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-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!

新舊唐書?封倫(封德彝)傳原文翻譯

編輯: 路逍遙 關鍵詞: 詩歌鑒賞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舊唐書?封倫(封德彝)傳原文

封倫,字德彝,觀州?人。北齊太子太保隆之孫。父子繡,隋通州刺史。倫少時,其舅盧思道每言曰:"此子智識過人,必能致位卿相。"開皇末,江南作亂,內史令楊素往征之,署為行軍記室。船至海曲,素召之,倫墜于水中,人救免溺,乃易衣以見,竟寢不言。素后知,問其故,曰:"私事也,所以不白。"素甚嗟異之。素將營仁壽宮,引為土木監(jiān)。隋文帝至宮所,見制度奢侈,大怒曰:"楊素為不誠矣!殫百姓之力,雕飾離宮,為吾結怨于天下。"素惶恐,慮將獲譴。倫曰:"公當弗憂,待皇后至,必有恩詔。"明日,果召素入對,獨狐后勞之曰:"公知吾夫妻年老,無以娛心,盛飾此宮,豈非孝順。"素退問倫曰:"卿何以知之?"對曰:"至尊性儉,故初見而怒,然雅聽后言。后,婦人也,惟麗是好,后心既悅,帝慮必移,所以知耳。"素嘆伏曰:"揣摩之才,非吾所及。"素負貴恃才,多所凌侮,唯擊賞倫。每引與論宰相之務,終日忘倦,因撫其床曰:"封郎必當據吾此座。"驟稱薦于文帝,由是擢授內史舍人。大業(yè)中,倫見虞世基幸于煬帝而不閑吏務,每有承受,多失事機。倫又托附之,密為指畫,宣行詔命,諂順主心。外有表疏如忤意者,皆寢而不奏。決斷刑法,多峻文深誣;策勛行賞,必抑削之。故世基之寵日隆,而隋政日壞,皆倫所為也。宇文化及之亂,逼帝出宮,使倫數帝之罪。帝謂曰:"卿是士人,何至于此?"倫赧然而退;皩な饍仁妨,從至聊城。倫見化及勢蹙,乃潛結化及弟士及,請于濟北運糧,以觀其變。遇化及敗,與士及來降。高祖以其前代舊臣,遣使迎勞,拜內史舍人。尋遷內史侍郎。

高祖嘗幸溫湯,經秦始皇墓,謂倫曰:"古者帝王,竭生靈之力,殫府庫之財,營起山陵,此復何益?"倫曰:"上之化下,猶風之靡草。自秦、漢帝王盛為厚葬,故百官眾庶競相遵仿。凡是古冢丘封,悉多藏珍寶,咸見開發(fā)。若死而無知,厚葬深為虛費;若魂而有識,被發(fā)豈不痛哉!"高祖稱善,謂倫曰:"從今之后,宜自上導下,悉為薄葬。"太宗之討王世充,詔倫參謀軍事。高祖以兵久在外,意欲旋師,太宗遣倫入朝親論事勢。倫言于高祖曰:"世充得地雖多,而羈縻相屬,其所用命者,唯洛陽一城而已,計盡力窮,破在朝夕。今若還兵,賊勢必振,更相連結,后必難圖。未若乘其已衰,破之必矣。"高祖納之。及太宗凱旋,高祖謂侍臣曰:"朕初發(fā)兵東討,眾議多有不同,唯秦王請行,封倫贊成此計。昔張華協(xié)同晉武,亦復何以加也!"封平原縣公,兼天冊府司馬。會突厥寇太原,復遣使來請和親,高祖問群臣:"和之與戰(zhàn),策將安出?"多言戰(zhàn)則怨深,不如先和。倫曰:"突厥憑凌,有輕中國之意,必謂兵弱而不能戰(zhàn)。如臣計者,莫若悉眾以擊之,其勢必捷,勝而后和,恩威兼著。若今歲不戰(zhàn),明年必當復來,臣以擊之為便。"高祖從之。六年,以本官檢校吏部尚書,曉習吏職,甚獲當時之譽。八年,進封道國公,尋徙封于密。蕭?嘗薦倫于高祖,高祖任倫為中書令。太宗嗣位,?遷尚書左仆射,倫為右仆射。倫素險?,與?商量可奏者,至太宗前,盡變易之,由是與?有隙。貞觀元年,遘疾于尚書省,太宗親自臨視,即命尚輦送還第,尋薨,年六十。太宗深悼之,廢朝三日,冊贈司空,謚曰明。初,倫數從太宗征討,特蒙顧遇。以建成、元吉之故,數進忠款,太宗以為至誠,前后賞賜以萬計。而倫潛持兩端,陰附建成。時高祖將行廢立,猶豫未決,謀之于倫,倫固諫而止。然所為秘隱,時人莫知,事具《建成傳》。卒后數年,太宗方知其事。十七年,治書侍御史唐臨追劾倫曰:"臣聞事君之義,盡命不渝;為臣之節(jié),歲寒無貳。茍?zhí)澠涞溃锊蝗菡D。倫位望鼎司,恩隆胙土,無心報效,乃肆奸謀,熒惑儲藩,獎成元惡,置于常典,理合誅夷。但苞藏之狀,死而后發(fā),猥加褒贈,未正嚴科。罪惡既彰,宜加貶黜,豈可仍疇爵邑,尚列臺槐!此而不懲,將何沮勸?"太宗令百官詳議,民部尚書唐儉等議:"倫罪暴身后,恩結生前,所歷眾官,不可追奪,請降贈改謚。"詔從之,于是改謚繆,黜其贈官,削所食實封。

