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北宋詩人的《水龍吟?次韻章質(zhì)夫楊花詞》
似花還似非花,也無人惜從教墜。拋家傍路,思量卻是,無情有思。縈損柔腸,困酣嬌眼,欲開還閉。夢隨風萬里,尋郎去處,又還被、鶯呼起。
不恨此花飛盡,恨西園、落紅難綴。曉來雨過,遺蹤何在?一池萍碎。春色三分,二分塵土,一分流水。細看來,不是楊花,點點是離人淚。
賞析
這首詞是婉約詞中的經(jīng)典之作。詞家一貫以詠物難堪,《詞源》曰:“難于詠物,詞為尤難。體認稍真,則拘而不暢;模寫差遠,則晦而不明。要須收縱聯(lián)密,用事合題。一段意思,全在結(jié)句,斯為絕妙!闭沦|(zhì)夫的柳花詞已經(jīng)以其摹寫物態(tài)的精妙成為一時傳誦的名作。步韻填詞,從情勢到內(nèi)容,必然受到原唱的束縛和限度,尤其是在原唱已經(jīng)達到很高的藝術(shù)程度的情形下,和韻要超出原唱實屬不易。蘇軾卻舉重若輕,不僅寫出了楊花的形、神,而且采用擬人的藝術(shù)手法,把詠物與寫人巧妙地結(jié)合起來;將物性與人情毫無痕跡地融在一起,真正做到了“借物以寓性情”,“即物即人,兩不能別”。全詞寫得聲韻諧婉,情調(diào)幽怨纏綿。反應(yīng)了蘇詞婉約的一面。此詞一出,贊美不絕,名聲很快超過章的原作,成為詠物詞史上“壓倒古今”的名作。
此詞約作于公元1081年(元豐四年),蘇軾45歲,正謫居黃州。當時其摯友章質(zhì)夫曾寫《水龍吟》一首,內(nèi)容是詠楊花的。因為該詞寫的形神兼?zhèn)、筆觸細膩、輕靈生動,達到了相稱高的藝術(shù)水平,因而受到當時文人的推重贊譽,盛傳一時。蘇東坡也很愛好章質(zhì)夫的《水龍吟》,并和了這首《水龍吟?次韻章質(zhì)夫楊花詞》寄給章質(zhì)夫,還特意告知他不要給別人看。章質(zhì)夫慧眼識珠,贊美不已,也顧不得蘇東坡的特地相告,趕緊送給別人觀賞,才使得這首千古絕唱得以傳世。
這首詞的上闋重要寫楊花的飄忽不定的際遇和若即若離的情態(tài)。
“似花還似非花,也無人惜從教墜!遍_頭一韻,非同凡響,道出了楊花的性質(zhì)和際遇!八苹ㄟ似非花”:楊花即柳絮?粗跸窕ㄓ之吘共皇腔āK囆g(shù)手法上顯得很“形象”,但仔細咀嚼揣摩,這“抽象”超越了詳細形象,一語道出了柳絮的性質(zhì)。這一句與的“環(huán)滁皆山也”堪稱殊途同歸。個別來講,藝術(shù)請求用形象反映事物。而蘇東坡卻“反其道而行之”,匠心獨運,以“抽象”寫出了非同反應(yīng)的藝術(shù)后果。因此,在藝術(shù)描寫上,“抽象”有“抽象”的妙用!耙矡o人惜從教墜”,則言其際遇之苦,沒有人顧恤這像花又畢竟不是花的柳絮,只有任其墜落,隨風而去。“無人惜”是詩人言其飄零無著、不被人憐愛的際遇,也正闡明了唯獨詩人惜之。一個“惜”字,切實是全篇之“眼”,妙不可言。
“拋家傍路,思量卻是,無情有思!边@一韻承接上一韻中的“墜”字開展,賦予柳絮以人的性格!皰伡野贰闭f楊花的飄忽無著,細心思量,那柳絮墜離枝頭,“拋家”而去,不是很無情嗎?可是柳絮“傍路”飄零,卻又依依難舍,戀“家”之情躍然紙上。真是“道是無情卻有情”!“有思”言其不忍告別的愁思和苦楚。實在,這是詩人的設(shè)想,“思量”是“惜”的進一步的深刻,使楊花飄忽不定的狀態(tài)存在了人的情緒。
“縈損柔腸,困酣嬌眼,欲開還閉。”這一韻承接上一韻的“有思”,采用擬人的手法,以極其細膩獨到的筆致,盡寫柳絮飄忽迷離的神態(tài),讓人柔腸百轉(zhuǎn),思路萬千,嘆為觀止。從上闋“無情有思”開端,詩人便展開想象的羽翼,把楊花比喻為一個思親少婦,將“有思”詳細化、形象化,活脫脫地展現(xiàn)出她的完整形象。這里,“有思”成為思親少婦的“愁思”。因“愁思”而“縈損柔腸”,因“愁”而“柔”,因“柔”而“損”;“愁思”煎熬則“困”,“困”則“嬌眼”“欲開還閉”。思親少婦的情態(tài)被詩人描寫、刻畫地極其細膩,從而把柳絮隨風而墜、時起時落、飄忽迷離、勾魂攝魄的形態(tài),生動地浮現(xiàn)在讀者面前,真乃神來之筆。
“夢隨風萬里,尋郎去處,又還被鶯呼起!鄙賸D“有思”,“有思”的情態(tài)也描摹出來。那么少婦為何而思?上闋的最后一韻作了回答:她在懷念遠方的夫婿。這一韻化用了“打起黃鶯兒,莫叫枝上啼。啼時驚妾夢,不得過遼西”的詩意。“夢隨風萬里”既寫少婦之夢,又關(guān)合柳絮飄忽迷離,輕巧若夢。愁中入夢,夢里與遠在萬里的君郎相逢,卻被鶯兒的叫聲驚醒,怎不讓人愁更愁,幾乎讓人惱恨了!
