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(wǎng)-免費(fèi)提供各種記憶力訓(xùn)練學(xué)習(xí)方法!

蘇轍《廬山棲賢寺新修僧堂記》原文翻譯及賞析

編輯: 路逍遙 關(guān)鍵詞: 詩歌鑒賞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蘇轍《廬山棲賢寺新修僧堂記》原文

元豐三年,余得罪遷高安。夏六月,過廬山,知其勝而不敢留。留二日,涉其山之陽,入棲賢谷。谷中多大石,岌?相倚。水行石間,其聲如雷霆,如千乘車行者,震掉不能自持,雖三峽之險(xiǎn)不過也。故其橋曰三峽。渡橋而東,依山循水,水平如白練,橫觸巨石,匯為大車輪,流轉(zhuǎn)洶涌,窮水之變。院據(jù)其上流,右倚石壁,左俯流水,石壁之趾,僧堂在焉?穹骞质栉栌陂苌。杉松竹箭,橫生倒植,蔥?相糾。每大風(fēng)雨至,堂中之人,疑將壓焉。問之習(xí)廬山者,曰:“雖?山之勝,棲賢蓋以一二數(shù)矣。” 明年,長老智遷使其徒惠遷謁余于高安,曰:“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。瓦敗木朽,無以待四方之客,惠遷能以其勤力新之,完壯邃密,非復(fù)其舊,愿為文以志之!庇嗦勚,求道者非有飲食、衣服、居處之求,然使其飲食得充,衣服得完,居處得安,于以求道而無外擾,則其為道也輕。此古之達(dá)者所以必因山林筑室廬,蓄蔬米,以待四方之游者,而二遷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。夫士居于塵垢之中,紛紜之變,日進(jìn)于前,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。況乎深山之崖,野水之垠,有堂以居,有食以飽,是非榮辱不接于心耳,而忽焉不省也哉?孔子曰:“朝聞道,夕死可矣! 今夫騁鶩乎俗學(xué)而不聞大道,雖勤勞沒齒,余知其無以死也。茍一日聞道,雖即死無余事矣。故余因二遷之意,而以告其來者,夫豈無人乎哉! 四年五月初九日,眉陽蘇轍記。

蘇轍《廬山棲賢寺新修僧堂記》翻譯

元豐三年,我因獲罪被貶謫到高安。夏天六月,經(jīng)過廬山,明知它風(fēng)景優(yōu)美而不敢久留。停留兩天,從廬山南面登山,進(jìn)入棲賢谷。谷中有很多巨石,高聳相靠。水在石頭中間流動(dòng),聲音像雷霆,像千輛車疾馳,令人驚恐而不能自控,就連險(xiǎn)要的三峽也比不上。所以那橋叫“三峽”橋。過橋向東,依山沿水而行,只見流水平滑像白練。流水橫沖巨石,匯集而形成大車輪的形狀,回旋洶涌,窮盡水的各種變化。棲賢寺院建在流水的上游,右靠石壁,左臨流水。石壁的腳下,僧堂建在那里?穹骞质鹑缭谖蓍苌巷w舞。杉樹、松樹、竹子,枝葉橫生倒懸,青翠茂盛,相互交錯(cuò)。每當(dāng)大風(fēng)大雨來臨,僧堂中的人懷疑樹木將壓下來。向熟悉廬山的人詢問,他們說:“雖然這座山風(fēng)景優(yōu)美,但棲賢谷與寺大概是其中數(shù)一數(shù)二的啊!

第二年,長老智遷派他的徒弟惠遷到高安拜訪我,說:“我們的僧堂從開始修建至今天已經(jīng)六十年了。瓦木敗壞腐朽,沒有辦法來招待四方的客人,我能夠憑我的勤勞將它翻新,使它完好堅(jiān)固幽深,不再像它以前的樣子,希望您寫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!蔽衣犝f,求道者不在飲食、衣服、居住上有奢求,然而如果讓他飲食能夠充足,衣服能夠完好,居住能夠安穩(wěn),安心求道而沒有外在的干擾,那么他追求佛理就會(huì)容易些。這就是古代的通達(dá)之人必定會(huì)依山林建房屋、儲(chǔ)存蔬菜糧食來招待四方的游客的原因,也是智遷惠遷致力于此而堅(jiān)持不懈的原因啊。士人居住在塵世之中,每天遭遇紛亂繁雜的變化,而心中未曾一天忘記道。更何況身在深山之中,野水之邊,有房子可安居,有食物可吃飽,是非榮辱不在心頭耳邊縈繞,卻怎么可能不迅速明白呢!孔子說:“早晨明曉真理,縱然當(dāng)晚死去也值得了。”如今那些致力于俗學(xué)而不聞大道的人,即使勤勞終生,我知道他也沒有值得死的東西。如果某一天明曉道,即使馬上死去也沒什么遺憾了。因此我依著智遷惠遷的意愿,而把它告知那些后來者,難道真的沒有這樣的人嗎?

元豐四年五月初九,眉陽蘇轍作記。

蘇轍《廬山棲賢寺新修僧堂記》賞析

《廬山棲賢寺新修僧堂記》是北宋文學(xué)家、詩人、宰相蘇轍撰寫的小說,講述他被貶之后的生活

蘇轍的詩詞作品全集

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869248.html

相關(guān)閱讀:卞和泣玉翻譯 賞析 寓意
孟郊《老恨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沈括《隕石》原文翻譯
水滴石出魚可數(shù),林深無人鳥相呼
杜甫《謁文公上方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