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(wǎng)-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(xùn)練學(xué)習(xí)方法!

是處紅衰翠減,苒苒物華休。惟有長江水,無語東流-柳永《八聲甘

編輯: 路逍遙 關(guān)鍵詞: 經(jīng)典詩句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是處紅衰翠減,苒苒物華休。惟有長江水,無語東流。
[譯文] 到處紅花凋零翠葉枯落,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。只有長江水,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。

[出自] 柳永《八聲甘州》

對瀟瀟暮雨灑江天,一番洗清秋。漸霜風(fēng)凄緊,關(guān)河冷落,殘照當(dāng)樓,是處紅衰翠減,苒苒物華休。惟有長江水,無語東流。
不忍登高臨遠,望故鄉(xiāng)渺邈,歸思難收。嘆年來蹤跡,何事苦淹留?想佳人、妝樓?望,誤幾回、天際識歸舟?爭知我、倚闌干處,正恁凝愁?

注釋:
  1.選自《樂章集》。八聲甘州,詞牌名。
  2.一番洗清秋:一番風(fēng)雨,洗出一個凄清的秋天。
  3.霜風(fēng)凄緊:秋風(fēng)凄涼緊迫。霜風(fēng),秋風(fēng)。
  4.關(guān)河:關(guān)隘山河。
  5.是處紅衰翠減:到處花草凋零。是處,處處。紅,翠,指代花草樹木。
  6.苒苒(ran 第二聲)物華休:隨著時間流逝,美好的景物都消歇了。苒苒,同“荏苒”,指光陰流逝。物華,美好的景物。
  7.渺邈:遙遠。
  8.淹留:久留。
  9.?望:抬頭遠望。
  10.誤幾回、天際識歸舟:好多次看到遠處有船駛過,便以為是愛人乘舟歸來。
  11.爭:怎。
  12.正恁(nen 第四聲)凝愁:恁,如此,這樣。凝愁,愁緒凝聚化解不開。

譯文1:
面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上,經(jīng)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朗。凄涼的霜風(fēng)逐漸地迫近,關(guān)隘、山河冷清蕭條,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樓上。到處紅花凋零翠葉枯落,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。只有長江水,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。
 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遠方,眺望渺茫遙遠的故鄉(xiāng),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攏。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,為什么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(xiāng)?想起心上人,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,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(dāng)作心上人回家的船。怎么知道我,倚著欄桿的時候,正這樣的愁思深重。
譯文2:
暮雨瀟瀟,灑遍大江兩岸,也洗凈了清秋時節(jié)的萬里長空。西風(fēng)漸緊,帶來陣陣寒意,關(guān)河冷落,殘陽正照在樓上。四處紅花凋零,綠葉衰謝,漸漸地景物都凋零了。只有長江水,永遠這樣無言無語地向東奔流。
我不忍心再登高望遠,故鄉(xiāng)遙遠似在天邊,思歸的心愿卻難以收斂。感嘆連年奔走,究竟為了什么在異鄉(xiāng)滯留?佳人一定在妝樓苦苦地遙望,有多少次誤認了遠來的歸船。她哪里知道,此時的我正獨倚欄桿,心中結(jié)聚著無限哀愁。

賞析:
《八聲甘州》上篇寫景,下篇抒情。霧秋所作。一個對字,已寫出登臨縱目、望極天涯的境界。天色已晚,暮雨瀟瀟, 灑遍江天,本已氣肅天清,明凈如水,卻又加此一番秋雨。“雨”“灑”已覺振爽異常!素秋清矣,再加凈洗,清至極處--而此中多少凄冷之感亦暗暗生焉。其下緊接一個“漸”字,秋已更深,雨洗暮空,乃覺涼風(fēng)忽至,其氣凄然而遒勁,直令衣單之游子,有不可禁當(dāng)之勢。一“緊”字,又用上聲,氣氛聲韻,加倍峻肅。舉目關(guān)河,春夏滋榮盛之氣已盡,秋來肅殺凋零之氣已濃,草木不芳,一片冷落之景象。于此,再下一“冷”字上聲,層層逼緊。而“凄緊”、“冷落”,又皆雙聲疊響。“殘照當(dāng)樓”此際詞人乃覺遍宇宙的悲哉之秋氣,似乎一齊襲來,要他一人禁當(dāng)!再下則筆致思緒,便由蒼莽悲壯,而轉(zhuǎn)入細致沉思。“不忍”,所看到的是更引起鄉(xiāng)思的景物。作者的連年漂泊,是為了追求什么呢??雖有鄉(xiāng)思牽掛為何還是漂泊?更加深了語氣。寫出作者內(nèi)心的痛苦、渺茫的情感。“歸思”和漂泊的矛盾,由自己的思歸心切,想起自己妻子也在懷念自己。目“想佳人妝樓禺望,誤幾回天際識歸舟”。妻子經(jīng)常在樓上看著船遠遠的歸來,誤以為是丈夫的歸來。倚闌干處,正憑凝愁”于最末幅點出全篇題目。這首詞最大特點就是把抽象用具體表現(xiàn)出來!

