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譯文] 游子的心意,像天上的白云,隨風漂;故人的心情,如黃昏的落日,不勝依依。
[出自] 李白 《送友人》
送友人 李白
青山橫北郭,白水繞東城。
此地一為別,孤蓬萬里征。
浮云游子意,落日故人情。
揮手自茲去,蕭蕭班馬鳴。
【注解】:
①郭: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種外墻。
②白水:明凈的水 。
③一:助詞,加強語氣。為別:分別。
④孤蓬:又名“飛蓬”,枯后根斷,常隨風飛旋,又稱“飛蓮”這里比喻即將孤身遠行的朋友。征:遠征,遠行。
⑤浮云:飄動的云。
⑥游子:離家遠游的人。
⑦自茲去:從此離開。茲:此,現(xiàn)在。
⑧蕭蕭:馬的嘶叫聲。
⑨班馬:離群的馬。這里指載人遠離的馬。班:分開,分別。[
1、郭:城墻外的墻,指城外。
2、蓬:草名,枯后隨風飄蕩,這里喻友人。
3、茲:現(xiàn)在。
4、班:分別。
【韻譯】:
青山橫臥在城郭的北面,
白水泱泱地環(huán)繞著東城。
在此我們一道握手言別,
你象蓬草飄泊萬里遠征。
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,
夕陽余暉可比難舍友情。
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,
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……
譯文
青山橫亙在城郭的北側(cè),明凈的河水環(huán)繞在城郭的東方。
我們即將在這里離別,你就要像孤飛的蓬草一樣踏上萬里征程。
空中的白云飄浮不定,像你從此游蕩各地,我無法與你重逢;即將落山的太陽不忍沉沒,亦似我對你的依戀之情。
我們揮手告別,從這里各奔前程,友人騎的那匹載他遠離的馬,好像不忍離去,蕭蕭的嘶叫著,增加了我的離愁別緒。
譯文2:
綿延起伏的青山橫亙在城郭的北側(cè),白亮亮的河水環(huán)繞在城郭的東方。我們二人即將在這里分手,您就要像箍飛的蓬草一樣踏上萬里征程?罩械陌自破〔欢,仿佛你行無定蹤,即將落山太陽不忍遽下,宛如我對友人的依戀之情。我們揮手告別,從這里各奔前程。兩匹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,不忍離別同伴而蕭蕭長鳴。
譯文3:
青翠的大山橫臥在北城的郊外,清澈的河水環(huán)繞東城。在這里一旦分別,你就像孤零零的蓬草一樣飄飛萬里。天上的浮云如同你的心情一樣,落日依依就是我對你的惜別情。揮手告別我們就此離去,那馬兒似不愿離去而蕭蕭長鳴。
【評點】
這是一首情深意重,充滿了詩情畫意的送別詩,描寫了李白和朋友策馬辭別,依依不舍的情景。
首聯(lián)“青山橫北郭,白水繞東城”,點明了告別地點。詩人將朋友送至城外,兩人并肩緩轡,不忍分別。遙望遠處,外城的北面橫亙著翠綠的山巒,波光蕩漾的流水環(huán)繞城東。在這兩句詩中,“青山”對“白水”,“北郭”對“東城”,首聯(lián)就寫出了對仗工整的對偶句。“青”、“白”相間,色彩鮮明。一個“橫”字將青山的靜姿勾勒得極其生動,而一個“繞”字則描繪出了白水的動態(tài)。詩人的筆墨瀟灑自如,為讀者呈現(xiàn)了一幅寥廓清晰的秀美圖畫。
頷聯(lián)“此地一為別,孤蓬萬里征”。此地一別,朋友就像那蓬草一樣隨風飄遠,不知飄到何處!這兩句詩有景又有情,情景交融,打動人心。表達了詩人對朋友四處漂泊的關(guān)懷之情。
尾聯(lián)兩句“揮手自茲去,蕭蕭班馬鳴”,情意更加深厚。送君千里,終有一別。“揮手”,只是一個分別時的動作,至于內(nèi)心究竟是什么樣的感受,詩人沒有直接表達出來,只寫了“蕭蕭班馬鳴”的情景。詩人化用古典詩句,用了一個“班”字,寫出了新意,將繾綣情誼表達出來,可以說是筆法精湛。
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獨特,與眾不同。詩中翠綠的山巒,清澈的流水,火紅的落日,潔白的浮云,互相映襯,色彩絢麗。班馬長鳴,形象新鮮生動。自然美和人情美完美統(tǒng)一起來,可以說是氣韻靈動。本詩節(jié)奏明快,雖是離別詩,卻沒有一味表達傷感,而是在樂觀中讓讀者體味到詩人與朋友之間的真摯感情。這也是李白送別詩歷來為人稱道之處。
賞析二:
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,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,情意綿綿,動人肺腑。李白的送友詩,除絕句《贈汪倫》之外,以這首五言律詩最為有名。
首聯(lián)“青山橫北郭,白水繞東城”,點出告別的地點。詩人已經(jīng)送友人來到了城外,然而兩人仍然并肩緩轡,不愿分離。只見遠處,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,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。這兩句,“青山”對“白水”,“北郭”對“東城”,首聯(lián)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,別開生面;而且“青”、“白”相間,色彩明麗。“橫”字勾勒青山的靜姿,“繞”字描畫白水的動態(tài)。詩筆揮灑自如,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。
