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(wǎng)-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!

“惜春長怕花開早,何況落紅無數(shù)!毙翖壖病睹~兒》全詞翻譯賞

編輯: 路逍遙 關鍵詞: 經(jīng)典詩句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惜春長怕花開早,何況落紅無數(shù)。
[譯文] 珍惜春光的我總怕花兒開得太早,何況眼前飄落紅花無數(shù)。
[出自] 南宋 辛棄疾 《摸魚兒》

淳熙己亥,自湖北漕移湖南,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,為賦。
更能消幾番風雨?匆匆春又歸去。惜春長怕花開早,何況落紅無數(shù)。春且住,見說道、天涯芳草無歸路。怨春不語。算只有殷勤,畫檐蛛網(wǎng),盡日惹飛絮。
長門事,準擬佳期又誤。蛾眉曾有人妒。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?君莫舞,君不見、玉環(huán)飛燕皆塵土!閑愁最苦。休去倚危欄,斜陽正在、煙柳斷腸處。

注釋:
同官王正之:據(jù)樓鑰《攻?集》卷九十九《王正之墓志銘》,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轉運判官,故稱“同官”。
  消 :經(jīng)受。
  落紅:落花。
  算只有殷勤:想來只有檐下蛛網(wǎng)還殷勤地沾惹飛絮,留住春色。
  長門:漢代宮殿名,武帝皇后失寵后被幽閉于此,司馬相如《長門賦序》:“孝武陳皇后,時得幸,頗妒。別在長門宮,愁悶悲思,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,奉黃金百萬,為相如,文君取酒,因以悲愁之辭,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,陳皇后復得幸。”
  脈脈:綿長深厚貌。
  君:指善妒之人。
  玉環(huán)飛燕:楊玉環(huán)、趙飛燕,皆貌美善妒。
  危欄:高樓上的欄桿。

譯文1:
還能經(jīng)得住多少風雨?春天又將匆匆逝去。珍惜春光的我總怕花兒開得太早,何況眼前飄落紅花無數(shù)。春天你且留步,難道沒聽說芳草已鋪滿天涯,遮住了你的歸路?我怨恨春天為什么默默不語?磥碜钜笄诘囊隳钱嬮芟碌闹刖W(wǎng),終日忙著粘惹楊柳的飛絮,希望將春天留住。
長門官盼望佳期,一定又被貽誤。因為才能出眾,被人妒忌,縱然像陳皇后那樣用千金買來司馬相如的辭賦,這一片脈脈深情又向誰去傾訴?那些得寵的小人不要得意,你們沒看到楊玉環(huán)和趙飛燕如今都化為了塵土了嗎?閑散無聊最令人愁。還是別去登高憑欄,斜陽映照之下,就是那令人斷腸的迷蒙煙柳。

譯文2:
還能經(jīng)受得住幾番風風雨雨,匆匆忙忙,春天又要歸去。我珍惜春光長怕花兒開得太早,何況如今已落紅無數(shù)?春天啊,請停住你的腳步。你沒聽說嗎,芳草已遍布了天涯海角,你已經(jīng)沒有歸路。我真怨恨,春光對我的癡情衷情不屑一顧,又默默地歸去?雌饋,對春天有真情實意的,只有那些畫檐上的蜘蛛網(wǎng),終日里盡量沾惹點點飄飛的柳絮。
長門之事,預定好的日期又誤,美人一定被人詆毀嫉妒。即便花費千金購買司馬相如的長門賦,君王不肯見我,我的無限深情又向誰傾訴?那些得寵的美人們,你們也不要歡歌曼舞。你們沒看到?當年楊玉環(huán)、趙飛燕,比你們不知受寵多少倍,可她們都死得那么可悲而又痛苦,如今已成了塵土。閑愁最苦,不要去憑欄高高的欄桿遠望,一輪將要沉落的斜陽,正在那煙柳迷茫的令人斷腸的去處。

【評點】
本篇為惜春抒懷之詞。
上片描寫暮春衰殘景色,惋惜春逝,隱含身世家國之痛。“更能消、幾番風雨,匆匆春又歸去。”寫此時已到了暮春時節(jié),經(jīng)不起幾回風雨,春天就會匆匆歸去了。“惜春長怕花開早,何況落紅無數(shù)”二句,寫詞人的惜春的心理:我常怕花開得過早,何況此時已落紅無數(shù)。 “春且住”三句,是詞人對將要離開的“春”深情的傾訴:春天啊,請暫且留步,難道沒聽說,連天的芳草已阻斷你的歸路?但春天不答話,依然默默地兀自離去。“算只有殷勤,畫檐蛛網(wǎng),盡日惹飛絮”,只剩下殷勤多情的雕梁畫棟間的珠網(wǎng),為留住春光整天沾染飛絮。
下片借寫美人失寵抒發(fā)詞人閑寂不遇的愁郁和滿腔愛國熱忱無處傾訴的痛苦。詞人借古代宮中幾個女子的遭遇,比喻自己此時境遇,進一步抒發(fā)其“蛾眉見妒”的感慨。最后以寫景結尾,余味不盡。
全詞托物起興,借古傷今,融身世之悲和家國之痛于一爐,沉郁頓挫,寄托遙深。