子言道,尚高祖女淮南長公主,官至宋州刺史。倫兄子行高,以文學知名。貞觀中,官至禮部郎中。

新唐書?封倫(封德彝)傳原文

封倫,字德彝,以字顯,觀州?人。祖隆,北齊太子太保。倫年方少,舅盧思道曰:"是兒識略過人,當自致卿相。"隋開皇末,江南亂,內史令楊素討之,署倫行軍記室。泊海上,素召計事,倫墜水,免,易衣以見,訖不言。久乃素知,問故,謝曰:"私事也,所不敢白。"素異其為,以從妹妻之。素營仁壽宮,表為土工監(jiān),規(guī)構鴻侈。宮成,文帝怒曰:"素殫百姓力,為吾掊怨天下。"素大懼。倫曰:"毋恐,皇后至,自當免。"明日,帝果勞素曰:"公知吾夫婦老,無以自娛樂,而盛飾此宮邪?"因大悅。素退問:"何料而知?"倫曰:"上節(jié)儉,故始見必怒。然雅聽后言。后,婦人,惟侈麗是好。后悅,則帝安矣。"素曰:"吾不及也。"素負才勢,多所凌藉,惟于倫降禮賞接,或與論天下事,袞袞不倦,每撫其床曰:"封郎終當據此。"薦之帝,擢內史舍人。

虞世基得幸煬帝,然不悉吏事,處可失宜。倫陰為裁畫,內以諂承主意,百官章奏若忤旨,則寢不聞;外以峻文繩天下,有功當賞,輒抑不行。由是世基之寵日隆,而隋政日壞矣。宇文化及亂,持帝出宮,使倫數帝罪,帝曰:"卿,士人,何至是!"倫羞縮去;笆馂閮仁妨,從至聊城,知化及敗,及結士及,得出護餉道。化及死,遂與士及來降。高祖知其諧附逆黨,方切讓,使就舍。倫以秘策干帝,帝悅,更拜內史舍人。遷侍郎兼內史令。

秦王討王世充,命倫參謀軍事。時兵久不決,帝欲班師,王遣倫西見帝曰:"賊地雖多,羈縻不相使,所用命者洛陽爾,計窮力屈,死在旦暮。今解而西,則賊勢磐結,后難以圖。"帝納之。賊平,帝謂侍臣曰:"始議東討,時多沮解者,唯秦王謂必克,倫贊其行,雖張華葉策晉武,亦何以加于是!"封平原縣公,判天策府司馬。初,竇建德援洛,王將趣虎牢,倫與蕭?諫不可,至是入賀。王笑曰:"不用公言,今日幸而捷,豈智者千慮或有失乎?"倫謝素不及。頃之,突厥寇太原,且遣使和親。帝問計,群臣咸請許之可紓戰(zhàn)。倫曰:"不然。彼有輕中國心,謂我不能戰(zhàn),若乘其怠擊之,勢必勝,勝而后和,威德兩全。今雖不戰(zhàn),后必復來。臣以為擊之便。"詔可。尋檢校吏部尚書,進封趙國公,徙密國。

