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家語?本姓解原文及翻譯
孔子家語?本姓解原文
孔子之先,宋之後也,微子?帝乙之元子,?之庶兄,以圻??侯入?王卿士。微?名,子爵。初武王克殷,封?之子武庚於朝歌,使奉?祀。武王崩而?管蔡霍三叔作?,周公相成王?征之,二年,罪人斯得,乃命微子於殷。後作微子之命,由之??于宋,徙殷之子?,唯微子先?仕周,故封之?。其弟曰仲思,名衍,或名泄,嗣微之後,故?微仲,生宋公稽?子,??爵易位,而班?不及其故者,得以故官??,故二微??宋公,而?以微之?自?,至于稽乃?公焉。宋公生丁公申,申公生?公共,及襄公熙,熙生弗父何,及?公方祀,方祀以下,世?宋卿。弗父何生宋父周,周生世子?,?生正考甫,考甫生孔父嘉,五世??,??公族,故後以孔?氏焉。一曰孔父者,生?所??也,是以子?遂以氏族?赘干幽窘鸶福鸶干?夷,?夷生防叔,避?氏之?而奔?。方叔生伯夏,伯夏生叔梁?,曰?有九女,是?子。其妾生孟皮,孟皮一字伯尼,有足病,於是乃求婚於?氏。?氏有三女,其小曰徵在,?父?三女曰:「陬大夫?父祖?士,然其先?王之裔,今其人身?十尺,武力??,吾甚?之,?年?性?,不足?疑,三子孰能?之妻?」二女莫?,徵在?曰:「?父所制,?何?焉。」父曰:「即?能矣!顾煲云拗a缭诩???,以夫之年大,?不?有勇,而私?尼丘之山以祈焉,生孔子,故名丘,字仲尼?鬃尤?而叔梁?卒,葬於防。至十九,娶于宋之亓官氏,一?而生伯?,?之生也,?昭公以???孔子,?君之?,故因以名曰?,而字伯?,?年五十,先孔子卒。
?太史子???,?孔子,孔子?之言道。子??曰:「吾鄙人也,?子之名,不睹子之形久矣,而求知之??也,乃今而後知泰山之?高,?海之?大,惜乎夫子之不逢明王,道德不加于民,而?垂?以?後世!顾焱硕?南?敬叔曰:「今孔子先?之嗣,自弗父何以?,世有德?,天所祚也。成?以武德王天下,其配在文,殷宗以下,未始有也,孔子生於衰周,先王典籍,????,而乃?百家之??,考正其?,祖述?舜,?章文武,??述?,定?理?,制作春秋,?明易道,垂?後嗣,以?法式,其文德著矣。然凡所教?,束?已上,三千?人,或者天?欲?素王之乎,夫何其盛也!咕词逶唬骸复缥嶙又,夫物莫能?大,吾??人之後,而非?世之?,其必有?者焉。今夫子之道至矣,乃?施之??,?欲?天之祚,故未得耳!棺??之,以二子之言告孔子。子曰:「?若是哉??而治之,?而起之,自吾志,天何?焉!