賞析:
這篇《摸魚兒》作于淳熙六年(1179)春。時辛棄疾四十歲,南歸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。在這漫長的歲月中,作者滿以為扶危救亡的壯志能得施展,收復失地的策略將被采納。然而,事與愿違。不僅如此,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擠打擊,不得重用,接連四年,改官六次。這次,他由湖北轉運副使調官湖南。這一調轉,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國防前線,而是照樣去擔任主管錢糧的小官,F(xiàn)實與他恢復失地的志愿相去愈來愈遙遠了。行前,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擺下酒席為他送別,作者見景生情,借這首詞抒寫了他長期積郁于胸的苦悶之情。
  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失寵女人的苦悶,實際上卻抒發(fā)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屢遭排擠打擊的沉重心情。詞中對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,對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強烈不滿。
  上片寫惜春、怨春、留春的復雜情感。
  詞以“更能消”三字起筆,在讀者心頭提出了"春事將闌",還能經(jīng)受得起幾番風雨摧殘這樣一個大問題。
  表面上,“更能消”一句是就春天而發(fā),實際上卻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勢而言的。本來,宋室南渡以后,曾多次出現(xiàn)過有利于愛國抗金、恢復中原的大好形勢,但是,由于朝廷的昏庸腐敗,投降派的猖狂破壞,使抗戰(zhàn)派失意受壓,結果抗金的大好時機白白喪失了。這中間雖有幾次北伐,結果均以屈膝投降而告終。北伐的失敗,反過來又成為投降派販賣妥協(xié)投降路線的口實。南宋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。
  “匆匆春又歸去”,就是這一形勢的形象化寫照,抗金復國的大好春天已經(jīng)化為烏有了。這是第一層。
  但是,作者是怎樣留戀著這大好春光呵!“惜春長怕花開早”。然而,現(xiàn)實是無情的:“何況落紅無數(shù)!”這兩句一起一落,表現(xiàn)出理想與現(xiàn)實之間的矛盾。“落紅”,就是落花,是春天逝去的象征。同時,它又象征著南宋國事衰微,也寄寓了作者光陰虛擲,事業(yè)無成的感嘆。這是第二層。
面對春天的消失,作者并未束手無策。相反,出于愛國的義憤,他大聲疾呼:“春且。∫娬f道天涯芳草無歸路?”這一句,實際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,它形象地說明:只有堅持抗金復國才是唯一出路,否則連退路也沒了。這兩句用的是擬人化手法,明知春天的歸去是無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規(guī)律,但卻強行挽留。詞里,表面上寫的是“惜春”,實際上卻反映了作者恢復中原、統(tǒng)一祖國的急切心情,反映了作者對投降派的憎恨。這是第三層。
  從“怨春不語”到上闕結尾是第四層。盡管作者發(fā)出強烈的呼喚與嚴重的警告,但“春”卻不予回答。春色難留,勢在必然;但春光無語,卻出人意外。所以難免要產生強烈的“怨”恨。然而怨恨又有何用!在無可奈何之際,詞人又怎能不羨慕“畫檐蛛網(wǎng)”?即使能象"蛛網(wǎng)"那樣留下一點點象征春天的“飛絮”,也是心靈中莫大的慰藉了。這四句把“惜春”、“留春”、“怨春”等復雜感情交織在一起,以小小的"飛絮"作結。上闕四層之中,層層有起伏,層層有波瀾,層層有頓挫,巧妙地體現(xiàn)出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心情。
  下闕借陳阿嬌的故事,寫愛國深情無處傾吐的苦悶。這一闕可分三個層次,表現(xiàn)三個不同的內容。
  從“長門事”至“脈脈此情誰訴”是第一層。這是詞中的重點。作者以陳皇后長門失寵自比,揭示自已雖忠而見疑,屢遭讒毀,不得重用和壯志難酬的不幸遭遇。
  “君莫舞”三句是第二層,作者以楊玉環(huán)、趙飛燕的悲劇結局比喻當權誤國、暫時得志的奸佞小人,向投降派提出警告。
  “閑愁最苦”至篇終是第三層,以煙柳斜陽的凄迷景象,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,日落西山,岌岌可危的現(xiàn)實。
這首詞有著鮮明的藝術特點。一是通過比興手法,創(chuàng)造象征性的形象來表現(xiàn)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時局的關切。擬人化的手法與典故的運用也都恰到好處。第二是繼承屈原《離騷》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用男女之情來反映現(xiàn)實的政治斗爭。第三是纏綿曲折,沉郁頓挫,呈現(xiàn)出別具一格的詞風。表面看,這首詞寫得“婉約”,實際上卻極哀怨,極沉痛,寫得沉郁悲壯,曲折盡致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848984.html

相關閱讀:有關描寫友情的詩句
“山當晝枕石床穩(wěn),泉落夜窗煙樹深”的意思及全詩鑒賞
關于送別的詩句
描寫思鄉(xiāng)之情的優(yōu)美詩句
鷓鴣天?搭柳欄干倚佇頻原文_翻譯和賞析_史達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