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詩人的《春寒》
仲春巴陵日日風,春寒未了怯園公。
海棠不惜胭脂色,獨立蒙蒙細雨中。
賞析
這首絕句與其說是寫春寒,不如說是詠海棠。說到詠海棠,做作忘不了的《海棠》:“春風裊裊泛崇光,香霧空蒙月轉廊。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燒高燭照紅妝!睂嵲,這兩首海棠詩都是借海棠寫自己。蘇軾筆下的海棠圣潔、幽寂,是他貶官黃州時的寫照;筆下的海棠雅致孤高,是他亡命時的寫照。 因而,頭兩句的“風”“寒”就不僅僅是天然界的風寒,更重要的是社會的風寒??金兵南侵,南宋小朝廷“江山粉碎風飄絮”,詩人則“身世浮沉雨打萍”,怎不覺得“怯”?后兩句詩人用相似于刻劃松、梅、菊、竹的伎倆來寫海棠,說它傲然“獨破”于風雨中,哪怕有損于自己漂亮的“胭脂色”。海棠的風骨跟雅致得到充足的表示。詩人點化的“林花著雨胭脂濕”,別創(chuàng)意境,豈但更具風致,而且更具品德。詩人將本人的風骨、品格、雅致融入對海棠的描述中,使這首詩成為詠物上乘之作,這就是詠物詩創(chuàng)作的竅門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86718.html
相關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