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永《鷓鴣天?吹破殘煙入夜風》原文
吹破殘煙入夜風。一軒明月上簾櫳。 因驚路遠人還遠,縱得心同寢未同。
情脈脈,意忡忡。碧云歸去認無蹤。只應曾向前生里,愛把鴛鴦兩處籠。
柳永《鷓鴣天?吹破殘煙入夜風》注釋
、殘煙,指煙靄,夜幕降臨時的霧氣。
2、軒:長廊上的窗戶。簾櫳:閨閣。
3、縱得:即便。
4、脈(mò)脈:情意綿綿,凝視不語得樣子。
5、忡(chōng)忡:憂慮不安的樣子。
6、曾(zēng)向:怎向,奈何。
柳永《鷓鴣天?吹破殘煙入夜風》翻譯
夜色溫柔,一陣莫名的清風吹散了薄霧。我看著窗欞和絲簾之外的一輪圓月,一直在思念著你。離愁別緒,我感到異常憂傷,現(xiàn)在我與你分處兩地不能相見,我擔憂你仍對我情意未定,我更知道即使我們能結同心,恐怕也不能終成眷屬。
思情切切,意綿綿。我想化為云兒,伴著萬縷情絲,去追隨你的步伐。只是萬水千山,連云兒也找不到你歸去的路途。奈何只是因為在前生的時候,愛把一對鴛鴦養(yǎng)在兩個籠子里。
柳永《鷓鴣天?吹破殘煙入夜風》賞析
《鷓鴣天?吹破殘煙入夜風》是北宋著名詞人,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的一首詞,此詞上片四句,前兩句寫景,后兩句抒情。下片妙在后兩句,前生有緣愛自可相期,是自慰語,也是祝禱語,更是期待語,與“愿天下有緣得都成了眷屬”詞意同,它使全詞拔高了一個音節(jié),可堪細味。整首詞篇幅雖短,情意卻深。
這首《鷓鴣天》篇幅雖短,情意卻深。它略去了此類長調(diào)慢詞纏綿復雜的事件過程,略去了百轉(zhuǎn)千回的感情心路,寫的簡約又明了。如果單獨來看這首詞,似令人不能認同這是柳永的詞作,這也正好說明了柳詞風格、形式的多樣性。
詞上片寫柳永對妻子的思念!按灯茪垷熑胍癸L。一軒明月上簾櫳”,由景開始,吹散薄霧的清風,斜照簾櫳的明月,畫面明朗,清冷又透著孤寂。這句里用了一個“上”字,用的極為精妙,即有月升之意,又有照臨簾櫳之意。景中含情,并為全詞奠定格調(diào),營造氛圍!耙蝮@路遠人還遠,縱得心同寢未同”,與歐陽修“平荒盡出是春山,行人更在春山外”用意想似。只是歐詞是從閨婦感受言之,柳詞則以行人心會出之。前面冠以“因驚”,遂得精警拔俗之妙。一個“驚”字,寫出因長久漂泊在外,心已經(jīng)麻木,此刻猛然驚悟,路雖遠但人更遠。下句中又用了一個“縱”字,寫出彼此心心相印也是徒然的無奈心情。雖是敘述語句。卻同樣真切感人。從語言形式上看,二句為駢偶,近乎“流水對”,情意綿綿。而各句中,“路遠”“人還遠”是層進,“心同”“寢不同”是逆反,情意婉曲。
換頭處“清脈脈,意忡忡”為概括語,直言情與意的狀態(tài),是全詞抒情的基礎。“碧云歸去認無蹤”,這里雖是寫景,實則以景寫情,是“清脈脈,意忡忡”時候的所感。此句又呼應開篇“吹破殘煙”,這樣看來“碧云歸去”又是實景。這里其實還化用了江淹《雜體詩三十首?休上人怨別》里的“西北秋風至。楚客心悠哉。日暮碧云合。佳人殊未來”詩句,寄寓著遠人無蹤的凄涼傷感,意蘊深厚。結句“只應曾向前生里,愛把鴛鴦兩處籠”,是“清脈脈,意忡忡”的自我解嘲。將今生的別苦,歸結于前世“兩處籠”“鴛鴦”的報應,這是含著淚水的戲謔語,表達了無可奈何的認命感,但同時也暗示了詞人將此生不改,甘愿忍受相思之苦到底的癡情。
柳永的詩詞全集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789557.html
相關閱讀:曾鞏的詩 曾鞏的代表詩詞作品全集
杜甫《獨酌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盛年不重來,一日難再晨
吊迦斯丁樹林_詩歌鑒賞
張耒《初見嵩山》原文翻譯及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