孔子家語?本姓解翻譯
孔子的祖先,是宋國的后裔。微子啟,是帝乙的長子,紂的同父異母哥哥,以都城千里之內諸侯的身份,進入朝廷為國王的卿士。微,是諸侯國名,屬于子爵。當初,武王征服了殷國,封紂的兒子武庚于朝歌,讓他奉行商湯的祭祀。武王死后,武庚與管叔、蔡叔、霍叔共同謀反,周公輔佐成王東征討伐他們。第二年擒獲了罪人,于是命令微子啟代替武庚為殷的后裔,作《微子之命》申告此事。封微子于宋國,遷徙殷人的子孫到此地,唯有微子先到周朝去做官,被周朝封為賢人。微子的弟弟仲思,名衍,或名泄,繼承了微子的爵位,因此又稱微仲。仲思生宋公稽,后代雖然爵位變遷,但等級都沒有祖輩高,仍然以舊的爵位稱呼。所以微子和微仲雖然是宋公,但始終都用微子稱號。到了稽即位,才開始稱公。
宋公稽生丁公申,申生緡公共和襄公熙,熙公生弗父何及厲公方祀。從方祀以下,世代為宋國卿。弗父何生宋父周,宋父周生世子勝,世子勝生正考甫,正考甫生孔父嘉。傳到五代以后,分出同族,所以后來有一支以孔作為姓氏的族親。
一說孔父這個名號,是出生時君王所賜的號,所以子孫就以此作為姓氏?赘干幽窘鸶,金父生罩夷,罩夷生防叔,防叔為了躲避華氏之禍逃亡到魯國。防叔生伯夏,伯夏生叔梁紇。叔梁紇有九個女兒而無兒子。叔梁紇的妾生孟皮,孟皮字伯尼,腳有毛病。于是叔梁紇向顏氏求婚。顏氏有三個女兒,小女兒叫徵在。顏父問他的三個女兒:“陬邑孔氏的父輩和祖輩雖是士,但他們的祖先是圣王的后裔,F(xiàn)在求婚的叔梁紇身高十尺,武力絕倫,我很看中他。雖然年齡大了些性子又急,但不必擔心。你們三人誰愿意做他的妻子?”大女兒二女兒都不說話。徵在走上前說:“聽從父親的安排,還有什么可問的呢?”她父親說:“就是你能做他的妻子。”就把徵在許給叔梁紇做妻子。徵在去叔梁紇家時,先在宗廟見面。因為丈夫的年齡大,擔心不能及時生兒子,便私下到尼丘山去祈禱。后來生下孔子,所以名丘字仲尼。
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去世,葬在防山?鬃邮艢q,娶了宋國亓官氏的女兒為妻,一年后生下伯魚。伯魚出生時,魯昭公送給孔子一條鯉魚?鬃拥玫絿馁p賜感到很榮耀,所以給兒子取名鯉,字伯魚。伯魚活到五十歲,比孔子先去世。
齊國的太史子與來到魯國,見到孔子?鬃雍退務摰溃优c很高興,說:“我是淺陋無知的人,久聞您的大名,而沒能和您見面,而求知的機會是很寶貴的。從今以后我知道了泰山的高大,大海的廣闊。只可惜啊,先生沒有遇到圣明的君主。道德不能在百姓中施行,而只有把這些寶貴的東西留給后世了。”
子與辭別孔子后對南宮敬叔說:“現(xiàn)今的孔子是先圣的后代,從弗父何以來,孔氏后代世世有德謙讓,這是上天所賜的福分啊。成湯以武德稱王天下,用禮樂相配合。殷商以下,就沒有這樣的情況了。孔子生在周朝衰敗的時代,先王的典籍錯亂無序,孔子就整理論述百家遺留的記錄,考證其正確的含義,師法和陳說堯舜的盛德,效法周文王、周武王的文功武治,刪定《詩》整理《書》,制定禮,理清樂,制作《春秋》,闡明《易》道,給后世留下訓誡,作為法則,孔子的文德是何等顯著。∷陶d的弟子,奉上束?的就有三千多人,或許是上天要他成為無冕的素王吧?為什么如此興盛呢!”
南宮敬叔說:“如果像你說得那樣,事物不會兩全其美。我聽說圣人的后代,如果不是繼承王位的統(tǒng)系,也必然會有興盛的人,F(xiàn)在孔子之道已非常完美,并將長久地施行于后世,即使想推卻上天賜予的福分,也不可能。”
子貢聽了這些話,把他們二人的議論都告訴了孔子。孔子說:“哪是這樣的呢?亂了就要治理,停滯就要興起,這是我的志向,和天有什么關系呢?”
孔子家語?本姓解賞析
本篇是對孔子家世的考證。開首即說孔子的祖先是宋國的后裔,因而孔子就是“先圣之嗣”。魯國大夫南宮敬叔說:“吾聞圣人之后,而非繼世之統(tǒng),其必有興者焉。今夫子之道至矣,乃將施之無窮,雖欲辭天之祚,故未得耳。”似乎是天降大任。但孔子聽到這話卻說:“豈若是哉?亂而治之,滯而起之,自吾志,天何與焉?”他認為世道混亂就要治理,事物停滯就要興起,這是他自己的志向,和天沒有關系。所以孔子終生都努力推行仁義之道,一生失意而不失望,這種對社會高度的責任感是值得贊揚的。
【孔子家語 孔子家語原文及翻譯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719655.html
相關閱讀:東方朔《七諫?怨思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抱樸子外篇欽士卷第三十三
杜甫《寄薛三郎中(據)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鮑照《和王護軍秋夕詩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牧神的午后_詩歌鑒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