太宗立,拜尚書右仆射,實封六百戶。始,倫之歸,蕭?數薦之。及是,?為左仆射,每議事,倫初堅定,至帝前輒變易,由是有隙。貞觀元年,遘疾,臥尚書省,帝親臨視,命尚輦送還第。卒,年六十,贈司空,謚曰明。

倫資險佞內狹,數刺人主意,陰導而陽合之。外謹順,居處衣服陋素,而交宮府,賄贈狼藉。然善矯飾,居之自如,人莫能探其膺肺。隱、刺之亂,數進忠策,太宗以為誠,橫賜累萬。又密言于高祖曰:"秦王恃功,頡頏太子下,若不早立,則亟圖之。"情白太子曰:"為四海不顧其親,乞羹者謂何?"及高祖議廢立,倫固諫止。當時語秘無知者,卒后,事浸聞。十七年,治書侍御史唐臨追劾奸狀,帝下其議百官。民部尚書唐儉等議:"倫寵極生前,而罪暴身后,所歷官不可盡奪,請還贈改謚,以懲?壬。"有詔奪司空,削食封,改謚為繆。

封倫(封德彝)傳翻譯

封倫字德彝,以其表字揚名于世,觀州?縣人。祖父封隆之,任北齊的太子太保。封倫還在少年時,他的舅父盧思道就說“:這個孩子見識膽略過人,當會依靠自己的能力官至公卿宰相之位!

隋朝開皇末年,江南動亂,內史令楊素前去平定,征招封倫試任記室。船停留在海上,楊素召喚封倫去商量事情,封倫墜落水中,得以不死,換好衣服才去見楊素,卻始終不提落水的事。過了很長一段時間,楊素才知道這件事,問他為什么不說,封倫回答說:“這是小事,所以不敢說!睏钏卣J為他的行為不同尋常,將自己的堂妹許給他為妻。楊素奉旨建造仁壽宮,上表奏請封倫為土工監(jiān),宮殿建得規(guī)模宏大、裝飾奢華。宮殿建成后,隋文帝發(fā)怒說:“楊素耗盡百姓財力,給我在全國積聚怨恨!睏钏貥O其恐懼。封倫說“:不用驚恐,皇后一到,自會免罪!钡诙,文帝果然撫慰楊素說:“公知道我們夫婦年老,沒有別的用來娛樂,而大肆裝飾此宮嗎?”因而極高興。楊素返回后問封倫“:你怎樣預料到的?”封倫說“:皇上節(jié)儉,因此初見宮殿如此豪華必然發(fā)怒。但是皇上很聽皇后的話;屎笫菋D道人家,只求奢侈華麗就好;屎蟾吲d,那么皇帝也就樂意了!睏钏卣f“:我不如你!睏钏刈允延胁庞袆,對別人多有欺壓,惟獨對封倫屈己禮遇、贊賞相交;有時與封倫談論天下大事,接連不斷,也不疲倦。楊素每每撫摸著自己的坐臥器具說“:封郎終將占據這個坐位!睂⒎鈧惻e薦給文帝,提拔他擔任內史舍人。

虞世基得到隋煬帝寵信,但不懂得做官的事,處置事情可否時有失當。封倫暗中替他裁處謀劃:在內廷以諂媚奉承君主的心意,百官的奏章如果違背皇帝旨意,就扣壓不使皇帝得知;對宮外則以苛刻嚴細的法令條文制約天下的人,有功應當給予獎賞的,總是抑制不論功行賞。因此虞世基受煬帝的恩寵日重一日,而隋朝的國政卻一天比一天敗壞了。

宇文化及作亂,挾持皇帝出宮,讓封倫歷數皇帝的罪過,煬帝說:“你是讀書人,何至于到此地步!”封倫感到羞愧縮退離去。宇文化及委任他暫代內史令,隨從去到聊城;他料知宇文化及會失敗,于是結交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,得以脫身出來去護衛(wèi)餉道。宇文化及死后,封倫便與宇文士及降順李淵。高祖知道他親附逆黨,僅嚴厲斥責,仍讓他進入館舍。封倫拿秘書求高祖,高祖歡悅,又委任他為內史舍人。后晉升為侍郎兼內史令。

