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庭筠《贈少年》原文
江海相逢客恨多,秋風(fēng)葉下洞庭波。
酒酣夜別淮陰市,月照高樓一曲歌。
溫庭筠《贈少年》注釋
、“客恨多”句:江海,泛指外鄉(xiāng)。忽遇友人本當(dāng)高興,由于彼此失意,故覺頗多苦恨。
2、“秋風(fēng)葉”句:在秋風(fēng)簫瑟的時節(jié),詩人與一少年相遇。彼此情意相投,瞬息又要分別,自然流露出無限離愁與別恨,給人以極深的藝術(shù)感染!叭~下,指秋風(fēng)吹得樹葉紛紛落下,借以渲染客恨。
3、“淮陰市”:市,商業(yè)交換場所,古稱“市”,碑立于淮安老城府市口。
4、“一曲歌”句:最后在高樓對月,他和少年知音,放歌一曲以壯志告勉,表達(dá)豪放不羈的情懷。
溫庭筠《贈少年》翻譯
江湖漂泊,與君相逢嘆晚,卻苦離恨太多,黃葉飄飄,洞庭風(fēng)起,心海涌波。知音酒不醉,夜別淮陰,祝君成功如韓信,月照高樓,心緒慷慨,共唱一曲人生《大風(fēng)歌》。
溫庭筠《贈少年》賞析
《贈少年》是唐代詩人溫庭筠的詩詞作品,一首七言絕句。詩篇描寫詩人與一少年相逢又相別的場面,表達(dá)了無限的離恨別情,抒發(fā)了深沉的豪情壯懷。被選入《義務(wù)教育語文課程標(biāo)準(zhǔn)》小學(xué)生必背古詩篇目。清代徐增認(rèn)為溫庭筠此詩是寫其“不遇”和“俠氣高歌”。這首小詩確是借客游抒寫作者落拓江湖的“不遇”之感。
詩中的“客恨”不是一般的離愁別恨。客游他鄉(xiāng),忽遇友人,本當(dāng)使人高興,但由于彼此同有淪落江湖、政治失意之感,故覺頗多苦恨。尤其在這金風(fēng)起浪、落葉蕭蕭的秋天,更容易觸動游子的愁腸了!扒镲L(fēng)葉下洞庭波”,是化用《楚辭》“裊裊兮秋風(fēng),洞庭波兮木葉下”的詩句,描繪南方蕭索的秋色,借以渲染“客恨”,并非實(shí)指。和下文的“夜別淮陰市”一樣,都是借意。
詩的前半融情入景,“客恨”的含意還比較含蓄。后半借酒消愁,意思就顯露得多了!熬坪ㄒ箘e淮陰市,月照高樓一曲歌”!盎搓幨小保倘稽c(diǎn)出話別地點(diǎn),但主要用意還是借古人的酒杯澆胸中的塊壘。這里是暗用淮陰侯韓信的故事。韓信年少未得志時,曾乞食漂母,受辱胯下,貽笑于淮陰一市。而后來卻征戰(zhàn)沙場,成為西漢百萬軍中的統(tǒng)帥。溫庭筠也是才華出眾,素有大志,但因其恃才傲物,終不為世用,只落得身世飄零,頗似少年韓信。故“酒酣夜別淮陰市”句,正寓有以韓信的襟抱期待自己,向昨天的恥辱告別之意。所以最后在高樓對明月,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,以壯志共勉,正表達(dá)了一種豪放不羈的情懷。
這首詩善于用典寄托懷抱,且不著痕跡,自然地與寫景敘事融為一體,因景見情,含蓄雋永。暗用韓信故事來自述懷抱之后,便引出“月照高樓一曲歌”的壯志豪情!霸抡崭邩恰泵鲗懛謩e地點(diǎn),是景語,也是情語。四個字點(diǎn)染了高歌而別的背景,展現(xiàn)著一種壯麗明朗的景色。它不同于“月上柳梢”的纏綿,也有別于“曉風(fēng)殘?jiān)隆钡谋瘺觯呛涂犊吒璧那檎{(diào)相吻合,字里行間透露出一種豪氣。這正是詩人壯志情懷的寫照。詩貴有真情。溫庭筠多纖麗藻飾之作,而此篇卻以峻拔爽朗的面目獨(dú)標(biāo)一格,令人耳目一新。
溫庭筠,晚唐時期詩人、詞人。富有天才,文思敏捷,每入試,押官韻,八叉手而成八韻,所以也有“溫八叉”之稱。精通音律。工詩,與李商隱齊名,時稱“溫李”。其詩辭藻華麗,濃艷精致,內(nèi)容多寫閨情,少數(shù)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應(yīng)。其詞藝術(shù)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,為“花間派”首要詞人,對詞的發(fā)展影響較大。在詞史上,與韋莊齊名,并稱“溫韋”。存詞七十余首。其詞作更是刻意求精,注重詞的文采和聲情。被尊為“花間詞派”之鼻祖。
溫庭筠的詩,寫得清婉精麗,備受時人推崇,《商山早行》詩之“雞聲茅店月,人跡板橋霜”,更是不朽名句,千古流傳。相傳宋代名詩人歐陽修非常贊賞這一聯(lián),曾自作“鳥聲茅店雨,野色板橋春”,但終未能超出溫詩原意。
溫庭筠的詞惟題材偏窄,被人譏為“男子而作閨音”。代表詞作有《望江南》二首、《菩薩蠻》十四首、《更漏子》六首、《酒泉子》四首、《楊柳枝》、《南歌子》、《河瀆神》、《訴衷情》等。
溫庭筠的詩詞全集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578790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
還鄉(xiāng)曲(選二首)_詩歌鑒賞
姜夔《滿江紅?仙姥來時》原文翻譯及賞析
杜甫《魏十四侍御就敝廬相別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宋史?梁周翰傳原文翻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