縱觀上闋是以人狀物,雖然是在詠柳絮,卻叫人難分詩人是在寫柳絮仍是寫思婦。柳絮與思婦達到了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,水乳交融,貌似神合的境界,不禁令人想起了莊子做過的一個夢:“昔者夢為蝴蝶,栩栩然蝴蝶也。不知周之夢為蝴蝶,蝴蝶之夢為周與?周與蝴蝶,則必有分矣。此之謂‘物化’!
詞的下闋與上闋相響應(yīng)主要是寫柳絮的歸宿,情感顏色更加濃重。
“不恨此花飛盡,恨西園落紅難綴!痹谏祥牎跋А焙汀俺睢钡那楦谢旧,詩人下闕的頭一韻直抒胸膩,“愁”化作“恨”,傾注惜春之情,也是在更深的檔次上寫柳絮“也無人教墜”的際遇。這一韻應(yīng)和上闋首韻“似花還似非花,也無人惜從教墜”。名義上看,由于柳絮像花又究竟不是花,所以不用去“恨”,應(yīng)當“恨”的是西園遍地落英,“零落成泥碾作塵”,春去無奈,最可憐憫。然而,細細考慮,“落紅難綴”更反襯出柳絮的“無人惜”的遭際,詩人用這種伎倆進一步寫出了對柳絮獨“惜”的情愫。
“曉來雨過,遺蹤何在?一池萍碎!崩杳鞯囊粓龃河赀^后,那隨風飄舞、“拋家傍路”卻“無人惜”的柳絮上哪兒去了呢,為何無蹤無影,依然如故了?“一池萍碎”等于答復?吹綕M池細碎的浮萍,詩人驀然蘇醒??本來那滿城風雨,滿天的飛絮都化作了水上的浮萍。這里,“遺蹤何在”是問題,“一池萍碎”是成果,而“曉來雨過”是柳絮化為浮萍的客觀前提。柳絮化為了浮萍,用當初的迷信觀點來看,是不可能的。但詩人“惜”柳絮又不忍看到它憑空消失的傷感卻得到慰藉。何況柳絮墜落,化為浮萍也是當時的“公認”。“遺蹤何在”一句寫得極好,把詩人對春雨過后,柳絮消逝后的心理情態(tài)盡寫出來,又起到了“承前啟后”的作用,實屬難得。
“春光三分:二分塵土,一分流水。”這一韻從柳絮的“遺蹤”無影無蹤生發(fā),以簡練洗練的句子寫出了春光易逝的傷感。雖然花落無情,好景不長,然而春去有“歸”:一局部歸為塵土,一部門歸為流水。即便如斯,也是“無可奈何花落去”,柳絮不復存在,大好的春光也跟著柳絮的消散一去不復返了!跋А绷酰M而“惜”春景,詩人的情感裸露無遺!按荷帧币痪浜苁莿e具匠心。把光景分為若干份并不是蘇東坡的發(fā)明。詩人寫這首詞之前,很多騷人墨客寫下了不少相似的句子,如“天下三明顯夜月,二分惡棍是揚州!、“三分春色兩分愁,更一分風雨!钡榷际墙(jīng)典。但是讀者仔細玩味,斟酌比較,卻不丟臉出,上述名句都不如蘇東坡的語意含蓄、蘊藉、巧妙。
“細看來,不是楊花,點點是離人淚!边@最后一韻,是具備歸納性的震動全篇的點睛之筆。那沸沸揚揚,飄忽迷離的柳絮在詩人的眼里居然“點點是離人淚”!這一韻照顧了上闋“思婦”“愁思”的描寫,比方離奇脫俗,想象勇敢夸大,感情深摯豐滿,筆墨暢快淋漓,蘊意回味無限,真是妙筆神功!
