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崇《夜渡江》原文
夜渚帶浮煙,蒼;捱h天。
舟輕不覺動,纜急始知牽。
聽笛遙尋岸,聞香暗識蓮。
唯看去帆影,常恐客心懸。
姚崇《夜渡江》注釋
、此詩一作姚崇詩。
2、渚:水中的小塊陸地。
3、晦:光線不明,昏暗。
4、恐:一作“似”。
姚崇《夜渡江》翻譯
江中小洲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,天空也呈現(xiàn)一片蒼;薨抵4惠p小人不覺其動,看到船邊纜繩被拉直才知道船夫正背纖而行。聽見笛聲從對岸傳來知道離岸不遠了,又聞到荷花香味知道岸邊長滿了荷花。夜色雖然晦暗卻可看見隱約的帆影,在黑暗中好像懸掛在空中猶如渡客提心吊膽一般。
姚崇《夜渡江》賞析
《夜渡江》唐代著名政治家姚崇的詩詞作品。這首詩描寫夜晚乘船渡江情景,詩人抓住夜色晦暗的特點,寫出渡江的感受,雖然沒有直接描寫江上景色,但由于充分調(diào)動了視覺以外的聽覺、嗅覺、感覺,使江上風光實際上已經(jīng)融揉在詩人的感受之中了,藝術(shù)構(gòu)思頗為獨特。
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夏夜渡江圖,藝術(shù)構(gòu)思頗為獨特。詩先交待了畫面的背景:江中小洲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,天空也呈現(xiàn)一片蒼;薨抵。這里由“浮煙”“蒼茫”“晦”等詞的渲染,表現(xiàn)出江上夜色的獨特之處,視線既不明晰,也不是漆黑一片,以下的描寫都是由這種獨特的情境所生發(fā)。因為天色昏暗,遠處景物不辨,失去了參照物,所以船行而人不覺其行,只是看見船邊纜繩被拉得筆直,才知道船夫正在背纖而行,可見江水其實甚為湍急。突然聽見悠揚的笛聲從對岸傳來,所以知道離岸不遠了,同時又嗅見荷花的香味,所以知道岸邊長滿了荷花,通過聽覺和嗅覺感受渡江的距離,實際上又暗含了牧童夜歸與荷塘夜色的景境。夜色雖然晦暗,但江上由于水光映照,卻可看見隱約的帆影,而這帆影在黑暗中好像點點懸掛在空中,猶如渡客提心吊膽一般。這樣一來,在洲渚浮煙、天色晦暗的特定景境之中,既暗含了江水流急、白帆點點、牧童夜歸、荷塘飄香的景色,又表達出夜間渡江的獨特心境,可謂情景交融,構(gòu)思別致。
姚崇(公元65年-公元72年),本名元崇,字元之,陜州硤石人(今河南陜縣),唐代著名政治家,?州都督姚懿之子。姚崇文武雙全,歷仕則天、中宗、睿宗三朝,兩次拜為宰相,并兼任兵部尚書。他曾參與神龍政變,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,被貶為刺史。唐玄宗親政后,姚崇被任命兵部尚書、同平章事,進拜中書令,封梁國公。他提出十事要說,實行新政,輔佐唐玄宗開創(chuàng)開元盛世,被稱為救時宰相。姚崇執(zhí)政三年,與房玄齡、杜如晦、宋?并稱唐朝四大賢相。72年(開元九年),姚崇去世,追贈揚州大都督,賜謚文獻。
《全唐詩》收錄有其詩六首:《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》、《故洛陽城侍宴應(yīng)制》、《春日洛陽城侍宴》、《秋夜望月》、《夜渡江》、《奉和圣制龍池篇》。
《全唐文》收錄有其文24篇:《撲滿賦》、《請褒賞劉子元吳兢奏》、《請東都別立義宗廟奏》、《請宣示豫州鼎銘符瑞奏》、《對太廟屋壞奏》、《諫造寺度僧奏》、《答捕蝗奏》、《對問冤獄疏》、《請遣捕蝗疏》、《東幸疏》、《答張九齡書》、《報倪若水捕蝗牒》、《造像記》、《遺令誡子孫文》、《先師冉伯牛贊》、《口箴》、《執(zhí)秤誡》、《彈琴誡》、《執(zhí)鏡誡》、《辭金誡》、《冰壺誡》、《十事要說》、《答盧懷慎捕蝗說》、《兗州都督于知微碑》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625491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西施灘原文_翻譯和賞析_崔道融古詩
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
隱藏的火焰_詩歌鑒賞
孔子家語?相魯原文及翻譯
黃庭堅《定風波?次高左藏使君韻》原文翻譯及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