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(wǎng)-免費(fèi)提供各種記憶力訓(xùn)練學(xué)習(xí)方法!

雍陶《題情盡橋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
編輯: 路逍遙 關(guān)鍵詞: 詩歌鑒賞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雍陶《題情盡橋》原文

從來只有情難盡,何事名為情盡橋。

自此改名為折柳,任他離恨一條條。

雍陶《題情盡橋》翻譯

、從來:向來。

2、盡:完。

3、何:什么。

4、名:取名。

5、為:做。

6、自:從。

7、此:這。

8、任:任隨。

9、離:羅列。

雍陶《題情盡橋》賞析

《題情盡橋》是唐代文學(xué)巨匠雍陶的詩詞作品之一,雍陶工于詞賦。雍陶,字國鈞,成都人(約公元844年前后在世),工于詞賦。

雍陶在854年(唐宣宗大中八年)出任簡州刺史。簡州的治所在陽安(今四川簡陽西北)。據(jù)說有一天他送客到城外情盡橋,向左右問起橋名的由來。身邊跟隨的人回答說:“送迎之地止此。”雍陶聽后,很不以為然,隨即在橋柱上題了“折柳橋”三字,并寫下了這首七言絕句。

這首詩即興而作,直抒胸臆,筆酣墨暢,一氣流注。第一句“從來只有情難盡”,即從感情的高峰上瀉落。詩人以一種無可置疑的斷然口氣立論,道出了萬事有盡情難盡的真諦。“從來”二字似不經(jīng)意寫出,含蘊(yùn)卻極為豐富,古往今來由友情、愛情織成的種種悲歡離合的故事,無不囊括其中。第二句“何事名為情盡橋”,順著首句的勢頭推出。難盡之情猶如洪流淹過橋頭,順勢將“情盡橋”三字沖刷而去。

前兩句是“破”,后兩句是“立”。前兩句過后,詩勢略一頓挫,讀者仿佛可以見到站在橋頭的詩人沉吟片刻,很快唱出“自此改名為折柳”的詩句來。折柳贈別,是古代習(xí)俗。詩人認(rèn)為改名為折柳橋,最切合人們在此橋送別時的情景了。接著,詩又從“折柳”二字上蕩開,生出全詩中最為痛快淋漓、也最富于藝術(shù)光彩的末句??“任他離恨一條條”。“離恨”本不可見,詩人卻化虛為實,以有形的柳條寫無形的情愫,詩句中蘊(yùn)含了一個又一個河梁送別的纏綿悱惻的場面。

詩的發(fā)脈處在于“情難盡”三個字。由于“情難盡”,所以要改掉“情盡橋”的名稱,改為深情的“折柳橋”;也是由于“情難盡”,所以詩人寧愿別情傷懷,離恨條條,也勝于以“情盡”來命名而使人不快!扒殡y盡”這一感情線索貫穿全篇,給人以一氣呵成的和諧的美感。

少貧,遭蜀中亂后,播越羈旅,有詩云:“貧當(dāng)多病日,閑過少年時!贝蠛桶四觋悓挵襁M(jìn)士及第,一時名輩,咸偉其作。然恃才傲睨,薄于親黨。其舅云安劉欽之下第,歸三峽,卻寄陶詩云:“山近衡陽雖少雁,水連巴蜀豈無魚“得詩頗愧赧,遂通向不絕。大中六年,授國子毛詩博士。與賈島、殷堯藩、無可、徐凝、章孝標(biāo)友善,以琴樽詩翰相娛,留長安中。大中末,出刺簡州,時名益重,自比謝宣城、柳吳興,國初諸人書奴耳。賓至,必佯佯挫辱。投贄者少得通。秀才馮道明,時稱機(jī)捷,因罷舉請謁,給閽者曰:“與太守有故。”陶倒屣,及見,呵責(zé)曰:“與足下素昧平生,何故之有“馮曰:“誦公詩文,室邇?nèi)诉h(yuǎn),何隔平生“吟陶詩數(shù)聯(lián),如“立當(dāng)青草人先見,行近白蓮魚未知!庇帧伴]門客到常如病,滿院花開未是貧!庇帧敖暻锶雿{,雨色夜侵樓“等句。陶多其慕己,厚贈遣之。自負(fù)如此。后為雅州刺史,郭外有情盡橋,乃分衿祖別之所。因送客,陶怪之,遂于上立候館,改名折柳橋,取古樂府《折楊柳》之義。題詩曰“?來只有情難盡,何事呼為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,任它離恨一條條。”甚膾炙當(dāng)時。竟辭榮,閑居廬岳,養(yǎng)疴傲世,與塵事日冥矣。有《唐志集》五卷,今傳。

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597933.html

相關(guān)閱讀:宋史?李元昊傳原文及翻譯
戰(zhàn)國策?秦一?張儀又惡陳軫于秦王
舊唐書?尉遲恭(敬德)傳原文及翻譯
獻(xiàn)給太陽_詩歌鑒賞
杜甫《園官送菜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