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初唐詩人的《始安秋日》
桂林風(fēng)景異,秋似洛陽春。
晚霽江天好,分明愁殺人。
卷云山角戢,碎石水磷磷。
世業(yè)事黃老,妙年孤隱淪。
歸歟臥滄海,何物貴吾身。
賞析
公元710年(景云元年),唐睿宗即位,由于曾依靠張易之、武三思,而將他貶至欽州(今廣西欽州市)。這是他第二次被貶嶺南。《始安秋日》這首就是他前往欽州路過桂林時所寫的。《舊唐書》說他“再被竄謫,經(jīng)途江嶺,所有篇詠傳布遠近。”《始安秋日》就是當(dāng)時廣為傳播的一首排律。
詩人靈敏地捉住了嶺南物候的特點,起句就單刀直入地直陳其對桂林的奇特感觸。次句點題并論述上句“景致異”的內(nèi)容:“秋似洛陽春”。洛陽的春日畢竟怎么,詩人不明說,但這是人們所熟習(xí)的,楊柳新綠,繁花似錦,鶯歌燕語。僅“洛陽春”三個字就道盡了桂林秋色佳。這句詩寫得既概括又詳細,簡練而饒有韻味。緊接著的兩句詩寫得更新鮮奇警,“晚霽江天好,清楚愁殺人”。在這薄暮時候,雨過天晴,斜陽余輝傾灑江中,江天雖美非故鄉(xiāng),只能使離人更加愁腸欲斷!懊黠@”二字活躍了句意,使江天人格化,江天好象是有意宜人的。“卷云山角戢角戢,碎石水磷磷”,晚風(fēng)襲來,云霧飛卷而去,山峰忽隱忽現(xiàn),猶如獸的角尖在角戢角戢鉆動;江水清沏得能夠看見底下的小石子,江水在石間穿梭,發(fā)出磷磷的聲音,悅耳動人。像這樣樸素活潑的描述,已脫盡了綺靡之氣。
自第七八句起,便轉(zhuǎn)入述志感懷。“世業(yè)事黃老,妙年孤隱滄”,黃老,道家祖黃帝老子,故稱道家之言為黃老?洫勆饺搜辛(xí)黃帝老子的學(xué)說,脫塵出俗,能悠游世事之外。宋之問早年曾學(xué)道,在陸渾山莊隱居過。這里話中有話很有些懊悔自己未能保持隱居,熱情仕途混跡官場,以至弄到“遷竄極炎鄙”,“百越去銷魂”的田地。他一貶再貶終至流放,于是才發(fā)生了不如歸隱的思維。他在這次放逐途中寫的《自洪府舟行直書其事》中說道:“妙年拙自晦,皎潔弄文史。謬辱紫泥書,揮翰青云里。事往每增傷,寵來常誓止。銘骨懷報稱,逆鱗讓金紫。安位釁潛?,退耕禍猶起。棲巖實吾策,觸藩誠內(nèi)恥!卑凳颈救擞M不得,欲退不能,心中感到恥辱;潞5某粮。呀(jīng)深有領(lǐng)會了!皻w歟臥滄海,何物貴吾身”,表示的是急欲隱歸的心理。意思是:說歸去吧,到那海島上闊別塵世,寄情桑田,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貨色比自己的性命更珍貴呢?上句感慨,下句反詰,深厚有力,蘊含著無窮辛酸跟無奈。面前美妙的桂林山水,只能更增加他的懊惱和感傷。未幾,他被勒令自殘!杜f唐書》說他“先天中,賜死于徙所”。《新唐書》說他“賜死桂林”,情節(jié)非常悲涼:“之問得詔震汗,東西步,不引決。祖雍請使者曰‘之問有妻子,幸聽決’。使者許之,而之問慌悸不能處家事。祖雍怒曰:‘與公俱負國度當(dāng)死,奈何遲回邪?’乃飲食洗沐就逝世!笨梢娺@一次的被流放,詩人早已預(yù)覺得兇多吉少了。
《始安秋日》詩,是他晚期的作品,情感誠摯動聽。藝術(shù)作風(fēng)迥異于早年的應(yīng)制詩。這首詩所寫的山水風(fēng)物,個性赫然,是詩人在獨特環(huán)境中的獨特感想,給讀者以新奇的美感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83598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
秋風(fēng)起兮白云飛,草木黃落兮雁南歸_全詩賞析
荊溪白石出,天寒紅葉稀_全詩賞析
月落烏啼霜滿天,江楓漁火對愁眠_全詩賞析
樹樹皆秋色,山山唯落暉_全詩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