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詩人的《寒菊》
花開不并百花叢,獨立疏籬趣未窮。
寧肯枝頭抱香逝世,何曾吹落冬風(fēng)中。
賞析
宋代人的《寒菊》中“寧可枝頭抱香死,何曾吹落北風(fēng)中!币痪鋭t借菊言志,菊花,寧可始終守在枝頭,何曾被北風(fēng)吹落在塵土,這是鄭思肖民族氣節(jié)的寫照,也是對他剛毅不屈的歌唱。所表示的就是菊花孤傲、高傲、保持幻想跟信奉的高貴。便是應(yīng)用托物言志的伎倆,表白了詩人本人如菊的情懷。
賞析鄭思肖的這首畫菊詩,與個別贊揚菊花不俗不艷不媚不屈的詩歌不同,托物言志,深隱詩人的人生遭際和理想尋求,是一首有特定生涯內(nèi)涵的菊花詩。
鄭思肖,南宋末為太學(xué)上舍,曾應(yīng)試博學(xué)宏詞科。元兵南下,鄭思肖憂國憂民,上疏直諫,痛陳抗敵之策,被拒不納。鄭思肖痛心疾首,孤身隱居姑蘇,畢生未娶。宋亡后,他改字憶翁,號所南,以示不忘故國。他還將自己的居室題為“本穴世界”,拆字組合,將“本”字之“十”置于“穴”中,隱寓“大宋”二字。他善畫墨蘭,宋亡后畫蘭都不畫土,人問其故,答曰:“地為人奪去,汝猶不知耶?”鄭思肖自勵節(jié)操,憂憤堅貞,令人淚下!他頌菊自喻,傾瀉了他的血淚和性命!
“花開不并百花叢,獨立疏籬趣未窮”這兩句詠菊詩,是人們對菊花的共鳴。菊花不與百花同時開放,她是不順?biāo)撞幻臅r的高士。
“寧可枝頭抱香死,何曾吹落北風(fēng)中”兩句進一步寫菊花情愿枯死枝頭,決不被北風(fēng)吹落,刻畫了媚骨凌霜,孤傲絕俗的菊花,表現(xiàn)自己堅守崇高節(jié)操,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信心。這是鄭思肖奇特的感悟,是他不屈不移、忠于故國的誓言。
宋代詩人對菊花枯死枝頭的詠嘆,已成不解的情結(jié),這當(dāng)然與南宋偏安的隱痛有關(guān)。在《枯菊》中有“空余殘蕊抱枝干”的詩句,朱淑貞在《黃花》中有“寧可抱香枝上老,不隨黃葉舞秋風(fēng)”的詩句。從形象審美的完事和政治指向的明顯來看,都略遜鄭思肖的這兩句詩。
“枝頭抱香死”比“抱香枝上老”更為痛切悲壯,且語氣澎湃誓無反顧!昂卧德浔憋L(fēng)中”和“不隨黃葉舞秋風(fēng)”相較,前者質(zhì)詢,語氣動搖;后者陳說,一個“舞”字帶來了些許佻達的情調(diào),與主題略顯游離。更主要的是,前者點出“北風(fēng)”,清楚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國,對抗之情,躍然紙上。
當(dāng)然,陸游、朱淑貞的詩都是好詩,但三詩并破,鄭思肖這兩句詩的憂憤,則更為深廣。
這首詩句只有用在"民族氣節(jié)、忠貞愛國"時才貼切.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84399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
應(yīng)酬都不暇,一嶺是梅花_全詩賞析
東籬把酒傍晚后,有暗香盈袖_全詩賞析
濃綠萬枝紅一點,動聽春光不須多_全詩賞析
寒梅最堪恨,常作去年花_全詩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