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唐書?蘇味道傳原文
蘇味道,趙州欒城人也。少與鄉(xiāng)人李嶠俱以文辭知名,時人謂之蘇李。弱冠,本州舉進士。累轉咸陽尉。吏部侍郎裴行儉先知其貴,甚加禮遇,及征突厥阿史那都支,引為管記。孝敬皇帝妃父裴居道再登左金吾將軍,訪當時才子為謝表,托于味道,援筆而成,辭理精密,盛傳于代。
延載初,歷遷鳳閣舍人、檢校鳳閣侍郎、同鳳閣鸞臺平章事,尋加正授,證圣元年,坐事,出為集州刺史,俄召拜天官侍郎。圣歷初,遷鳳閣侍郎、同鳳閣鸞臺三品。味道善敷奏,多識臺閣故事,然而前后居相位數(shù)載,竟不能有所發(fā)明,但脂韋其間,茍度取容而已。嘗謂人曰"處事不欲決斷明白,若有錯誤,必貽咎譴,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。"時人由是號為"蘇模棱"。
長安中,請還鄉(xiāng)改葬其父,優(yōu)制令州縣供其葬事。味道因此侵毀鄉(xiāng)人墓田,役使過度,為憲司所劾,左授坊州刺史。未幾,除益州大都督府長史。神龍初,以親附張易之,昌宗貶授?州刺史。俄而復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,未行而卒,年五十八,贈冀州刺史。味道與其弟太子洗馬味玄甚相友愛,味玄若請托不諧,輒面加凌折,味道對之怡然,不以為忤,論者稱焉。有文集行于代。
舊唐書?蘇味道傳翻譯
蘇味道,趙州欒城人。少年時代就與同鄉(xiāng)李嶠同以文辭知名,當時人們稱之為蘇李。二十歲,在趙州舉進士。調任咸陽縣尉。吏部侍郎裴行儉看出他日后大有發(fā)展,甚加禮遇。到征伐突厥阿史那都支時,引薦任管記。孝敬皇帝妃父裴居道第二次任左金吾將軍,訪當時的才子為他寫謝表,就選中蘇味道。蘇味道提筆成文,辭理精密,盛傳于當代。
延載初年(694),歷任鳳閣舍人、檢校鳳閣侍郎、代理宰相。延圣元年(695),犯錯外調任集州刺史,不久又授天官侍郎。圣歷初年(693),遷任鳳閣侍郎,代理宰相。蘇味道善于上奏鋪陳論說,很了解臺閣內情和典章制度,但是他前后任宰相數(shù)年,竟然不能對內閣問題有所發(fā)現(xiàn),只是諂媚其中,見風轉舵而已。他曾對人說“:處事不要決斷得太明白,如果有錯誤,必然要承擔責任遭譴責,只要模棱持兩端就可以了!碑敃r人們由此稱他為“蘇模棱”。
長安年中(703),蘇味道上表請求還鄉(xiāng)改葬他的父親,武則天特別優(yōu)待他,下令所在州縣供給葬事。蘇味道因此侵占毀壞鄉(xiāng)人墓田,役使過度,被地方官舉報,被貶謫到坊州任刺史。未過多久,任他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。神龍初年(705),因為依附張易之、張昌宗,被貶謫任..州刺史。不久又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,未上任就死了,年五十八歲。贈冀州刺史,蘇味道與他的弟弟太子洗馬蘇味玄甚相友愛,蘇味玄托付他所辦的事如未辦成,經常當面指責他,但蘇味道對之怡然,不把這當一回事,論者稱揚他這一點。蘇味道有文集行于當時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729904.html
相關閱讀:不信芳春厭老人,老人幾度送余春?惜春行樂莫辭頻
夜鶯_詩歌鑒賞
世態(tài)十年看爛熟,家山萬里夢依稀
哲理詩二首_詩歌鑒賞
杜甫《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