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中唐詩人的《賦得古原草送別》
離離原上草,一歲一枯榮。
野火燒不盡,東風(fēng)吹又生。
遠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
又送天孫去,萋萋滿別情。
賞析
這是作者十六歲所作。原來只是訓(xùn)練應(yīng)試的習(xí)作,但因作得好,便成了他的成名作。據(jù)唐張固《幽閑宣傳》載:作者初進京城,攜訪問當(dāng)時的名士。顧借“居易”之名打趣說:“米價方貴,居亦弗易。”待讀其詩至“野火燒不盡,春風(fēng)吹又生”時,不禁大為贊美道:“道得個語,居即易矣!”遂廣為延譽。按“賦得體”的尺度,此詩之構(gòu)造堪稱謹嚴(yán)妥善:前四句寫“原上草”,后四句寫“舊道送別”。然而此詩之佳處遠不止于此。其為名作,實因意勝──夸獎一種堅強向上的性命精力。
這是一曲野草頌,進而是生命的頌歌。野草離離,生生不已。離離是成長的態(tài)勢;歲歲枯榮是其生命之律動進程,其意蘊是法則跟永恒。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淡中連續(xù)的。詩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燒,在覆滅與長生的壯烈對照中,驗證其生命力之頑強。野火焚燒象征生命之艱苦和考驗;春風(fēng)吹又生言其倔強不屈,執(zhí)著不移;侵古道、接荒城則言其無所不往,勢不可阻。詩的前四句側(cè)表現(xiàn)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;后四句著重表示其共時之美。如斯的野草,才有資歷成為宇宙間所有生命的象征,才領(lǐng)有值得人謳歌的生命意思。尾聯(lián)扣送別之意,“又”字暗示告別乃古今人事之所未免;別情如春草萋萋,亦人情世故。故前人有“王孫游兮不歸,春草生兮萋萋”(《楚辭?招山人》)之嘆,后人亦有“離恨恰如春草,更行更遠還生”(《清平樂》)之悲。
前人于此詩好評甚多!豆艢g堂集雜著》:“劉孝綽妹詩:‘落花掃更合,叢蘭摘回生’!只⊕吒,徑草踏還生’。此聯(lián)豈出自劉歟?……古人作詩,皆有所本,而脫化無限,非蹈襲也!薄冻煞ā罚骸安灰欢ㄓ猩钜,一種寬然有余地景象,便不同啾啾細聲,此大小家之別!
但亦有說此詩別有寄意者。《唐詩三百首》:“詩以喻君子也。打消不盡,得時即生,冒犯正路。文飾猥瑣,卻最易感人!薄对娋硿\說》:“誦此詩者,皆以為喻小人去之不盡,如草之滋蔓。作者正有此意,亦未可知。然取喻本無斷定,認為喻世道,則治亂輪回;以為喻天心,則貞元起伏。雖酷寒盛雪,而春意已萌。見仁見智,無所不可。”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87539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
秋風(fēng)秋雨愁煞人,寒宵獨坐心如搗_全詩賞析
云想衣裳花想容,東風(fēng)拂檻露華濃_全詩賞析
相見時難別亦難,春風(fēng)無力百花殘_全詩賞析
昨夜西風(fēng)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盡天邊路_全詩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