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甫《別贊上人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杜甫《別贊上人》原文
百川日東流,客去亦不息。我生苦漂蕩,何時有終極。
贊公釋門老,放逐來上國。還為世塵嬰,頗帶憔悴色。
楊枝晨在手,豆子雨已熟。是身如浮云,安可限南北。
異縣逢舊友,初忻寫胸臆。天長關(guān)塞寒,歲暮饑凍逼。
野風吹征衣,欲別向曛黑。馬嘶思故櫪,歸鳥盡斂翼。
古來聚散地,宿昔長荊棘。相看俱衰年,出處各努力。
杜甫《別贊上人》翻譯注釋
、乾元二年(759)十月去秦州赴成州時作。人:佛教稱具備德智善行的人,后作為對僧人的敬稱。贊上人:即贊公和尚。
2、苦:全詩校:“一作若。”
3、釋門:佛門。
4、“放逐”句:謂贊公從京城長安放逐到秦州。
5、世塵:佛家稱世俗的事務為世塵。嬰:羈絆,束縛。
6、《涅?經(jīng)》載:太陽初升時,佛徒們離開常住之處口嚼楊枝,等遇見佛的光明,便急忙漱口洗手。又見《隋書?南蠻傳?真臘》。
7、喻贊公禪行已成!度A嚴疏鈔》:“譬如春月,下諸豆子,得暖氣色,尋便出土。”雨:全詩校:“一作兩!
8、友:全詩校:“一作交!
9、初欣:初逢時的驚喜。胸臆:心懷。
0、關(guān)塞:指秦州。寒:全詩校:“一作遠!
、凍:全詩校:“一作寒!
2、征衣:旅人遠行穿的衣服。
3、曛黑:黃昏時。曛,全詩校:“一作昏!
4、嘶:全詩校:“一作鳴。”櫪:馬槽。
5、宿昔:早晚,表示時間很短。
6、出處:猶進退。
杜甫《別贊上人》賞析
《別贊上人》是杜甫于公元759年(唐肅宗乾元二年)冬在秦州(治今甘肅天水市區(qū))所作。當年,杜甫在天水西枝村與贊上人一同尋置草堂地,杜甫一心想找一處向陽暖和的地方搭建自己居住的草堂,然而,杜甫和贊上人在西枝村周圍看了好幾遍,都未能找到如意的卜居地,杜甫只好暫時回到秦州城里。過了幾天他又聽說西枝村西邊有一條山谷,那風光無限,條件不錯。于是又產(chǎn)生了再去西枝村與贊公和尚一同尋找卜居地的想法。為此杜甫用詩的形式給贊上人寫了一封信,再次談到自己對卜居地的基本要求和與贊上人作鄰往來的美好憧憬。這就是杜甫在秦州城里所作的《寄贊上人》。然而自古理想與現(xiàn)實多難于一致,由于種種原因,杜甫在西枝村與贊公和尚作鄰卜居的愿望不但未能實現(xiàn),就連客居秦州也是無法繼續(xù)下去了。到了是年年底,杜甫決定離開秦州前去同谷。臨別前杜甫寫了一首《別贊上人》的詩書留給贊公和尚,以此告別。
從這首詩里并未明顯看出杜甫為何離開秦州的原由。杜甫只是說到了自己正在和將要面臨的飄泊不定的生活,想來十分惆悵,覺得這是自己命該如此。詩中仍然用相當?shù)钠鶎ΛI身佛門的贊上人無辜受到的迫害鳴不平,更對贊公不管什么時候、怎樣情況下都能坦然面對遇到的不幸與苦難,表露出自己的敬佩之情。他覺得這也正是贊公修得正果的證明,不管走到哪一步,他都能隨遇而安。與此同時,杜甫依然深深感懷于自己與贊公老友歷遭劫難后仍能有緣在他鄉(xiāng)重逢,由此而產(chǎn)生的愉悅之情溢于言表。想到眼下已臨天寒地凍的漫長冬日,自己無奈還要移地換土,居無定所,一番悲愴凄涼又涌上心頭。最后,杜甫告誡贊上人,他們都已年邁,還望今后各自多多保重。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此生不能與贊上人卜鄰的惋惜和憂傷。
百川日東流,客去亦不息。我生苦飄蕩,何時有終極。(從去秦敘起,借川流以興客游。)
異縣逢舊友,初欣寫胸臆。天長關(guān)塞寒,歲慕饑凍逼。野風吹征衣,欲別向曛黑。馬嘶思故櫪,歸鳥盡斂翼。(此敘一時別離之情。天長二句,去秦之故。野風二句,初冬時景。馬嘶二句,撫物而傷心也。)
古來聚散地,宿昔長荊棘。相看俱衰年,出處各努力。(末乃臨別交勉之詞。聚散之場,忽成荊棘,見蹤跡無常。各努力,贊善于處,公難于出也。此章起結(jié)各四句,中二段各八句。)
【杜甫的詩詞全集 68首詩全集下載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592783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收獲的歡歌_詩歌鑒賞
《夜雨寄北》李商隱賞析
張仲景《傷寒雜病論》辨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
無端嫁得金龜婿,辜負香衾事早朝
兩腳踏翻塵世路,一肩擔盡古今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