中間兩聯(lián)切題,寫離別的深情。頷聯(lián)“此地一為別,孤蓬萬里征”,意思是此地一別,離人就要像蓬草那樣隨風飛轉(zhuǎn),到萬里之外去了。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飄泊生涯的深切關(guān)懷。落筆如行云流水,舒暢自然,不拘泥于對仗,別具一格。頸聯(lián)“浮云游子意,落日故人情”,卻又寫得十分工整,“浮云”對“落日”,“游子意”對“故人情”。同時,詩人又巧妙地用“浮云”、“落日”作比,來表明心意。天空中一抹白云,隨風飄浮,象征著友人行蹤不定,任意東西;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,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,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。在這山明水秀、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,特別令詩人留戀而感到難舍難分。這里既有景,又有情,情景交融,扣人心弦。
尾聯(lián)兩句,情意更切。“揮手自茲去,蕭蕭班馬鳴。”送君千里,終須一別。“揮手”,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,詩人內(nèi)心的感受沒有直說,只寫了“蕭蕭班馬鳴”的動人場景。這一句出自《詩經(jīng)·車攻》:“蕭蕭馬鳴。”班馬,離群的馬。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,頻頻致意。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,也不愿脫離同伴,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,似有無限深情。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,也不愿脫離同伴,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,似有無限深情。馬猶如此,人何以堪!李白化用古典詩句,用一個“班”字,便翻出新意,烘托出繾綣情誼,是鬼斧神工的手筆。
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,不落俗套。詩中青翠的山嶺,清澈的流水,火紅的落日,潔白的浮云,相互映襯,色彩璀璨。班馬長鳴,形象新鮮活潑。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,寫得有聲有色,氣韻生動。詩的節(jié)奏明快,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,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(diào)。這正是評家深為贊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。
這是一首情意綿綿、感人肺腑的送別詩。作者通過對送別環(huán)境的刻畫及氣氛的渲染,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。
首聯(lián)以對偶句寫景,未見“送別”二字,但細細品味,那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。你看,送別已至城外,主客兩人卻仍難舍難分。放眼望去,青翠的山巒橫臥于城北,潔白的河水從城東緩緩繞過。山清水秀,如此美景,怎不令人流連忘返?墒乾F(xiàn)在,兩人卻不得不分手了,又怎不留戀萬分?“橫”字寫青山的靜,“繞”字寫白水的動,用詞準確而傳神。
頷聯(lián)是詩人對友人遠行的看法。蓬草枯后根斷,常隨風飄飛,古人常用以比喻飄流無定的游子。“一為別”就成“孤蓬”,實為感傷;而“孤蓬”之“征”遙遙“萬里”,連明確的目的地也沒有?梢娕笥汛巳,并不是有了什么歸宿,而只是去尋找歸宿。如此別離,怎不令人心酸?詩人對朋友的惜別之情油然而生。“蓬”之前用“孤”來限制,準確而生動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單無依,行跡無定。
頸聯(lián)由眼前之景道心中之意。通過“浮云”與“落日”表現(xiàn)“為別”時雙方的心理活動。朋友即將告別遠游他方,行蹤如浮云飄游一般,看到浮云就能體會到游子的心境。而詩人看到那逐漸下落的夕陽,想到同友人的分別已是不可再拖,更是萬分留戀!“游子”之“意”及“故人”之“情”雖未明言,卻可由特定景物“浮云”、“落日”引發(fā)聯(lián)想,手法委實高明。
尾聯(lián)寫離別時的場景。惜別已到“落日”,萬般無奈,這才“揮手自茲去”。“揮手”既指分別雙方各自揮手,珍重道別,也指詩人佇立原地,深情凝望,長久揮手,以示難舍之情。“茲”近接“落日”,指“此時”;遙承首聯(lián),指“此地”。“蕭蕭班馬鳴”一句,實際是借離群之馬的鳴聲來寄托他和友人的離情。表面上是寫馬,實際上是寫離情。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,也不愿脫離同伴,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,似有無限深情。馬猶如此,人何以堪!
這首詩是送別詩中的佳作。詩中出現(xiàn)的青山白水,使人聯(lián)想到朋友間深厚而純潔的友誼,構(gòu)思極為新穎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783205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古戍蒼蒼烽火寒,大荒陰沉飛雪白。
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
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干
經(jīng)典哲理簽名_經(jīng)典語句
蘇州的詩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