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漢書?陰識列傳原文及翻譯
后漢書?陰識列傳原文
陰識字次伯,南陽新野人也,光烈皇后之前母兄也。其先出自管仲,管仲七世孫修,自齊適楚,為陰大夫,因而氏焉。秦、漢之際,始家新野。
及劉伯升起義兵,識時游學長安,聞之,委業(yè)而歸,率子弟、宗族、賓客千余人往詣伯升。伯升乃以識為校尉。更始元年,遷偏將軍,從攻宛,別降新野、陽、杜衍、冠軍、湖陽。二年,更始封識陰德侯,行大將軍事。
建武元年,光武遣使迎陰貴人于新野,并征識。識隨貴人至,以為騎都尉,更封陰鄉(xiāng)侯。二年,以征伐軍功增封,識叩頭讓曰:“天下初定,將帥有功者眾,臣托屬掖廷,仍加爵邑,不可以示天下!钡凵趺乐,以為關都尉,鎮(zhèn)函谷。遷侍中,以母憂辭歸。十五年,定封原鹿侯。及顯宗立為皇太子,以識守執(zhí)金吾,輔導東宮。帝每巡郡國,識常留鎮(zhèn)守京師,委以禁兵。入雖極言正議,及與賓客語,未嘗及國事。帝敬重之,常指識以敕戒貴戚,激厲左右焉。識所用掾史皆簡賢者,如虞廷、傅寬、薛等,多至公卿校尉。
顯宗即位,拜為執(zhí)金吾,位特進。永平二年,卒,贈以本官印綬,謚曰貞侯。
后漢書?陰識列傳翻譯
陰識字次伯,南陽郡新野人。光烈皇后前母的哥哥。其祖先出自管仲,管仲的七世孫管修,自齊國到了楚國,為陰大夫,因而改為陰姓。秦漢時,開始定居新野。劉伯升起義兵,陰識這時游學在長安,聽到了,棄學而歸,率領子弟、宗族、賓客千余人前往會見伯升。伯升就以陰識為校尉。
更始元年(23),遷偏將軍,跟從攻宛,分別降服新野、氵育陽、杜衍、冠軍、湖陽五縣。二年,更始封陰識為陰德侯,行大將軍事。建武元年(25),光武派遣使者迎陰貴人于新野,并征召陰識。陰識隨陰貴人到,拜為騎都尉,更封陰鄉(xiāng)侯。建武二年,以征伐軍功增封,陰識叩頭謙讓說:“天下剛定,將帥中有功勞的很多,臣托屬陰貴人之親,仍加爵邑,不可以公示天下!钡酆苜澝,以他為關都尉,鎮(zhèn)守函谷。后遷侍中,以母喪辭歸。建武十五年,定封原鹿侯。顯宗立為皇太子后,以陰識守執(zhí)金吾,輔導東宮。帝每巡郡國,陰識常留鎮(zhèn)守京師,委以禁兵。入宮雖極言正議,但等到與賓客講話,未嘗言及國事。帝敬重他,常指陰識以令戒貴戚,激勵左右。陰識所用掾史都是簡明賢達之士,如虞廷、傅寬、薛忄音等,多做到公卿校尉。顯宗即位,拜為執(zhí)金吾,位特進。永平二年(59),去世,贈以本官印綬,謚稱貞侯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608881.html
相關閱讀:關帝靈簽94簽 關帝靈簽解簽第九十四簽
嵇康《琴賦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后漢書?臧宮傳原文及翻譯
君記取封侯事在,功名不信由天
荀攸傳原文及翻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