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玄宗李隆基《憶梅妃》原文
憶昔嬌妃在紫宸,
鉛華不御得天真,
霜綃雖似當(dāng)時態(tài),
爭奈嬌波不顧人。
唐玄宗李隆基《憶梅妃》翻譯
、梅妃不受,并寫一首詩呈送玄宗:“柳葉雙眉久不描,殘妝和淚濕紅綃。長門自是無梳洗,何必珍珠慰寂寥!睆拇硕宋茨芫凼!鞍彩分畞y”時,被亂軍所戳。兵亂以后,玄宗東歸,想及梅妃,屢尋下落,不得消息。后得一夢,夢中梅妃向她啼哭:“我死于敵兵之手,被可憐我的人埋在池東梅株旁”。玄宗令人掘地,果然發(fā)現(xiàn)梅妃的尸骨,右肋下有刀痕!稇浢峰芬辉,是玄宗在“安史之亂”平息后,思念梅妃痛不欲生,有人拿來梅妃的寫真畫像給玄宗,聊以慰藉,玄宗睹像思人,悲悼之下,于畫上題此詩,此詩也稱《題梅妃畫真》。
2、紫宸:唐朝宮殿名!短屏洹份d:“大明宮北曰紫宸門,其內(nèi)紫宸殿!
3、鉛華:粉脂。御:抵擋。此轉(zhuǎn)指裝飾。天真:沒有做作和虛偽。也作天性解。
4、霜綃:白色的絲織品。
5、爭奈:怎奈、無奈。嬌波:美麗的情波。顧:看。
唐玄宗李隆基《憶梅妃》賞析
《憶梅妃》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作品。梅妃:唐玄宗愛妃。姓江,名采萍。福建莆田人。她酷愛詩文,以才女自居,天性恬淡好靜,淡裝雅服,閑情明秀。她生性喜好梅花,居所多種梅,玄宗戲稱其梅妃。楊貴妃入宮以后,漸失寵。逼遷上陽宮。唐玄宗常念其舊情,便密賜珍珠一斛與梅妃。
梅妃較之楊玉環(huán)先一步走進(jìn)玄宗的生活,楊玉環(huán)進(jìn)宮,梅妃逐漸失寵,但玄宗又無法割舍對梅妃的感情。梅妃死后,玄宗悲痛欲絕,令人畫像,并賦此詩,想起梅妃,自然一片內(nèi)疚!盃幠螊刹ú活櫲恕,應(yīng)是雙關(guān)語,雖是在寫畫,言外之意也隱寓了自己當(dāng)時對梅妃的失寵而令其生嗔的心情。
唐玄宗李隆基性英明果斷,多才多藝,知曉音律,擅長書法,儀表雄偉俊麗。
玄宗工書,尤善八分、章草,是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帝王書家之一。書法工整、字跡清晰、秀美多姿。在唐代書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。傳世書跡很多,以《??頌》《紀(jì)泰山銘》《石臺孝經(jīng)》等最為有名。
《??頌》其起筆與收筆少藏鋒,挺拔別致。書風(fēng)雄秀,結(jié)體豐麗,用筆遒厚。從整幅觀之,書法遒緊健勁,豐潤渾茂,具有唐典型風(fēng)格,書出“二王”之間,而漸趨肥腴,法襲傳統(tǒng)家學(xué)。師承歷代宸翰之風(fēng)。此帖書法蕭散灑落,豐厚腴美,給人行行淳厚之感。運筆精到,輕入重斂,筆實墨沉,神氣完足,遒勁而舒展。
唐玄宗富有音樂才華,對唐朝音樂發(fā)展有重大影響,他愛好親自演奏琵琶、羯鼓,擅長作曲,作有《霓裳羽衣曲》,《小破陣樂》,《春光好》,《秋風(fēng)高》等百余首樂曲。登基以后,在皇宮里設(shè)教坊,“梨園”就是專門培養(yǎng)演員的地方。唐明皇極有音樂天份,樂感也很靈敏,經(jīng)常親自坐鎮(zhèn),在梨園弟子們合奏的時候,稍微有人出一點點錯,他都可以立即覺察,并給予糾正,這是后來稱戲班為“梨園”的由來。
唐玄宗李隆基的詩詞作品全集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697202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是他春帶愁來,春歸何處?卻不解帶將愁去
陸游《卜算子?詠梅》原文翻譯及賞析
歐陽修《朋黨論》原文翻譯及賞析
唉!在異鄉(xiāng)客地_詩歌鑒賞
張九齡《敘懷二首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