秦王李世民討伐王世充時,高祖命封倫參預謀劃軍事。當時雙方交兵相持不下,高祖想撤兵班師,李世民派封倫去西邊拜見高祖說:“賊軍占的地盤雖多,但相互牽制不聽使喚,接受王世充命令的只有洛陽罷了,他已計窮力竭,死在旦夕之間,F(xiàn)在撤軍西歸,賊兵勢力就會互相緊緊勾連,日后難以鏟除!备咦娌杉{了這一意見。平定王世充后,高祖對身邊的侍臣說:“開初商議東征討賊,當時反對阻止的人多,只有秦王認為必勝,封倫贊成此行;即使是張華為晉武帝協(xié)同策動伐吳,又怎能超過這次協(xié)同東征討賊?”于是將封倫封為平原縣公,兼天策府司馬。起先,竇建德援助洛陽,秦王李世民準備趕赴虎牢,封倫與蕭?勸阻,認為不能這樣做;到這時,他們入王府祝賀李世民的成功。秦王李世民笑著說:“明公不用講了,今日有幸奏捷,這不是智者千慮也有一失嗎?”封倫認錯,表示歷來不及秦王。不久,突厥進犯太原,并派使臣前來和親。高祖征詢應對之計,眾臣都陳請允許和親,認為這樣可以解除戰(zhàn)禍。封倫說“:不能這樣做。它有輕視朝廷的心理,認為我們不能與它交戰(zhàn),如果乘它懈怠去攻打它,勢必獲勝,戰(zhàn)勝它而后言和,威德兩全,F(xiàn)今即使不與它作戰(zhàn),它日后必定還會來犯。我以為攻打它有利!备咦嫦略t同意。不久,任命封倫為檢校吏部尚書,晉封他為趙國公,后改封密國公。

太宗登基后,授予封倫尚書右仆射之職。賜給實收租賦的食邑六百戶。起初,封倫歸降時,蕭?多次舉薦他。到這時,蕭?任左仆射,與封倫商議政事,封倫開始態(tài)度很堅定,一到太宗面前總是變卦,由此二人產生嫌隙。貞觀元年(627),封倫突然發(fā)病,睡在尚書省,太宗親臨探視,并命令宮廷派車送他回府。

封倫去世時,六十歲,贈予司空銜,謚號“明”。

封倫生性險詐佞巧、內心藏私,頻頻細密刺探君主的心意,暗里誘導皇帝順從他的意思,而表面上卻是他符合皇帝旨意。他外表嚴謹恭順,居處簡陋,衣著樸素,實際上私下交結宮中、官府人士,收受賄賂毫不顧忌。但他善于做作掩蓋本真,裝得極其自然,沒有人能探測到他的內心隱密。隱太子李建成與巢王李元吉密謀殺害李世民時,封倫屢屢進獻效忠之策,太宗李世民以為他為人忠誠,廣賜財物數以萬計。他又秘密對高祖講:“秦王倚恃有功,與太子抗衡爭高下,如果不早立太子,他會極力圖謀!眲忧榈貙﹄[太子李建成說“:為了爭天下不顧親情,乞討者又該怎么說?”到高祖計議廢除原太子立新太子時,封倫一再諫奏阻止。當時他秘密說的話沒有人知道,他死后,事情真象漸漸傳開。貞觀十七年(643),治書侍御史唐臨追行彈劾封倫生前的奸詐行為,太宗將唐臨的彈劾下交百官議論。民部尚書唐儉等人建議“:封倫生前極端受恩寵,而罪過暴露于死后,所任的官職不能全部褫奪,請收回封贈、更改謚號,以懲戒巧言諂媚、行為卑劣的人。”太宗下詔取消司空贈銜,削除所封食邑,將其謚號改為“繆”。

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844724.html

相關閱讀:豈曰無衣?與子同袍
李邕鑒真跡(李邕鑒書)文言文翻譯
劉向說苑?第14卷?至公
琴聲婉轉悠揚_詩歌鑒賞
厭了這一切,我向安息的死疾呼_詩歌鑒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