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(wǎng)-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(xùn)練學(xué)習(xí)方法!

戴叔倫《過三閭廟》原文翻譯及賞析

編輯: 路逍遙 關(guān)鍵詞: 詩歌鑒賞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戴叔倫《過三閭廟》原文

沅湘流不盡,屈子怨何深。

日暮秋煙起,蕭蕭楓樹林。

戴叔倫《過三閭廟》注釋

、三閭(lǘ)廟:即屈原廟,因屈原曾任三閭大夫而得名,在今湖南汨羅縣境。

2、沅(yuán)湘:指沅江和湘江,沅江、湘江是湖南的兩條主要河流。

3、屈子怨何深:此處用比喻,屈原的怨恨好似沅江湘江深沉的河水一樣。何深:多么地深。

4、蕭蕭:風(fēng)吹樹木發(fā)出的響聲。

戴叔倫《過三閭廟》翻譯

沅江湘江長流不盡,屈原悲憤似水深沉。暮色茫茫,秋風(fēng)驟起江面,吹進楓林,聽的滿耳蕭蕭。

戴叔倫《過三閭廟》賞析

《過三閭廟》是唐代詩人戴叔倫的詩詞作品,這是一首五言絕句。此詩為憑吊屈原而作,表達了對屈原的悲憫和同情。全詩撫今追昔,緊緊圍繞“怨”字下筆,語言明朗,詩意含蓄,雋永深遠,深得歷代詩評家的贊譽。此詩的妙處不在于它寫出一種較為普遍的思想感情,而在于它寫出了這種思想感情獨特的發(fā)生過程,從而傳達出一種特殊的生活況味,耐人含詠。

此詩以沅湘開篇,既是即景起興,同時也是比喻:沅水湘江,江流何似?有如屈子千年不盡的怨恨。騷人幽怨,何以形容?好似沅湘深沉的流水。前一句之“不盡”,寫怨之綿長,后一句之“何深”,表怨之深重。兩句都從“怨”字落筆,形象明朗而包孕深廣,錯綜成文而回環(huán)婉曲。此詩首二句懸空落筆,直將屈子一生忠憤寫得至今猶在,發(fā)端之妙,已稱絕調(diào)!笔钦f得頗有見地的。

然而,屈子為什么怨?怨什么?詩人自己的感情和態(tài)度又怎樣?詩中并沒有和盤托出,而只是描繪了一幅特定的形象的圖景,引導(dǎo)讀者去思索。江上秋風(fēng),楓林搖落,時歷千載而三閭廟旁的景色依然如昔,可是,屈子沉江之后,而今卻到哪里去呼喚他的冤魂歸來?“裊裊兮秋風(fēng),洞庭波兮木葉下”,“湛湛江水兮上有楓,目極千里兮傷春心。魂兮歸來哀江南!”這是屈原的《九歌》和《招魂》中的名句,詩人撫今追昔,觸景生情,借來化用為詩的結(jié)句:“日暮秋風(fēng)起,蕭蕭楓樹林”。季節(jié)是“秋風(fēng)起”的深秋,時間是“日暮”,景色是“楓樹林”,再加上“蕭蕭”這一象聲疊詞的運用,更覺幽怨不盡,情傷無限。這種寫法,稱為“以景結(jié)情”或“以景截情”,畫面明朗而引人思索,詩意雋永而不晦澀難解,深遠的情思含蘊在規(guī)定的景色描繪里,使人覺得景物如在眼前而余味曲包。試想,前面已經(jīng)點明了“怨”,此處如果仍以直白出之,而不是將明朗和含蓄結(jié)合起來,做到空際傳神,讓人于言外得之,那將會何等索然寡味!此詩結(jié)句,歷來得到詩評家的贊譽。

詩歌,是形象的藝術(shù),也是最富于暗示性和啟示力的藝術(shù)。明朗而不含蓄,明朗就成了一眼見底的淺水沙灘;含蓄而不明朗,含蓄就成了令人不知所云的有字天書。戴叔倫的《三閭廟》兼得二者之長,明朗處情景接人,含蓄處又喚起讀者的想象鼓翼而飛。

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831208.html

相關(guān)閱讀:春如舊,人空瘦。淚痕紅?鮫綃透
王之渙的詩詞全集
抱樸子外篇喻蔽卷第六十三
五友歌_詩歌鑒賞
杜甫《洗兵馬》原文 賞析 翻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