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(wǎng)-免費(fèi)提供各種記憶力訓(xùn)練學(xué)習(xí)方法!

“紅蓼渡頭秋正雨,印沙鷗跡自成行”的意思及全詞賞析

編輯: 路逍遙 關(guān)鍵詞: 經(jīng)典詩句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“紅蓼渡頭秋正雨,印沙鷗跡自成行”的意思:長著紅蓼的渡頭正下著秋雨,沙灘上印著鷗鳥的足跡,一排排,一行行。營造了一種蒼涼寂寞的凄清氛圍。

出自薛昭蘊(yùn)《浣溪沙·紅蓼渡頭秋正雨》
紅蓼渡頭秋正雨,印沙鷗跡自成行,整鬟飄袖野風(fēng)香。
不語含?深浦里,幾回愁煞棹船郎,燕歸帆盡水茫茫。

[注釋]
?,也作“顰”。
⑴蓼(liǎo):一年生草本植物,多生于水中味苦,可作藥用。紅蓼:開紅花的水蓼。
⑵整鬟:梳理發(fā)鬟。
⑶含?(也作“顰”):愁眉不展。浦:水濱。

賞析
《浣溪沙·紅蓼渡頭秋正雨》是晚唐五代詞人薛昭蘊(yùn)的作品。這首詞概寫水鄉(xiāng)秋色風(fēng)情,先勾畫了渡頭秋雨、紅蓼一片,水邊沙上,鷗跡成行的水鄉(xiāng)秋景;后寫一個少女停舟于深浦之中,不語含?,清風(fēng)拂袖,整鬟飄香,而愁煞棹船郎。全詞情景俱佳。
薛昭蘊(yùn)不是畫家,但他的這首《浣溪沙》卻給讀者描繪出了一幅蒼涼寂寞的秋雨渡頭待人圖。
詞的上片寫沙灘上秋雨中的渡頭,水邊長著紫紅色的蓼花鷗跡成行,描繪出渡頭的蒼涼、寂寞。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中,卻孤零零地站著一個盛裝的佳人。這三句給讀者在聽覺上的是風(fēng)雨聲,在視覺上的是熱色的紅蓼花,成行的沙鷗足跡和盛裝的佳人,在嗅覺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。但這些并沒有使畫面熱鬧起來。秋風(fēng)、秋雨、紅蓼、鷗跡、孤獨(dú)佳人,使人突出地感覺到的是渡頭環(huán)境的蒼涼和寂寞。第三句“整鬟飄袖野風(fēng)香”還給讀者留下了這佳人站在渡頭要干什么的懸念。“整鬟”,在這里不僅有盛裝的意思,還包含著“女衛(wèi)悅己者容”的意思。
過片“不語含?深浦里”承上啟下。“不語含?”的人就是上片“整鬟飄袖”的佳人,這是承上。為什么“不語含?”,這是啟下,也是詞人安排的又一個懸念。緊接著“幾回愁煞棹船郎”寫佳人心事重重地皺著眉,默默地立在渡頭,又不要擺渡、放舟,所以“愁煞”船夫。這里并沒有有些注家所講的要“放船自適”、“臨流往返”的意思。“煞”是表示極甚之辭,不過“愁煞”在這里是“為難了”、“難壞了”的意思,愁的分量是很輕很輕的。詞的最后一句,拓開一層講:“燕歸帆盡水茫茫。”說在佳人默望中,燕子歸去了,江上的征帆過盡了,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。至此,方點(diǎn)明了懷人的主題,暗示了佳人的癡情和痛苦,也解開了上文一個又一個的懸念,結(jié)束了全詞。最后一句,從表面上看來,燕歸、帆盡、水茫茫,都是寫景,而深含著的至真至切的懷人之情,卻緊扣讀者的心扉,一切都在“不語”中。這樣以一個饒有余味的畫面結(jié)尾,既合水鄉(xiāng)秋景,又關(guān)人物心情,景情俱佳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761344.html

相關(guān)閱讀:有梅無雪不精神,有雪無詩俗了人。
欲剛,必以柔守之;欲強(qiáng),必以弱保之
“蔥蔥溪樹暗,靡靡江蕪濕!钡囊馑技叭姺g賞析
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,固將愁苦而終窮
詠畫障 上官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