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(wǎng)-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(xùn)練學(xué)習(xí)方法!

燕子樓空,佳人何在,空鎖樓中燕。--蘇軾《永遇樂》全詞翻譯賞析

編輯: 路逍遙 關(guān)鍵詞: 經(jīng)典詩句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燕子樓空,佳人何在,空鎖樓中燕。
[譯文] 燕子樓空空蕩蕩,佳人已經(jīng)不在,空留著那雙燕子在樓中的畫堂。
[出自] 蘇軾 《永遇樂》

彭城夜宿燕子樓,夢盼盼,因作此詞

明月如霜,好風(fēng)如水,清景無限。曲港跳魚,圓荷瀉露,寂寞無人見。?如三鼓,鏗然一葉,黯黯夢云驚斷。夜茫茫、重尋無處,覺來小園行遍。
天涯倦客,山中歸路,望斷故園心眼。燕子樓空,佳人何在,空鎖樓中燕。古中如夢,何曾夢覺,但有舊歡新怨。異時對、黃樓夜景,為余浩嘆。

注釋:
神宗元豐元年(1028)十月作。詞序一作:“彭城夜宿燕子樓,夢盼盼,因作此詞。”盼盼,姓關(guān),唐朝人。白居易《燕子樓》詩序云:“徐州故尚書有愛妓曰盼盼,善歌舞,雅多風(fēng)態(tài)。……尚書既沒,歸葬東洛,而彭城有張氏舊第,第中有小樓名燕子。盼盼念舊愛而不嫁,居是樓十余年。”后不食而死。白氏所謂“尚書”,后世 (包括蘇軾) 多以為是張建封,但據(jù)考證當(dāng)為張建封之子張?。
明月如霜:李白《靜夜思》詩: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”
好風(fēng)如水:好風(fēng)清涼如水。
  ?(dǎn)如:擊鼓聲。?如三鼓:三更鼓響了。?,打鼓聲。如,助詞!稌x書·鄧攸傳》引吳人歌:“?如打五鼓,雞鳴天欲曙。”
  鏗然:象聲詞!墩撜Z·先進》:“鼓瑟希,鏗爾。”《禮記·樂記》:“鐘聲鏗。”此寫夜深人靜,落葉之聲也鏗然可聞。 鏗然一葉:這時夜深人靜,所以一片落葉的聲音都聽得出是那么清脆。鏗然,形容聲音之美,如金石、琴瑟。
  夢云:此喻夢見盼盼。
  倦客:作者自稱,謂自己頻繁調(diào)動,倦于行旅。
  燕子三句:《高齋詩話》載:秦觀問蘇軾近作,“乃舉‘燕子樓空,佳人何在? 空鎖樓中燕’;螣o咎曰‘只三句, 便說盡張建封事’”。近有鄭文焯《手批東坡樂府》云:“公以‘燕子樓空’三句語秦淮海,殆以示詠古之超宕,貴精神不貴跡象也。”
何曾夢覺二句:是說人生的夢沒有醒,因為還有歡怨之情未斷。
  異時對、黃樓夜景:作者設(shè)想后世的人憑吊自已時,也會發(fā)出感嘆。黃樓:蘇軾在徐州時所改建,蘇轍、秦觀皆為之作賦。此處蘇軾設(shè)想后人將對黃樓憑吊自己。

譯文1:
明月如霜般潔白,好風(fēng)就如同清水一樣清涼,清新靜謐的夜景真是怡人。彎彎的水渠中,魚兒跳出水面,圓圓的荷葉上,露珠隨風(fēng)落下。但夜深人靜,這樣好的美景卻無人欣賞。三更鼓聲,聲聲在夜空有力,響徹夜空,一片樹葉悄悄落到地上,輕音竟驚斷了我的夢。夜色茫茫,再也見不到黃昏時的景色,醒后我尋遍了小園,處處都無痕。
  那長期在外地的游子,看那山中的歸路,苦苦地思念著故鄉(xiāng)家園。燕子樓空空蕩蕩,佳人已經(jīng)不在,空留著那雙燕子在樓中的畫堂。古今萬事皆成空,還有幾人能從夢中醒來,只有些懷念舊日情感,不禁惆悵長嘆。

