中的執(zhí)政者。老子認為,理想的執(zhí)政者沒有私心,以百姓之心為心,使人人守信、向善。老子把以“道”治天下的希望寄托給一個理想的“圣人”,在他的治理下,人人都回復到嬰兒般純真的狀態(tài),以養(yǎng)以長自己。這種見解是有進步意義的。本章從文字上和內容上看,都是緊接前一章的問題,深入進行分析論證的。

“圣人”生于天下,他能夠恰當?shù)厥諗孔约旱男挠,兢兢業(yè)業(yè)地不敢放縱自己,不敢與民爭利,不敢以自己主觀意志而妄為。他治理國家往往表現(xiàn)出渾噩質樸的特征,對于注目而視、傾耳而聽,各用聰明才智甚至機心巧詐的老百姓,圣人卻要他們都回歸到嬰兒般無知無欲的純真狀態(tài)。這位體道的圣人,是被老子美化了的統(tǒng)治者,這是在前面幾章里已經談到過的。但是,正如張松如先生所說的那樣,“老子是站是什么立場的說話?豈不顯然是站在封建統(tǒng)治者的立場嗎?不是的,這道理我們已經一再指出過了。他是作為農業(yè)小生產者即小農階層愿望的表達者來發(fā)言的!薄纠献拥赖陆浀谖迨

【老子道德經全文及譯文

【老子道德經全文

【老子道德經譯文

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575146.html

相關閱讀:生年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苦夜長,何不秉燭游
黍離原文_翻譯和賞析
宋史?梅堯臣傳原文翻譯
蔡倫造紙文言文及翻譯
啊,琵拉_詩歌鑒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