綦毋潛《過融上人蘭若》原文
山頭禪室掛僧衣,窗外無人溪鳥飛。
黃昏半在下山路,卻聽鐘聲連翠微。
綦毋潛《過融上人蘭若》翻譯
待更新
綦毋潛《過融上人蘭若》賞析
《過融上人蘭若》是唐代詩人綦毋潛的作品,這是一首七言絕句,這首詩是詩人拜訪和尚融上人不遇之作,通過訪友不遇的感受以及上山下山的行程,巧妙地寫出山寺景致以及山間那種幽寂的氛圍。
這首詩寫詩人上山寺訪友不遇,卻被山中優(yōu)美的自然景色所吸引,因而盡興欣賞。過,訪問之意;融,是詩人所要尋訪的和尚的名字;上人,對和尚的尊稱;蘭若,梵語“阿蘭若”的簡稱,指和尚的住所。
首句,通過山頭禪室里掛著僧衣的細節(jié),既點明了友人的身份、居處,也巧妙地暗示友人不在禪室里,寫得干凈利落。
次句緊承首句,指出“窗外無人”,也是靜悄悄的。只聽見山溪流水潺潺,溪上有各種鳥兒飛來飛去。詩人以溪聲、鳥飛的聲響和動態(tài),反襯出山寺環(huán)境的清靜。
接下去,第三句“黃昏半在下山路”,省略了主語,句法簡潔。七個字兼有敘事、抒情、寫景!包S昏”,暗示詩人盡管訪友不遇卻興致未減,已在山頂佛寺四周流連了大半天!跋律铰贰保f明此刻詩人正慢慢沿著山路往回走!鞍朐凇,表明山路上景色也很幽美,因此自己把半個黃昏都消磨過去了。
“卻聽鐘聲連翠微”,“卻”字,不僅起到轉(zhuǎn)折句意的作用,還能使人想象詩人驀然聞鐘、回首駐足的情狀!扮娐曔B翠微”五個字,以景物形象、色彩和聲音收束全篇。因為作者凝神聆聽著悠揚的晚鐘聲在深山里蕩漾、縈繞,所以他感到鐘聲同這浮蕩山間的青翠嵐氣連成一片。“連”字把聽覺形象“鐘聲”與視覺形象“翠微”彼此溝通起來,傳達出詩人獨特而又自然的感受。這一句描繪了暮色蒼蒼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;而蕩漾山林經(jīng)久不息的鐘聲,又給這幽深秀麗的山林增添了靜謐的氣氛。詩人流連忘返、迷戀山林的深情,就從這幅深山幽景中透露出來。
七絕詩篇幅短小,要求作者筆墨精煉。這首詩四句二十八個字,無一句、一字是多余的。攝取的景物雖不多,卻顯得豐富多彩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597940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有一股活生生的力量_詩歌鑒賞
繁林亂螢照,村屋人語響
春風更比路人忙
兩情若是久長時,又豈在朝朝暮暮
王昌齡《緱氏尉沈興宗置酒南溪留贈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