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-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!

天明登前程,獨與老翁別_全詩賞析

編輯: 路逍遙 關鍵詞: 離別詩句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出自唐代詩人的《石壕吏》

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老翁逾墻走,老婦出門看。
吏呼一何怒!婦啼一何苦!
聽婦前致詞:三男鄴城戍。一男附書至,二男新戰(zhàn)死。存者且偷生,逝世者長已矣!室中更無人,惟有乳下孫。有孫母未去,出入無完裙。老嫗力雖衰,請從吏夜歸,急應河陽役,猶得備晨炊。
夜久語聲絕,如聞泣幽咽。天明登前程,獨與老翁別。

賞析
《石壕吏》是一首出色的事實主義的敘事,寫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,連年邁力衰的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,揭穿了官吏的殘酷和兵役軌制的黑暗,對安史之亂中國民遭遇的苦難深表同情。藝術上,精煉是這首詩的一大特色,把抒情和議論寓于敘事之中,愛憎明顯。局面和細節(jié)描述天然實在。善于裁剪,核心突出。
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。首句“暮投石壕村”,單刀直入,直敘其事!澳骸弊、“投”字、“村”字都需玩味,讀者不能容易放過。在封建社會里,因為社會秩序凌亂和旅途荒漠等起因,旅客們都“未晚先投宿”,更何況在兵禍銜接的時期。而,卻于暮色蒼莽之時才促忙忙地投靠到一個小村落里借宿,這種與眾不同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。他或者是壓根兒不敢走大路;或者是鄰近的城鎮(zhèn)已蕩然一空,無處歇腳?傊攘任遄,不僅點明了投宿的時光和地點,而且和盤托出了兵荒馬亂、雞犬不寧、一切脫出常軌的氣象,為悲劇的上演供給了典范環(huán)境。浦起龍指出這首詩“起有猛虎攫人之勢”(《讀杜心解》),這不僅是就“有吏夜捉人”說的,而且是就頭一句的環(huán)境襯托說的!坝欣粢棺饺恕币痪洌侨奶峋V,以下情節(jié),都從這里生發(fā)出來。不說“征兵”、“點兵”、“招兵”而說“捉人”,已于如實刻畫之中寓揭露、批評之意。再加上一個“夜”字,含意更豐盛。第一、表明官府“捉人”之事時常發(fā)生,人民白天潛藏或者對抗,無奈“捉”到;第二、表明縣吏“捉人”的手腕毒辣,于人民已經入睡的黑夜,來個忽然襲擊。同時,詩人是“暮”投石壕村的,從“暮”到“夜”,已過了多少個小時,這時當然已經睡下了;所以下面的事件發(fā)展,他沒有參加其間,而是隔門聽出來的!袄衔逃鈮ψ,老婦出門看”兩句,表現(xiàn)了人民長期以來深受抓丁之苦,日夜不安;即便到了深夜,依然寢不安席,一聽到門外有了響動,就曉得縣吏又來“捉人”,老翁破刻“逾墻”逃走,由老婦開門周旋。
從“吏呼一何怒”至“猶得備晨炊”這十六句,可看作第二段!袄艉粢缓闻!婦啼一何苦!”兩句,極其概括、極其形象地寫出了“吏”與“婦”的尖利矛盾。一“呼”、一“啼”,一“怒”、一“苦”,構成了強烈的對比;兩個狀語“一何”,加重了情感顏色,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兇神惡煞,叫嚷隳突的橫蠻氣概,并為老婦以下的訴說制作出悲憤的氛圍。矛盾的兩方面,存在主與從、因與果的關聯(lián)!皨D啼一何苦”,是“吏呼一何怒”逼出來的。下面,詩人不再寫“吏呼”,全力寫“婦啼”,而“吏呼”自見。“聽婦前致詞”承前啟后。那“聽”是詩人在“聽”,那“致詞”是老婦“苦啼”著答復縣吏的“怒呼”。寫“致詞”內容的十三句詩,屢次換韻,表現(xiàn)出多次轉折,暗示了縣吏的多次“怒呼”、逼問。這十三句詩,不是“老婦”一口吻說下去的,而縣吏也決不是在那里洗耳恭聽。實際上,“吏呼一何怒,婦啼一何苦!”不僅產生在事件的開頭,而且連續(xù)到事件的結尾。從“三男鄴城戍”到“死者長已矣”,是第一次轉折。讀者能夠想見,這是針對縣吏的第一次逼問訴苦的。在這以前,詩人已用“有吏夜捉人”一句寫出了縣吏的猛虎攫人之勢。等到“老婦出門看”,便撲了進來,賊眼到處搜尋,卻找不到一個男人,撲了個空。于是咆哮道:
