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(wǎng)-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!

南鄉(xiāng)子?邢州道上作原文_翻譯和賞析_陳維崧

編輯: 路逍遙 關鍵詞: 詩歌鑒賞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南鄉(xiāng)子?邢州道上作

朝代:清代

作者:陳維崧

原文:

秋色冷并刀,一派酸風卷怒濤。并馬三河年少客,粗豪,皂櫟林中醉射雕。
殘酒憶荊高,燕趙悲歌事未消。憶昨車聲寒易水,今朝,慷慨還過豫讓橋。


相關內容
相關內容注釋

作者:佚名

①邢州:河北邢臺。
②并刀:古并州(山西北部)一帶出產(chǎn)的刀具,以鋒利著稱。
③一派:一片。 酸風:辛辣刺眼之風。語出李賀《金銅仙人辭漢歌》:“東關酸風射眸子!
④三河年少客:指好氣任俠之輩。三河謂河東、河內、河南,在河南省北部、山西省南部一帶。
⑤荊高:荊指荊軻,戰(zhàn)國衛(wèi)人,后居燕,好讀書擊劍。被燕太子丹拜為上卿,奉命刺秦王政,未遂,被殺。高指高漸離,戰(zhàn)國燕人,善擊筑。荊軻赴秦,賓客穿白衣冠送行于易水。漸離擊筑,荊軻和而歌曰:“風蕭蕭兮易水寒,壯士一去兮不復還”,登車而去。秦滅燕后,秦王政熏瞎?jié)u離雙目,令擊筑。他在筑內藏鉛彈擊秦王,未中,被殺。
⑥燕趙悲歌:指荊高送別事。韓愈《送董邵南序》:“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”。
⑦易水:河名,在河北易縣附近。
⑧豫讓:春秋末期晉國人,為智伯家臣。后韓、趙、魏三家分晉,智伯瑤為趙襄子所滅。豫讓乃易姓埋名,漆身吞炭,數(shù)次謀刺趙襄子,不遂,自刎而亡。豫讓橋:即豫讓隱身伏擊趙襄子之地,在邢臺北,不存。
相關內容
賞析

作者:佚名

  陳維崧少小生長江南,羅綺金粉,本多頑艷格調。至身經(jīng)家國巨變之后,情懷激蕩,于悲壯慷慨的史事最多感觸,屢形于言,且鑄就了《湖海樓詞》的顯著特色。

  在“一派酸風卷怒濤”的蕭瑟秋日,詞人與三河豪俠并轡而行,途經(jīng)古稱“多慷慨悲歌之士”的燕趙之地,目睹少年們“皂櫟林中醉射雕”的“粗豪”氣概,不禁回憶起當年荊軻、高漸離、豫讓等悲劇英雄。詞人心底的慷慨蒼涼隨著酸風疾漩而出,與如雪霜鋒交相輝映,奏響激揚勁健的旋律,令人數(shù)百年以下讀之,猶覺其生氣虎虎,閃現(xiàn)于字里行間!皯涀蜍嚶暫姿本涫且黄~眼,昔陶潛《詠荊軻》云:“其人雖已沒,千載有余情”,詞人也正是懷著這種“余情”踏過豫讓橋的。

  此詞與《點絳唇?夜宿臨?驛》同時作,亦傷今吊古之意。但《點絳唇?夜宿臨?驛》以感喟歷史風云為綱,多凄楚蒼茫;這首詞則雜入身世之悲,多豪邁遒壯。二者對讀,意味尤厚。

  清這首詞的下闋時曾說:“不著議論,自令讀者怦怦心動”。作者通過上闋對秋景的描寫和少年騎馬射雕的英姿描寫,引出對三河一帶歷史人物的追憶。作者對與燕趙相關的幾位歷史人物??荊軻、高漸離、豫讓,都賦予了贊賞之情,表達了對他們的深深敬仰。作者于漂泊中途徑邢州,不由的想起這些慷慨悲歌之士,雖然沒有直接議論,但敘述中寄寓了感其遭遇,慕其義烈的感情,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。


相關內容陳維崧   陳維崧(~)清代詞人、駢文作家。字其年,號迦陵。宜興(今屬江蘇)人。清初諸生,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詞,授翰林院檢討。歲時參與修纂《明史》,年后卒于任所。

  

 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826717.html

相關閱讀:若待上林花似錦,出門俱是看花人
雁字回時,月滿西樓
王維《送元二使安西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我究竟怎樣愛你_詩歌鑒賞
女仙對牧羊人的回答_詩歌鑒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