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國志?魏書?公孫度傳
三國志?魏書?公孫度傳原文
公孫度字升濟(jì),本遼東襄平人也。度父延,避吏居玄菟,任度為郡吏。時玄菟太守公孫□,子豹,年十八歲,早死。度少時名豹,又與□子同年,□見而親愛之,遣就師學(xué),為取妻。
后舉有道,除尚書郎,稍遷冀州刺史,以謠言免。同郡徐榮為董卓中郎將,薦度為遼東太守。
度起玄菟小吏,為遼東郡所輕。先時,屬國公孫昭守襄平令,召度子康為伍長。度到官,收昭,笞殺于襄平市?ぶ忻来笮仗锷氐人抻鰺o恩,皆以法誅,所夷滅百余家,郡中震栗。
東伐高句驪,西擊烏丸,威行海外。初平元年,度知中國擾攘,語所親吏柳毅、陽儀等曰:“漢祚將絕,當(dāng)與諸卿圖王耳!睍r襄平延里社生大石,長丈余,下有三小石為之足。
或謂度曰:“此漢宣帝冠石之祥,而里名與先君同。社主土地,明當(dāng)有土地,而三公為輔也!
度益喜。故河內(nèi)太守李敏,郡中知名,惡度所為,恐為所害,乃將家屬入于海。度大怒,掘其父?,剖棺焚尸,誅其宗族。分遼東郡為遼西中遼郡,置太守。越海收東萊諸縣,置營州刺史。自立為遼東侯、平州牧,追封父延為建義侯。立漢二祖廟,承制設(shè)□?于襄平城南,郊祀天地,藉田,治兵,乘鸞路,九旒,旄頭羽騎。太祖表度為武威將軍,封永寧鄉(xiāng)侯,度曰:“我王遼東,何永寧也!”藏印綬武庫。度死,子康嗣位,以永寧鄉(xiāng)侯封弟恭。
是歲建安九年也。
三國志?魏書?公孫度傳翻譯
公孫度字升濟(jì),本是遼東襄平人。公孫度的父親公孫延,逃官到了玄菟,而公孫度卻做了郡吏。當(dāng)時玄菟太守公孫王或的兒子公孫豹年方十八,但卻早折了。公孫度少時也叫豹,又與公孫王或的兒子年齡相仿,公孫王或一見到他,就喜歡上了他,送他去學(xué)習(xí),并為他娶了妻。后來又向別人舉薦,讓他任尚書郎,后來又升為冀州刺史,但因謠言,旋即被罷免。同鄉(xiāng)徐榮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將,他推薦公孫度做了遼東太守。但因公孫度是從玄菟的小官吏發(fā)跡的,所以遼東郡的人都很瞧不起他。在這之前,遼東屬國的公孫昭為鎮(zhèn)守襄平的縣令,他讓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做伍長。公孫度一上任,就將公孫昭抓了起來,在襄平市中鞭打而死。郡中豪門望族如田韶等家,與他無怨無仇,卻都被他找借口殺了。被他弄得家破人亡的,有一百多家,郡中人個個驚恐萬狀。他又東征高句驪,西征烏丸,威震海外。
初平元年(90),公孫度得知中原一帶正處于動亂之中,便對他親信部下柳毅、陽儀說:“漢皇室將要覆滅,我到了與各位商量奪取皇位的時候了!碑(dāng)時襄平縣延里祀社神的地方長了一塊大石頭,長一丈多,下面有三塊小石頭做它的足。有人對公孫度說:“這塊石頭的形狀與漢宣帝的皇冠相似,它所在的延里,又與你父親的名字相同。社是祀土地神的地方,表明您應(yīng)該擁有天下的土地,而有三公作為輔佐!惫珜O度更加高興。原河內(nèi)太守李敏,在郡中知名度很高,他反對公孫度的所作所為,又惟恐公孫度加害自己,于是帶領(lǐng)全家遷居到了一處海島。公孫度得知后,大為惱怒,掘開李父的墳,打開棺材焚燒尸體,又誅滅了李氏宗族。他分遼東郡為遼西和中遼兩郡,分設(shè)太守之職,渡海收取東萊各縣,設(shè)營州刺史;自封為遼東侯、平州牧,追封其父公孫延為建義侯。為漢朝的兩位祖先立廟宇,按照古制在襄平城南設(shè)壇,在郊外祭祀天地,親耕藉田,治理軍隊,出行時坐著皇帝才能坐的鑾駕,帽子上懸垂著九條玉串,以頭戴旄帽的騎兵為羽林軍。太祖征召公孫度做武威將軍,封永寧鄉(xiāng)侯,公孫度說:“我在遼東稱王,要永寧干什么呀!”將印綬藏于武器庫中。
