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(wǎng)-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!

晁補之《吳松道中二首》原文翻譯及賞析

編輯: 路逍遙 關鍵詞: 詩歌鑒賞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晁補之《吳松道中二首》原文

【其一

停舟傍河滸,四顧盡荒原。

日落狐鳴冢,天寒犬吠村。

系帆凌震澤,搶雨入盤門。

悵望夫差事,吳山?楚魂。

【其二

曉路雨蕭蕭,江鄉(xiāng)葉正飄。

天寒雁聲急,歲晚客程遙。

鳥避征帆卻,魚驚蕩槳跳。

孤舟宿何許?霜月系楓橋。

晁補之《吳松道中二首》翻譯

天剛破曉,船又起航,秋雨霏霏,風聲蕭蕭;江南水鄉(xiāng)便滿天飄舞著木葉。深秋天寒,時時聽到空中大雁,鳴聲惶急,向著南方飛去而無留意;一年將盡,旅程卻還遙遠著呢。水鳥們“啾啾”鳴叫著隨在后面,有時船身猛一倒退,鳥兒們便急急地避了開去;魚兒們聚游在船的兩側,船家一起一落地搖動著雙槳,便驚得魚兒慌不迭地散了開去。天已黑,今夜,這艘孤舟該宿于何處呢?放眼望去,一輪霜月下,我看見了那久負盛名的楓橋。

晁補之《吳松道中二首》賞析

《吳松道中二首》是宋代文學家晁補之的一首五言組詩,這兩首詩都是先寫景后抒情,第一首寫舟泊湖岸時所見之景,抒發(fā)懷古之幽情;第二首寫行程中所見之景,抒發(fā)了羈旅思鄉(xiāng)之情。詩人寫這兩首詩,原本無一定題旨,他在吳淞道上一路行來,身與境遇,便隨興而發(fā),隨感而詠,然而不論寫景或懷古,都富有當時當?shù)氐纳。遣詞用語,亦不事雕飾,淺近自然,這與他隨意揮灑的詩情是頗相合的。

第一首寫大雨泊舟。前面兩聯(lián)描寫了泊舟所見之景。一個深秋的黃昏,詩人所乘之舟傍河(河滸)停泊。詩人站在船頭,縱目四顧,發(fā)現(xiàn)周圍是一片荒原世界。天寒、日落、荒原,不見人跡,唯聞狐貍在墳墓旁鳴叫著;不時從遠處村莊傳來陣陣犬吠聲。詩人泊舟如此荒野之地的原因,下面一聯(lián)就有交代,原來烏云密布,大雨將臨,所以要趕緊靠岸,準備尋個地方避雨。第五句帶出泊舟地點,是在太湖之上。兩句說,停船靠岸時,詩人猶在饒有興致地四面瞻望,這會兒,眼看大雨馬上要傾盆而下,著了慌,趕忙幫助船家系住帆,爭在雨前奔入盤門。徘徊在盤門中,觀看著這并列的水陸兩門,詩人想起了當初建此盤門的伍子胥,因此尾聯(lián)便轉入懷古。吳山,坐落在杭州西湖東南面,春秋時為吳國南界,故名。又因吳國大夫伍子胥以忠諫死,浮尸江中,吳人憐之,立祠山上,所以又稱“青山”。楚魂,在古代詩歌中常含有追吊古代楚人之意,然而所指則隨所詠而異,這里則指伍子胥,他原是楚人,因父伍奢(楚國大夫)為楚平王所殺,故離楚入?yún)恰jH閭之子夫差重用伍子胥大敗越兵,雪了勾踐殺父之恨?墒谴撕蠓虿罘堑宦犖樽玉愕闹抑G,允許越國求和并北上伐齊,還賜劍命伍子胥自殺,以至最后國滅身亡。詩人因此想到,夫差固然咎由自取,而可惜的是伍子胥的忠魂,到后來還依戀著吳山。對忠臣的死于非命,詩人表露了他的深沉悵惋之情。

第二首寫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。前三聯(lián)描寫了由盤門到楓橋的一路景色,兼及詩人自己的心情。天剛破曉,船又啟航。頭天傍晚下了一場大雨,這一天清晨依舊是秋雨霏霏,兼以風聲蕭蕭,江南水鄉(xiāng)便滿天飄舞著木葉。深秋天寒,時時聽到空中大雁,鳴聲惶急,向著南方飛去而無留意。詩人不由得又低頭思量自己:“大雁急急歸去,頃刻使能回到南方,可我自己呢?一年將盡,旅程卻還遙遠著呢!睘榱伺徘侧l(xiāng)思,詩人便留心觀看船的四周,發(fā)現(xiàn)了兩個極有意思的景象,其一是“鳥避征帆卻”:他所乘坐的這艘遠行之船,在湖面上一搖一晃地前進著,水鳥們“啾啾”鳴叫著隨在后面,有時船身猛一倒退,鳥兒們便急急地避了開去;其二是“魚驚蕩槳跳”:魚兒們聚游在船的兩側,船家一起一落地搖動著雙槳,偶爾聲音響了一些,便驚得魚兒慌不迭地散了開去。看著有趣,不知不覺間,夜已來臨,尾聯(lián)便寫夜宿楓橋。天既已黑盡,詩人便盤算著:今夜,這艘孤舟該宿于何處(何許)呢?放眼望去,一輪霜月下,他看見了那久負盛名的楓橋。南宋詩人范成大編纂的《吳郡志》說,楓橋“自古有名,南北客經(jīng)由未有不憩此橋而題詠者”。因此,詩人一見到楓橋,便興致勃勃地囑咐船家將船系在橋下,決定這天晚上夜宿于此處,以一抒幽思。

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676237.html

相關閱讀:杜甫《雨不絕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王昌齡《送吳十九往沅陵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荀悅《申鑒》原文及翻譯
梅堯臣《春寒》原文翻譯及賞析
男兒愛后婦,女子重前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