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(wǎng)-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(xùn)練學(xué)習(xí)方法!

“秋夜沉沉此送君,陰蟲切切不堪聞”全詩賞析

編輯: 路逍遙 關(guān)鍵詞: 經(jīng)典詩句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“秋夜沉沉此送君,陰蟲切切不堪聞”
出自 皇甫冉《送魏十六還蘇州》
秋夜沉沉此送君,陰蟲切切不堪聞。
歸舟明日毗陵道, 回首姑蘇是白云。

注釋:
①皇甫冉,唐代詩人。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從蘇州(即“姑蘇”)到常州(即“毗陵”,唐時常州為毗陵郡)方向來拜訪他;魏十六返回蘇州時,作者乘船相送。
②陰蟲,指蟋蟀。



賞析:
這首送別短章,寫得明白曉暢而又感情深摯,歷來為人們所傳誦。表達了送別友人時內(nèi)心的沉重與感傷,也表達了設(shè)想別后而流露出的留戀、孤獨和惆悵。

表達了送別友人時內(nèi)心的沉重與傷感,表達了設(shè)想別后而流露出的留戀、孤獨和惆悵“秋夜沉沉此送君,陰蟲切切不堪聞”這兩句寫詩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,聽著蟋蟀(即“陰蟲”。南朝宋顏延年《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詩》:“夜蟬當夏急,陰蟲先秋聞。”)切切的鳴叫聲,想到自己明天就要與友人分別,心情異常沉重。

在寫法上,這兩句真切地寫出了送別時那種黯然神傷的環(huán)境,通過環(huán)境的烘染,把即將離別的愁緒表達得婉轉(zhuǎn)有致。“秋夜”,點出送別的時間。秋天氣氛肅殺,特別是在秋天的晚上,本來就容易勾起對朋友的思念,而偏偏在此時,自己卻要送好友離去。“此送君”三字,字字透出送別時的凄苦之情。“沉沉”二字,一方面從視覺著筆,寫在船上看見四野茫茫,黑夜深深,無邊無際,什么也看不清;另一方面寫出了作者的心情相當沉重,可謂一箭雙雕。同時,作者又從聽覺著筆,寫兩岸草叢中蟋蟀的鳴叫,“切切”的叫聲似在相互傾訴,又似在低低飲泣,這悲傷的秋聲,使即將離別的人不忍卒聞。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,選取了最能代表秋夜傷懷的景物,交叉描寫,雖沒有明說送別的愁苦,然而經(jīng)過環(huán)境的渲染,這種愁苦具體形象,伸手可觸,真正做到了“不著一字,盡得風(fēng)流。語不涉難,已不堪憂”。

“歸舟明日毗陵道,回首姑蘇是白云。”這兩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,與此時的秋夜作對比,進一步表達了離情別緒。作者想:今夜,雖然有離別的愁苦,但畢竟還沒有分手,還可以在一起傾心敘談。而送君千里終有一別,到明天,當我再在這只船中回望你所在的蘇州時,那就見不到你了,唯見到滿天的白云。到那時,凄然孤獨之情,一定比今晚更深更濃。

這兩句看似在寫明日的白天,其實仍是在寫今晚的秋夜,通過這樣別出心裁的安排,更為深刻地表達出秋夜送別的難分難舍。

全詩運用了虛實結(jié)合的表現(xiàn)手法詩中的“實”是詩人送別友人時秋夜的環(huán)境,“虛”是詩人想象別后的明天,自己在歸舟中回望蘇州只見悠悠白云而不見友人;詩人借助想象,運用以虛寫實的手法拓展了詩歌意境,深化了送別友人時的感情(留戀、孤寂和感傷)。

全詩結(jié)構(gòu)巧妙,語雖平淡而意味深長。疊字的運用使詩讀來瑯瑯上口,富于聲情美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605067.html

相關(guān)閱讀:非學(xué)無以成才,非志無以成學(xué)
臨江仙?試問梅花何處好原文_翻譯和賞析_張孝祥
思念遠方親人朋友的詩句
看淡人生的詩句
江城子?西城楊柳弄春柔原文_翻譯和賞析_秦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