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-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!

陳子昂《燕昭王》原文及翻譯賞析

編輯: 路逍遙 關鍵詞: 詩歌鑒賞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陳子昂《燕昭王》原文

南登碣石館,遙望黃金臺。

丘陵盡喬木,昭王安在哉?

霸圖今已矣,驅馬復歸來。

陳子昂《燕昭王》注釋

、燕昭王:戰(zhàn)國時期燕國有名的賢明君主,善于納士,使原來國勢衰敗的燕國逐漸強大起來,并且打敗了當時的強國齊國。

2、碣(jié)石館:即碣石宮。燕昭王時,梁人鄒衍入燕,昭王筑碣石親師事之。碣石,指墓碑。碣,齊胸高的石塊。

3、黃金臺:位于碣石坂附近。相傳燕昭王置金于臺上,在此延請?zhí)煜缕媸。未幾,召來了樂毅等賢豪之士,昭王親為推轂,國勢驟盛。

4、盡:全。

5、安在哉:在哪里之意。

6、霸圖:宏圖霸業(yè)。

7、已矣:結束了。已,停止,完結。矣,語氣詞,加強語勢。

8、驅:驅使。

9、復:又,還。

陳子昂《燕昭王》翻譯

從南面登上碣石宮,望向遠處的黃金臺。丘陵上已滿是喬木,燕昭王到哪里去了?宏圖霸業(yè)今已不再,我也只好騎馬歸營。

陳子昂《燕昭王》賞析

《燕昭王》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詩詞作品,這是一首五言律詩,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賢振興燕國的故事,寫下了這首詩歌。此詩是一首懷古詩,描寫了詩人登臨山頂的感慨,抒發(fā)懷才不遇的情懷,反映了詩人積極進取的精神。語言樸實,情懷豪邁。這篇覽古之詩,一無藻飾詞語,頗富英豪被抑之氣,讀來令人喟然生慨。

《燕昭王》是一首懷古詩,借古諷今,感情深沉,詞句樸質,有較強的感人力量。當時作者身居邊地,登臨碣石山頂,極目遠眺,觸景生情,撫今追昔,吊古抒情,這首詩表達了懷才不遇,報國無門的痛苦心情,反映了作者積極向上的強烈的進取精神。

“南登碣石館,遙望黃金臺”。詩的開篇兩句,首先點出憑吊的地點碣石山頂和憑吊的事物黃金臺,由此引發(fā)出抒懷之情,集中表現(xiàn)出燕昭王求賢若渴的風度,也寫出了詩人對明君的盼望,為后四句作鋪墊。詩人寫兩處古跡,集中地表現(xiàn)了燕昭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明主風度。從“登”和“望”兩個動作中,可知詩人對古人的向往。這里并不是單純地發(fā)思古之幽情,詩人強烈地推崇古人,是因為深深地感到現(xiàn)今世路的坎坷,其中有著深沉的自我感慨。

次二句:“丘陵盡喬木,昭王安在哉?”接下二句緊承詩意,以深沉的感情,凄涼的筆調,描繪了眼前喬木叢生,蒼;臎龅木吧,由景襯情,寓情于景,發(fā)出“昭王安在哉”的慨嘆,表達對燕昭王仰慕懷念的深情,抒發(fā)了世事滄桑的感喟。詩人借古以諷今,對古代圣王的懷念,正是反映對現(xiàn)實君王的抨擊,是說現(xiàn)實社會缺少燕昭王這樣求賢若渴的圣明君主。表面上全是實景描寫,但卻寄托著詩人對現(xiàn)實的不滿。為什么樂毅事魏,未見奇功,在燕國卻做出了驚天動地的業(yè)績,其中的道理很簡單,是因為燕昭王知人善任。因此,這兩句明謂不見“昭王”,實是詩人以樂毅自比而發(fā)的牢騷,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時,英雄無用武之地。作品雖為武攸宜“輕無將略”而發(fā),但詩中卻將其置于不屑一顧的地位,從而更顯示了詩人的豪氣雄風。

作品最后以吊古傷今作結:“霸圖今已矣,驅馬復歸來!苯Y尾二句以畫龍點睛之筆,以婉轉哀怨的情調,表面上是寫昭王之不可見,霸圖之不可求,國士的抱負之不得實現(xiàn),只得掛冠歸還,實際是詩人抒發(fā)自己報國無門的感嘆。詩人作此詩的前一年,契丹攻陷營州,并威脅檀州諸郡,而朝廷派來征戰(zhàn)的將領卻如此昏庸,這叫人為國運而深深擔憂。因而詩人只好感慨“霸圖”難再,國事日非了。同時,面對危局,詩人的安邦經世之策又不被納用,反遭武攸宜的壓抑,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!耙岩印倍,感慨至深。這“驅馬歸來”,表面是寫覽古歸營,實際上也暗示了歸隱之意。神功元年(697年),唐結束了對契丹的戰(zhàn)爭,此后不久,詩人也就解官歸里了。

陳子昂的詩

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686712.html

相關閱讀: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九章原文及譯文
王昌齡《旅望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岳飛《寶刀歌書贈吳將軍南行》原文翻譯及賞析
莫道桑榆晚,微霞尚滿天
李商隱《杜工部蜀中離席》原文及翻譯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