“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兒去了?快交出來!”老婦泣訴說:“三個兒子都當兵守鄴城去了。一個兒子剛捎來一封信,信中說,另外兩個兒子已經就義了!……”泣訴的時候,可能縣吏不信任,還拿出信來交縣吏看。
總之,“存者且偷生,死者長已矣!”處境是夠使人同情的,她很盼望以此贏得縣吏的同情,高抬貴手。不料縣吏又暴跳如雷:“豈非你家里再沒有別人了?快交出來!”她只得針對這一點訴苦:“室中更無人,惟有乳下孫!边@兩句,也不是一口氣說下去的,因為“更無人”與下面的回答發(fā)生了顯明的矛盾。公道的解釋是:老婦先說了一句:“家里再沒人了!”而在這當兒,被兒媳婦抱在懷里躲到什么處所的小孫兒,受了怒吼聲的驚嚇,哭了起來,掩口也不中用。于是縣吏抓到了痛處,威脅道:“你竟敢扯謊!不是有個孩子哭嗎?”老婦不得已,這才說:“只有個孫子!還吃奶呢,小得很!”“吃誰的奶?總有個母親吧!還不把她交出來!”老婦擔憂的事件終于發(fā)生了!她只得硬著頭皮說明:“孫兒是有個母親,她的丈夫在鄴城戰(zhàn)死了,由于要喂奶給孩子,沒有再醮。可憐她衣服破襤褸爛,怎么見人呀!仍是行行好吧!”(“有孫母未去,出入無完裙”兩句,有的本子作“孫母未便出,見吏無完裙”,所以縣吏是要她出來的。)但縣吏仍不肯罷手。老婦恐怕守寡的兒媳被抓,餓死孫子,只好挺身而出:“老嫗力雖衰,請從吏夜歸。急應河陽役,猶得備晨炊!崩蠇D的“致詞”,到此結束,表明縣吏委曲批準,不再“怒吼”了。
最后一段固然只有四句,卻照應開頭,波及所有人物,寫出了事件的結局和作者的感觸!耙咕谜Z聲絕,如聞泣幽咽。”表明老婦已被抓走,走?時低聲嗚咽,越走越遠,便聽不到哭聲了!耙咕谩倍,反映了老婦一再哭訴、縣吏百般威逼的漫長進程!叭缏劇倍郑环矫姹憩F(xiàn)了兒媳婦因丈夫戰(zhàn)死、婆婆被“捉”而泣不成聲,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詩人以關心的心境傾耳細聽,通夜未能入睡!疤烀鞯乔巴,獨與老翁別”兩句,收盡全篇,于敘事中含無窮蜜意。前一天薄暮投宿之時,老翁、老婦雙雙迎接詩人,而時隔一夜,老婦被捉走,兒媳婦泣不成聲,只能與逃走歸來的老翁道別了。老翁的心情怎么,詩人作何感觸,這些都給讀者留下了設想的余地。
仇兆鰲在《杜少陵集詳注》里說:“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參軍。今驅盡壯丁,及于老弱。詩云:三男戍,二男死,孫方乳,媳無裙,翁逾墻,婦夜往。一家之中,父子、兄弟、祖孫、姑媳慘酷至此,民不聊生極矣!當時唐祚,亦岌岌乎危哉!”就是說,“民為邦本”,把人民整成這個樣子,統(tǒng)治者的寶座也就奄奄一息了。詩人杜甫面對這所有,沒有丑化現(xiàn)實,卻如實地揭露了政治黑暗,發(fā)出了“有吏夜捉人”的吆喝,這是值得高度評估的。
在藝術表現(xiàn)上,這首詩最凸起的一點則是精煉。陸時雍稱頌道:“其事何長!其言何簡!”就是指這一點說的。全篇句句敘事,無抒情語,亦無討論語;但實際上,作者卻奇妙地通過敘事抒了情,發(fā)了談論,愛憎十分強烈,偏向性非常赫然。寓褒貶于敘事,既節(jié)儉了良多筆墨,又涓滴不給讀者概念化的感到。詩中還應用了藏問于答的表示伎倆!袄艉粢缓闻!婦啼一何苦!”概括了雙方的抵觸之后,便集中寫“婦”,不復寫“吏”,而“吏”的蠻悍、橫暴,卻于老婦“致詞”的轉折跟事件的終局中暗示出來。詩人又十分擅長剪裁,敘事中藏有不盡之意。一開頭,只用一句寫投宿,立即轉入“有吏夜捉人”的主題。又如只寫了“老翁逾墻走”,未寫他何時歸來;只寫了“如聞泣幽咽”,未寫泣者是誰;只寫老婦“請從吏夜歸”,未寫她是否被帶走;卻用照顧開頭、停止全篇、既敘事又抒懷的“獨與老翁別”一句告知讀者:老翁已經歸家,老婦已被捉走;那么,那位吞聲飲泣、不敢放聲痛哭的,就是給孩子喂奶的年青寡婦了。正因為詩人筆墨簡練、洗煉,用了較短的篇幅,在驚人的廣度與深度上反應了生涯中的矛盾與抵觸,這是十分難能寶貴的。

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84272.html

相關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