本詞是柳永羈旅行役詞中的名篇。《甘州》原是唐人邊塞曲之一,聲情是激壯的。今所傳《八聲甘州》,因全調(diào)共八韻,故稱八聲。這首傳頌千古的名作,融寫景、抒情為一體,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,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,語淺而情深。
“對瀟瀟、暮雨灑江天,一番洗清秋”。首句以“對”字領(lǐng)起,登高臨遠,展示了暮雨瀟瀟的江上清秋景象。“瀟瀟”寫出雨聲,“灑”寫盡雨勢,“洗”寫秋雨之結(jié)果。雨能引起人的感發(fā),黃昏的雨引起人的感發(fā)更深,因為黃昏景色變化得更快。這里既點明地點、時令,也為全詞奠定了感情基調(diào)——秋為之言悲也,雖然雨后的黃昏天高氣清,悲愁卻隨之襲上心頭。
“漸霜風(fēng)凄緊,關(guān)河冷落,殘照當(dāng)樓”,接著寫雨后的景色。此三句被蘇軾譽為“不減唐人高處”,大概是指這其中感興真切,氣象恢宏,高遠。“漸”是逐漸的一個過程,這更增加了一段時間感。“緊”字寫風(fēng),指強勁的風(fēng),與前面的“瀟瀟暮雨”相呼應(yīng),寫秋天的風(fēng)風(fēng)雨雨交相侵襲。關(guān)河冷落,隱含著悲涼的歷史感。殘照當(dāng)樓,只有一輪殘日的余暉,映照著作者所在的高樓。這里柳永沒有正面寫悲慨,但他寫出了大自然,寫出了秋天生命的消逝,山河的冷落,夕陽滿目,每一個景色都包含著深沉的悲慨。
然后視野漸收,寫到蒼茫大地上的自然生物,“是處紅衰翠減,苒苒物華休。”放眼望去,曾經(jīng)生機盎然的草木凋零了,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消失了,這增加了更深的悲哀。“物華休”三字,似乎包含了作者心中所感的生命無常,事業(yè)落空的所有悲哀。最后目光落到長江上,面對深秋的悲涼與蕭瑟,它竟然保持了一貫的沉默,默默東流,可這長江水無語東流是永不改變的,這其中此片句句寫景,句句關(guān)情。
下片寫他的懷念,“不忍登高臨遠”,明明已經(jīng)登高,卻還偏說不忍,說“不忍”實是不能忍啊。“悲歌可以當(dāng)泣,遠望可以當(dāng)歸”其實只不過是自我安慰。故鄉(xiāng)渺遠,望而不見,歸緒難理,更加無奈。“嘆年來蹤跡,何事苦淹留。”這是詞人的自省,自責(zé),也是他羈旅一生的悲劇命運所在。陶淵明說:“嘗從人事,皆口腹自役。”柳永在這里想到自己不過是為了一點口腹生活就被別人驅(qū)役,含義十分悲慨。一個封建文人與科舉絕了緣,其生活之潦倒、行蹤之無著、內(nèi)心之酸楚又豈是語言能形容的?柳永這一問真是“欲說還休”。
“想佳人、妝樓?望,誤幾回、天際識歸舟。”此句具體形象地刻畫出“佳人”妝樓遠眺的癡情,惟其癡情,游子才先入為主,使其產(chǎn)生視覺的失真——把他人的歸舟誤認為是游子的歸舟。而這一具體感人的形象又是詞人痛苦懷想中產(chǎn)生的幻覺,于是,一種相思,兩幅幻景疊加,虛實相應(yīng),極大地增強了藝術(shù)張力。這種寫法就是一般人熟悉的古典詩詞中常用的“從對面著筆”的手法。最后兩句由佳人回到自己,字面上是對“佳人”句承接,佳人苦苦思念游子時,不免產(chǎn)生“浮云蔽白日,游子不顧反”的猜測,她哪里知道此時游子正和她一樣倚闌遠望,滿腹鄉(xiāng)愁!實際此句與首句呼應(yīng),是全詞的注腳,使整首詞都籠罩在濃濃的愁緒中。
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yy-art.cn/shiju/679050.html

相關(guān)閱讀:端午節(jié)的詩句
“曲終卻從仙官去,萬戶千門惟月明!崩畎住豆鸬钋铩啡婅b賞
描寫夏天景色的古詩
普天樂?詠世 張鳴善
有關(guān)描寫個人胸懷抱負的古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