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詩人的《子夜吳歌?秋歌》
長安一片月,萬戶搗衣聲。
秋風吹不盡,老是玉關(guān)情。
何日平胡虜,良人罷遠征。
賞析
全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境的良人,盼望早日停止戰(zhàn)斗,丈夫免于離家去遠征。雖未直寫戀情,卻字字浸透著誠摯情義;雖沒有高談時局,卻又不離時局。情調(diào)用意,都不脫離邊塞詩的風度。
月色如銀的京城,名義上一片安靜,但搗衣聲中卻蘊含著千家萬戶的苦楚;秋風不息,也寄托著對邊關(guān)懷念的密意。讀來讓人怦然心動。結(jié)句是閨婦的等待,也是征人的心聲。
抽象而言,詩人的手段是先景語后情語,而情景始終融合!伴L安一片月”是寫景,同時又是緊扣題面,寫出了“秋月?lián)P明輝”的節(jié)令特色。而見月懷人是古典詩歌傳統(tǒng)的表示方式,加之秋來是趕制征衣的時節(jié),所以寫月也有起興的意思。此外,月明如晝,正好搗衣,而那“玉戶簾中卷不去,搗衣砧上拂還來”的月光,也輕易勾起思婦的相思之情。制衣的布帛須先置砧上,用杵搗平搗軟,是謂“搗衣”。這曖昧的月夜,長安城就沉迷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聲中,而這種特別的“秋聲”,對思婦又是一種難耐的挑撥!耙黄、“萬戶”,寫光寫聲,似對非對,措辭自然而得詠嘆味。秋風,也是撩人愁緒的,“秋風入窗里,羅帳起飄蕩”,便是對思婦的第三重挑唆。月朗風清,風送砧聲,聲聲都是悼念玉關(guān)征人的蜜意。用“總是”二字,情思益見深長。這里,秋月秋聲與秋風織成渾成的境界,見境不見人,而人物卻似乎真的在,“玉關(guān)情”也很濃。評估說:“前四句是天壤間天生好句,被太白拾得!保ā对u比》)此情之濃,不可抑止,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婦的心聲:“何日平胡虜,良人罷遠征?”后代的某些人偏愛“蘊藉”,如田同之就曾說:“余竊謂刪去末二句作絕句,更覺渾含無盡!保ā段髌栽娬f》)實在未必是這樣!安恢柚{妙,聲勢出口心”(《大子夜歌》),大方天然,是民歌本質(zhì),底本不用成心應(yīng)用那種結(jié)結(jié)巴巴的用語。而從內(nèi)容上看,正如指出的“本閨情語而忽冀罷征”(《說詩?語》),使詩歌思維內(nèi)容大大深入,更具社會心義,表現(xiàn)出古代勞動聽民冀求能過跟平生涯的仁慈欲望。全詩伎倆猶如片子,有畫面,有“畫外音”。月照長安萬戶、風送砧聲、化入玉門關(guān)外荒寒的月景、插曲:“何日平胡虜,良人罷遠征!薄@是非常有象征的詩境,讀者須知,這種如同女聲合唱的“插曲”決未幾余,它是畫面的有機組成局部,在畫外也在畫中,它回腸蕩氣,沖動人心。因而,《秋歌》從正面寫到思情,而有不盡之情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yy-art.cn/shiju/86725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蘭陵王?柳 周邦彥
月出 佚名
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韓愈
滿江紅?寫懷 岳飛
惋惜一溪風月,莫教踏碎瓊瑤_全詩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