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溫庭筠《早秋山居》
山近覺寒早,草堂霜氣晴。
樹凋窗有日,池滿水無聲。
果落見猿過,葉干聞鹿行。
素琴機慮靜,空伴夜泉清。
樹凋:樹葉凋謝。
譯文
近靠山邊覺得寒氣來得特別早,晴空下的草堂籠罩著一片霜氣。樹葉凋零了,窗邊還有陽光照著;池塘滿了,水依然沒有聲音。樹上的果實成熟落下,葉子也干枯了,因此看見猿猴在林中走過,也聽得見鹿行的聲音。彈著素琴心情恬淡平靜,到夜里只有潺潺清泉聲相伴。
賞析
《早秋山居》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所作的五言律詩。此詩是借對山居氣候景物的描寫,反映詩人恬澹自適的心境。全詩主觀情志和客觀景物有機地融為一體,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。
此詩是借對山居氣候景物的描寫,反映詩人恬澹自適的心境,而以早秋為一篇著色重點。
秋天剛到,山家便覺爽氣襲人。報晴的霜訊,也從每天凌晨得知,這就是“城市尚余三伏熱,秋光先到野人家”的山居氣候特征。首聯(lián)以早寒和霜晴寫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覺,有空中作畫之妙。
頷聯(lián)拈出“樹凋窗有日,池滿水無聲”人們常見的景物,寫成妙手偶得的佳句,可見詩人靜觀事物,善于攝取的藝術本領。即歌德所說:“詩人的本領,在于他有足夠的智慧,能從慣見的事物中看出引人入勝的側面。”(《歌德對話錄》)前半兩聯(lián)是對山居早秋特有的氣候和景物作了客觀描寫,為下面兩聯(lián)的主觀反應作鋪襯。交代了氣候和景物的變遷,
頸聯(lián)便就眼前戶外聞見的動物行動作出主觀的判斷。“果落”、“ 葉干”都是秋天山中的實景,而從果落可推見到猿過,葉干聞知鹿行,可見這兒山深人少,猿鹿才會從容大膽地晝夜出來覓食,山居環(huán)境的寥落寂靜,便可了然。用的正是前人“鳥鳴山更幽”的以動襯靜的寫作手法。由此引發(fā)居靜自樂的閑適心情。
尾聯(lián)抒寫在如此幽靜絕塵的山林里,詩人手弄素琴,隨著琴曲的旋律,滿懷的私心雜念完全平靜下來,這時透明的心境,伴隨戶外夜泉的清音,進入一種純凈空明的理想境界,深深領略到早秋山居清心曠懷的恬泊情趣。主觀情志和客觀自然融為一體,不但凈化了詩人的心靈,同時也使讀者接受一次山水自然的陶冶。[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753881.html
相關閱讀:新沐者必彈冠,新浴者必振衣
久臥傷氣,久坐傷肉
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
描寫下雪的詩句
人生到處知何似?應似飛鴻踏雪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