譯文2:
明月如霜般潔白,好像泉水一樣清涼,清新靜謐的夜景令人神往。曲折的水渠中,魚兒跳出水面,圓形的荷葉上,露珠向下滾淌。但夜深人靜,這樣好的美景卻無人欣賞。清晰的三更鼓聲響徹夜空,一片樹葉倏然落到地上,細(xì)碎的聲音經(jīng)斷了我的夢鄉(xiāng)。黑夜茫茫,再也尋找不到剛才的那種景色,醒后我尋遍了小園的所有地方。
長期被貶謫外地的游子,眺望山中的歸路,望眼欲穿地思念著故園家邦。燕子樓空空蕩蕩,佳人又在哪里,空鎖著那雙燕子在樓中的畫堂。古今萬事如同夢境,有幾人能從夢境中醒來,徒有些新怨舊歡牽惹愁腸。待過些年后,也會有面對著黃樓夜景,緬懷今日之景而為我嘆息悵惘。




賞析:
這首詞寫于元豐元年(1078)蘇軾任徐州知州時。詞中即景抒情,情理交融,狀燕子樓小園清幽夜景,抒燕子樓驚夢后縈繞于懷的惆悵之情,言詞人由人去樓空而悟得的“古今如夢,何曾夢覺”之理。作者題記中提及的盼盼,乃唐代張尚書之愛妾,能歌善舞,風(fēng)情萬種。張氏死后,盼盼念舊情不嫁,張尚書為其所建的燕子樓獨居了十多年。作者聲稱自己夜宿燕子樓,夢到盼盼,因作此詞。

  上片寫夜宿燕子樓的四周景物和夢。首句寫月色明亮,皎潔如霜;秋風(fēng)和暢,清涼如水,把人引入了一個無限清幽的境地。“清景無限”既是對暮秋夜景的描繪,也是詞人的心靈得到清景撫慰后的情感抒發(fā)。

  接著景由大入小,由靜變動:曲港跳魚,圓荷瀉露。詞人以動襯靜,使本來就十分寂靜的深夜,顯得越發(fā)安謐了。魚跳暗點人靜,露瀉可見夜深。“寂寞無人見”一句,含意頗深:園池中跳魚瀉露之景,夜夜可有,終是無人見的時候多;自己偶來,若是無心,雖眼前,亦不得見。

  以下轉(zhuǎn)從聽覺寫夜之幽深、夢之驚斷:三更鼓響,秋夜深沉;一片葉落,鏗然作聲。夢被鼓聲葉聲驚醒,更覺黯然心傷。“?如”和“鏗然”寫出了聲之清晰,以聲點靜,更加重加濃了夜之清絕和幽絕。片末三句,寫夢斷后之茫然心情:詞人夢醒后,盡管想重新尋夢,也無處重睹芳華了,把小園行遍,也毫無所見,只有一片茫茫夜色,夜茫茫,心也茫茫。詞先寫夜景,后述驚夢游園,故夢與夜景,相互輝映,似真似幻,惝恍迷離。

  下片直抒感慨,議論風(fēng)生。首三句寫天涯漂泊感到厭倦的游子,想念山中的歸路,心中眼中想望故園一直到望斷,極言思鄉(xiāng)之切。此句帶有深沉的身世之感,道出了詞人無限的悵惘和感喟。“燕子樓空,佳人何,空鎖樓中燕”的喟嘆,由人亡樓空悟得萬物本體的瞬息生滅,然后以空靈超宕出之,直抒感慨:人生之夢未醒,只因歡怨之情未斷。“古今”三句,由古時的盼盼聯(lián)系到現(xiàn)今的自己,由盼盼的舊歡新怨,聯(lián)系到自己的舊歡新怨,發(fā)出了人生如夢的慨嘆,表達了作者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對整個人生的厭倦和感傷。結(jié)尾二句,從燕子樓想到黃樓,從今日又思及未來。黃樓為蘇軾所改建,是黃河決堤洪水退去后的紀(jì)念,也是蘇軾守徐州政績的象征。但詞人設(shè)想后人見黃樓憑吊自己,亦同今日自己見燕子樓思盼盼一樣,抒發(fā)出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”(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)的無窮感慨,把對歷史的詠嘆,對現(xiàn)實以至未來的思考,巧妙地結(jié)合一起,終于掙脫了由政治波折而帶來的巨大煩惱,精神獲得了解放。

  這首詞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與今、倦客與佳人、夢幻與佳人的綿綿情事,傳達了一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空幻、淡漠感,隱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。詞中“燕子樓空”三句,千古傳誦,深得后人贊賞。此三句之妙,正如鄭文焯手批《東坡史府》云,“殆以示詠古之超宕,貴神情不貴跡象也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644457.html

相關(guān)閱讀:千江有水千江月,萬里無云萬里天。
描寫春天美景的詩句
鷓鴣天?月滿蓬壺燦爛燈原文_翻譯和賞析
阮郎歸?立夏原文_翻譯和賞析_張大烈
關(guān)于春節(jié)的詩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