建安九年(204),公孫度死,其子公孫康繼承父位,將永寧鄉(xiāng)侯封給了弟弟公孫恭。建安十二年(207),太祖帶兵征討三郡烏丸,在柳城大戰(zhàn)一場,袁尚等人逃到遼東。公孫康斬了袁尚,將其首級獻(xiàn)給太祖,這件事在《武帝紀(jì)》中另有記載。太祖任命公孫康為右將軍,封襄平侯。公孫康死的時候,其子晃、淵等年紀(jì)尚小,大家于是擁推公孫恭為遼東太守。文帝即位,任命公孫恭為車騎將軍,授以符節(jié),封平郭侯,追贈公孫康為大司馬。當(dāng)初,公孫恭因病漸漸變成了閹人,不能治理地方。
太和二年(228),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逼迫他讓了位。明帝即位,任命公孫淵為揚烈將軍、遼東太守。公孫淵派人到南方去聯(lián)絡(luò)孫權(quán),帶去很多禮物。孫權(quán)派使者張彌、許晏等人帶來金銀珠寶,立公孫淵為燕王。公孫淵又怕離孫權(quán)太遠(yuǎn)依靠不上,且貪圖財物,引誘孫權(quán)的使者張彌、許晏到來,將他們殺掉,把首級獻(xiàn)給明帝。明帝于是任命公孫淵為大司馬,封樂浪公,還讓他繼續(xù)持節(jié)任遼東太守,統(tǒng)領(lǐng)諸郡。明帝的使者到來,公孫淵領(lǐng)帶甲士兵,以軍陣相迎,然后才出來見使者,又?jǐn)?shù)次對陪伴的國內(nèi)賓客口出惡言。
景初元年(237),明帝又一次派幽州刺史毋丘儉等帶著書信印章去征召公孫淵。公孫淵聞訊,立刻發(fā)兵,在遼隧阻擊毋丘儉,并與之激戰(zhàn)。毋丘儉見形勢對己不利,便退兵。公孫淵于是自立為燕王,設(shè)置了百官,派使者拿著符節(jié),借了鮮卑單于的王印,給邊疆少數(shù)民族加封晉爵,并引誘鮮卑人去侵?jǐn)_北方地區(qū)。
景初二年(238),明帝派太尉司馬宣王征討公孫淵。六月,部隊到達(dá)遼東。公孫淵派將軍卑衍、楊祚等率步、騎共一萬多人駐守遼隧,在周圍挖壕溝二十多里。宣王的軍隊到了遼隧,公孫淵命令卑衍挑戰(zhàn)。宣王派將軍胡遵與他對陣,卑衍大敗。宣王命令軍士們突破卑衍的圍塹,引兵向東南進(jìn)發(fā),然后突然調(diào)頭東北,直趨襄平。卑衍等將領(lǐng)惟恐襄平?jīng)]有守城的軍隊,連夜趕往襄平增援。行軍至首陽山,公孫淵又下令與宣王進(jìn)行一場殊死較量,這次,卑衍又大敗。宣王于是領(lǐng)兵直奔遼隧城下,挖好了壕溝。正巧當(dāng)時連日大雨,三十幾天不停,遼水暴漲,宣王的運輸船可以從遼口直駛到遼隧城下。雨一停,宣王立即在城周圍堆起土丘,造望樓,準(zhǔn)備了大量的石頭,用弩弓直向城中發(fā)射。公孫淵又怕又急。城中糧食吃盡,開始人吃人,死者不計其數(shù)。楊祚等投降。八月的一天晚上,一顆長約十丈的大流星,從首山的東北面墜入襄平城的東南面。沒多久,公孫淵全軍潰敗,他與兒子公孫修帶著數(shù)百騎兵向東南突圍而逃。宣王的大軍在后面窮追不舍,在流星墜地的地方,殺死了公孫淵父子。遼隧城被攻破,相國以下的數(shù)千名官吏被斬首,公孫淵的首級被送到了洛陽,遼東、帶方、樂浪、玄菟等地也相繼平定。當(dāng)初,公孫淵家中幾次出現(xiàn)異樣:狗著官服、戴官帽上了房;做飯時有小孩被蒸死在鍋中。襄平北市長出一塊肉,周長數(shù)尺,有頭有眼有口,沒有手腳,但能移動。占卜的說:“有形但不完全成形,有頭部的各器官但不能發(fā)聲,這種怪事出現(xiàn)在哪國,哪國就該滅亡了!
當(dāng)初公孫度在中平元年(89)據(jù)有了遼東,到公孫淵共是三代,歷五十年而滅亡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697219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杜甫《送張十二參軍赴蜀州,因呈楊五侍御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庭樹不知人去盡,春來還發(fā)舊時花
張九齡《南陽道中作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歐陽修論作文文言文翻譯
歐陽修《蝶戀花?庭院深深深幾許》原文翻譯及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