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(wǎng)-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!

盧綸《逢病軍人》原文翻譯及賞析

編輯: 路逍遙 關(guān)鍵詞: 詩歌鑒賞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盧綸《逢病軍人》原文

行多有病住無糧,萬里還鄉(xiāng)未到鄉(xiāng)。

蓬鬢哀吟長城下,不堪秋氣入金瘡。

盧綸《逢病軍人》注釋

、逢:遇到。

2、病軍人:受傷的兵士。

3、行多:指行路多,這里指行程長。

4、蓬鬢(bìn):散亂的頭發(fā)。鬢:頭發(fā)。

5、吟:呻吟。

6、長城:秦始皇修筑的古代軍事工程,用來防止匈奴入侵,后來歷朝多次翻修。

7、不堪:不能忍受。

8、秋氣:秋天的寒風。

9、金瘡:中醫(yī)指刀箭等金屬器械造成的傷口 。

盧綸《逢病軍人》翻譯

軍人在行軍的途中,經(jīng);疾。∷尴聛碛譀]有糧吃,只得忍饑挨餓。在這萬里歸鄉(xiāng)途中,奔波不息,至今還沒有回到自己的家鄉(xiāng)。在這生病之際,頭發(fā)蓬亂,宿在古城哀吟,身上的創(chuàng)傷被寒風一吹,如刀割一般,實在令人難以忍受。

盧綸《逢病軍人》賞析

《逢病軍人》是唐代詩人盧綸的詩詞作品,這是一首七言絕句。此詩寫一個傷病退伍在還鄉(xiāng)途中的軍人,從詩題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為依據(jù)。詩人采用白描的手法,描寫患病軍人的苦難,體現(xiàn)出軍人的悲慘遭遇同時表達了詩人對軍人的同情。

“行多有病住無糧,萬里還鄉(xiāng)未到鄉(xiāng)。蓬鬢哀吟古城下,不堪秋氣入金瘡。”此詩寫一個傷病退伍在還鄉(xiāng)途中的軍人,從詩題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為依據(jù)。詩人用集中描畫、加倍渲染的手法,著重塑造人物的形象。詩中的這個傷兵退伍后,他很快就發(fā)覺等待著他的仍是悲慘的命運!靶卸唷,已不免疲乏;加之“有病”,對趕路的人就越發(fā)難堪了。病不能行,便引出“住”意。然而住又談何容易,離軍即斷了給養(yǎng),長途跋涉中,干糧已盡!盁o糧”的境況下多耽一天多受一天罪。第一句只短短七字,寫出“病軍人”的三重不堪,將其行住兩難、進退無路的凄慘處境和盤托出,這就是“加倍”手法的妙用。第二句承上句“行”字,進一步寫人物處境。分為兩層。“萬里還鄉(xiāng)”是“病軍人”的目的和希望。盡管家鄉(xiāng)也不會有好運等著他,但狐死首丘,葉落歸根,對于“病軍人”不過是得愿死于鄉(xiāng)里而已。雖然“行多”,但家鄉(xiāng)遠隔萬里,未行之途必更多。就連死于鄉(xiāng)里那種可憐的愿望怕也難以實現(xiàn)呢。這就使“未到鄉(xiāng)”三字充滿難言的悲憤、哀怨,令讀者為之酸鼻。這里,“萬里還鄉(xiāng)”是不幸之幸,對于詩情是一縱;然而“未到鄉(xiāng)”,又是“喜”盡悲來,對于詩情是一擒。由于這種擒縱之致,使詩句讀來一唱三嘆,低回不盡。

詩的前兩句未直接寫人物外貌。只聞其聲,不見其人。然而由于加倍渲染與唱嘆,人物形象已呼之欲出。在前兩句鋪墊的基礎(chǔ)上,第三句進而刻畫人物外貌,就更鮮明突出,有如雕像被安置在適當?shù)沫h(huán)境中。“蓬鬢”二字,極生動地再現(xiàn)出一個疲病凍餓、受盡折磨的人物形象!鞍б鳌敝苯邮且驗椴○I的緣故,尤其是因為創(chuàng)傷發(fā)作的緣故!安≤娙恕必撨^傷,適逢“秋氣”已至,氣候變壞,于是舊傷復發(fā)。從這里又可知道其衣著的單薄、破敝,不能御寒。于是,第四句又寫出了三重“不堪”。此外還有一層未曾明白寫出而讀者不難意會,那就是“病軍人”?炙烙诘缆、棄骨他鄉(xiāng)的內(nèi)心絕望的痛苦。正由于有交加于身心兩方面的痛苦,才使其“哀吟”令人不忍卒聞。這樣一個“蓬鬢哀吟”的傷兵形象,作者巧妙地把他放在一個“古城”的背景下,其形容的憔悴,處境的孤凄,無異十倍加。使人感到他隨時都可能象螞蟻一樣在城邊死去。

這樣,通過加倍手法,有人物刻劃,也有背景的烘托,把“病軍人”饑、寒、疲、病、傷的苦難集中展現(xiàn),“凄苦之意,殆無以過”。它客觀上是對社會的控訴,也流露出詩人對筆下人物的深切同情。

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770151.html

相關(guān)閱讀:鮑照《代門有車馬客行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李白《五月東魯行答汶上君》原文翻譯及賞析
杜甫《王兵馬使二角鷹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岑參《寄左省杜拾遺》原文及翻譯賞析
柳宗元《鉆?潭西小丘記》原文及翻譯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