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詩人的《塞下曲?其三》
月黑雁飛高,單于夜遁逃。
欲將輕騎逐,大雪滿弓刀。
賞析
這是《塞下曲》組中的第三首。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,對行伍生活有休會,描述此類生涯的詩比擬空虛,作風雄勁。這首詩寫將軍雪夜預備率兵追敵的豪舉,氣概豪放。
前兩句寫敵軍的潰逃。“月黑雁飛高”,月亮被云遮蔽,一片漆黑,宿雁驚起,飛得高高。“單于夜遁逃”,在這月黑風高的不尋常的夜晚,敵軍偷偷地逃跑了!皢斡凇,原指匈奴最高統(tǒng)治者,這里借指當時常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。
后兩句寫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面,氣概非凡!坝麑⑤p騎逐”,將軍發(fā)明敵軍叛逃,要帶領(lǐng)輕裝騎兵去追擊;正準備動身之際,一場紛紜揚揚的大雪,剎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。最后一句“大雪滿弓刀”是酷寒氣象的描寫,凸起表白了戰(zhàn)斗的艱難性跟將士們奮勇的精力。
本詩情景融合。敵軍是在“月黑雁飛高”的情景下潰逃的,將軍是在“大雪滿弓刀”的情景下準備追擊的。一逃一追的氛圍有力地渲染出來了。全詩不寫冒雪追敵的進程,也沒有直接寫劇烈的戰(zhàn)役場面,但留給人們的設(shè)想是十分豐盛的。
《塞下曲》組詩共六首,這是第三首。盧綸雖為中人,其邊塞詩卻仍舊是盛唐的景象,雄渾豪邁,字里行間充滿著好漢氣概,讀后令人振奮。
一二句“月黑雁飛高,單于夜遁逃”,寫敵軍的敗退!霸潞凇,無光也。“雁飛高”,無聲也。趁著這樣一個黝黑的闃寂的夜晚,敵人靜靜地逃跑了。夜遁逃,可見他們已經(jīng)全線瓦解。
只管有夜色保護,敵人的舉動仍是被我軍覺察了。三、四句“欲將輕騎逐,大雪滿弓刀”,寫我軍籌備追擊的情況,表示了將士們英武的氣勢。試想,一支騎兵列隊欲出,霎時間弓刀上就落滿了大雪,這是一個如許動人心魄的局面!
從這首詩看來,盧綸是很擅長捉拿形象、捕獲機會的。他不僅能捉住存在典范意思的形象,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藝術(shù)后果的時刻加以表現(xiàn)。詩人不寫部隊如何出擊,也不告知你追上敵人沒有,他只刻畫一個準備追擊的場面,就把當時的氣氛情感有力地襯托出來了。“欲將輕騎逐,大雪滿弓刀”,這并不是戰(zhàn)斗的熱潮,而是逼近高潮的時刻。這個時刻,如同箭在弦上,將發(fā)未發(fā),最有吸惹人的力氣。你興許感到不滿意,由于沒有把成果交代出來。但惟其如斯,才更富有啟示性,更能引逗讀者的聯(lián)想和想象,這叫言有盡而意無限。神龍見首不見尾,并不是沒有尾,那尾在云中,若有若無,更富有意趣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84584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