前人對蘇東坡的這首“和詞”與章質(zhì)夫的“原唱”孰優(yōu)孰劣,曾有過爭執(zhí)。演繹起來,觀點有三。一說“原唱”優(yōu)于“和詞”,“曲盡楊花妙處”;二說“和詞”優(yōu)于“原唱”,“幽怨纏綿,直是言情,非復賦物”;三說“原唱”與“和詞”均為絕唱,“不容妄為軒輊”。畢竟如何?先不必妄下論斷,還是先來看看章質(zhì)夫的“原唱”。詞曰:
“燕忙鶯勤芳殘,正堤上楊花飄墜。輕飛亂舞,點畫青林,全無才思。閑趁游絲,靜臨深院,日長門閉。傍珠簾渙散,漸漸欲下,依前被風扶起。 蘭帳玉人睡覺,怪青衣,雪沾瓊綴。繡床漸滿,香球無數(shù),才圓卻碎。時見蜂兒,仰黏輕粉,魚吞池水。望章臺路杳,金鞍浪蕩,有盈盈淚。”
面對一件藝術(shù)珍品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觀點,不同的審雅觀點失掉不同的審美享受,這是畸形的。然而當兩件同類藝術(shù)珍品擺在人們眼前的時候,就有了一個審美價值比擬問題,“不容妄為軒輊”是不成破的,必定有個孰優(yōu)孰劣的評估和抉擇問題,非此即彼。前面說過,章質(zhì)夫的這首《水龍吟》形神兼?zhèn)洌P觸細膩,輕靈生動,是一篇難得的佳作。然而,只有與蘇東坡的這首“和詞”加以比較,章質(zhì)夫的“原唱”就黯然失色了。
大凡詩詞,“言氣質(zhì),言神韻,不如言境界。有境界,本也。氣質(zhì)、神韻,末也。有境界而二者隨之!币蚨,只做到形神兼?zhèn)溥不夠,必需做到“有境界”。觀章質(zhì)夫的“原唱”,固然描述細膩活潑、氣質(zhì)韻味非凡、“灑脫喜人”,但終歸是“織繡工夫”,“喜人”并不感人,因此較之“跟詞”在“境界”上就大為遜色。蘇東坡的“和詞”“先乎情”,“以性靈語詠物,以沉著之筆達出”,不僅寫了楊花的形、神,而且寫景“言情”,在楊花里傾瀉了本人的深厚感情,發(fā)生了強烈的藝術(shù)沾染力,到達了高明的藝術(shù)境界,從而取得了永恒的藝術(shù)性命。這是章質(zhì)夫的“原唱”瞠乎其后的。
“和詞”勝于“原唱”,也凸起表示在藝術(shù)構(gòu)思上!霸痹诳傮w上不跳出詠物寫景的園囿,而“和詞”卻別有洞天,采取擬人的藝術(shù)手段,把詠物與寫人有機地、奇妙地聯(lián)合起來,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一個完全的思婦形象,寫柳絮的際遇,綰合著思婦的際遇,情景融合,物我一體。這也是“原唱”無奈比擬的。
在語言藝術(shù)特點上,“原唱”雖然精致靈動,但也不外是“大珠小珠落玉盤”,令人驚疑和激動的好句子未幾。詩詞無好句如登山無勝景,終歸有些缺憾。而“和詞”的語言卻新鮮別致,舒放自若,并且好句亙古未有。如“似花還似非花”、“無情有思”、“縈損柔腸,困酣嬌眼,欲開還閉”、“春色三分:二分塵土,一分流水”、“點點是離人淚”等,都是可圈可點、令人稱贊的佳句。
在《世間詞話》中說:“東坡楊花詞,和韻而似元唱;章質(zhì)夫詞,元唱而似和韻!辈巾嵦钤~,從形式到內(nèi)容,必然受到原唱的約束和制約,尤其是在“原唱”已經(jīng)達到了很高的藝術(shù)水平的情況下,“和韻”要超越“原唱”實屬不易。但蘇東坡卻舉重若輕,以其出色的藝術(shù)才干,寫出了這首“和韻而似元唱”的杰作,真可謂曠世奇才。
從《水龍吟?次韻章質(zhì)夫楊花詞》這首經(jīng)典作品中,讀者不僅能夠領(lǐng)略豪邁派詞人的婉約作風的一面,休會到蘇東坡感情豐盛的心坎世界,而且這首詞獨具的藝術(shù)魅力,給予讀者不盡的審美享受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yy-art.cn/shiju/84475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夜游宮?春語鶯迷翠柳 吳文英
阮郎歸?柳陰庭院占風光 曾覿
西平樂?稚柳蘇晴 周邦彥
柳含煙?章臺柳 毛文錫
阮郎歸?柳陰庭院占風光 曾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