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南宋詩人的《卜算子?詠梅》
驛外斷橋邊,寂寞開無主。已是黃昏單獨愁,更著風和雨。
無意苦爭春,一任群芳妒。零落成泥碾作塵,只有香如故。
賞析
這首《卜算子》以“詠梅”為題,詠物寓志,表白了自己孤文雅潔的志趣。 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()以蓮花自喻一樣,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。曾經(jīng)稱頌梅花“雪虐風饕愈凜然,花中氣節(jié)最高堅”(《落梅》)。梅花如斯幽靜絕俗,出于眾花之上,可是“現(xiàn)在”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,破敗不堪的“斷橋”,做作是人跡罕至、寂寥荒寒、梅花也就倍受冷清了。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,也不是名園中的梅,而是一株成長在荒僻郊外的“野梅”。它既得不到應有的護理,更談不上會有人來觀賞。跟著四季的代謝,它默默地開了,又默默地凋零了。它形單影只,四顧茫然──有誰肯一顧呢,它可是無主的梅呵!凹拍_無主”一句,作者將自己的情感傾瀉在客觀風物之中,首句是景語,這句已是情語了。
日落黃昏,暮色朦朧,這孑然一身、無人過問的梅花,何以蒙受這凄涼呢?它只有“愁”──而且是“獨自愁”,這與上句的“寂寞”相響應。驛外斷橋、暮色、黃昏,底本已寂寞愁苦不堪,但更添凄風冷雨,孤苦之情更深一層。“更著”這兩個字力重千鈞,前三句似將梅花困苦處境描寫已至其但二句“更著風和雨”似一記重錘將前面的“極限”打得瓦解。這種愁苦好像無人能承受,至此感情渲染已達熱潮,然而只管環(huán)境是如此冷峻,它仍是“開”了。它,“萬樹寒無色,南枝獨占花”(道源);它,“萬花敢向雪中出,一樹獨先天下春”(楊維楨)。上闋四句,只言梅花處境惡劣、于梅花只作一“開”字,然而其頑強、堅強已不言自明。
上闋狀物寫景,刻畫了風雨中獨自綻開的梅花。 梅花長在偏遠的“ 驛外斷橋邊”,“寂寞開無主”,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種的,它寂寞地開放著。“已是黃昏徑自愁,更著風和雨”。在這樣的暮色黃昏中,獨自挺拔開放的梅花未免會有著伶丁無依的愁苦,更何況環(huán)境如此惡劣,風雨交加,倍受摧殘。這切實令人深深嘆氣。
下闋抒懷, 重要抒寫梅花的兩種美 德!盁o意苦爭春,一任群芳妒”,它的其一美德是樸素無華,不慕虛榮,不與百花爭春,在寒冬就孤傲矗立開放,它的與世無爭使它襟懷坦蕩,一任群花自去嫉妒!“零落成泥碾作塵,只有香如故”,它的其二美德是志節(jié)高貴,操守如故,就算淪落到化泥作塵的田地,還香氣仍舊。這多少句詞象征深長。作者作此詞時,正因力主對金用兵而受貶,因而他以“群花”喻當時官場中卑賤的君子,而以梅花自喻,抒發(fā)了雖歷盡艱苦,也不會阿諛奉承,而只會堅守節(jié)操的信心。這首詞以清爽的情調寫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,暗喻了自己的傲雪欺霜,筆致細膩,意味深雋,是詠梅詞中的絕唱。
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艱苦處境,它也確實還有“愁”。從藝術手法說,寫愁時作者不用人、詞人們那套習用的比方手法,把愁寫得像這像那,而是用環(huán)境、時間和自然現(xiàn)象來襯托。說:“詞有淡遠取神,只描取景物,而神致自由言外,此為高手!保ā掇ワL詞話》)就是說,作者描述這么多“景物”,是為了取得梅花的“神致”;“深于言情者,正在擅長寫景”(田同之《西圃詞說》)。上闋四句可說是“情景雙繪”。讓讀者從一系列景物中感觸到作者的特定環(huán)境下的心緒──愁。也讓讀者逐步踏入作者的心情。
下闋托梅寄志。梅花,它開得最早!叭f木凍欲折,孤根暖獨回”(齊已);“不知近水花先發(fā),疑是經(jīng)冬雪未消”()。是它迎來了春天。但它卻“無意苦爭春”。春天,百花盛開,爭麗斗妍,而梅花卻不去“苦爭春”,凌寒先發(fā),只有迎春報春的恥辱!翱唷闭撸质攀、拼命、努力也。從側面譏諷了群芳。梅花并非有意相爭,即便“群芳”有“妒心”,那也是它們本人的事件,就“一任”它們去嫉妒吧。在詞中,寫物與寫人,完整交錯在一起了。草木無情,花開花落,是天然景象。其中卻暗含著作者的可憐遭受揭穿了茍且茍安的那些人的無恥行動。說“爭春”,是暗喻人事;“妒”,則非草木所能有。這兩句表示出陸游性情孤高,決不與爭寵邀媚、奉承迎合之徒為伍的品德跟不畏讒毀、堅貞自守的??媚骨。
最后幾句,把梅花的“獨標高格”,再推動一層:“零落成泥碾作塵,只有香如故”。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、傍晚日落、風雨交侵等凄慘境遇。這句七個字四次抑揚:“零落”,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,梅花紛紜凋落了,這是第一層。落花委地,與泥水混淆,不辯何者是花,何者是泥了,這是第二層。從“碾”字,顯示出殘害者的無情,被摧殘者的悲涼境遇,這是第三層。成果呢,梅花被摧殘、被蹂躪而化作灰塵了。這是第四層?,梅花的運氣有如許悲慘,幾乎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。讀者已經(jīng)融入了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感情中。但作者的目標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,引起人們的同情;從寫作手段上來說,還是鋪墊,是蓄勢,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頂峰。雖說梅花凋落了,被踐踏成土壤了,被碾成塵灰了!爸挥邢闳绻省,它那“別有韻致”的香味,卻永遠“如故”,依然不屈從于寂寞無主、風雨交侵的要挾,只是盡自己之能,一絲一毫也不會轉變。即使是凋落了,化為“塵”了,也要“香如故”。
末句存在扛鼎之力,它振起全篇,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,風雨侵凌,凋殘零落,成泥作的悲涼、衰颯、悲戚,一股腦兒拋到九霄云外去了。恰是“末句想見勁節(jié)”(卓人月《詞統(tǒng)》)。而這“勁節(jié)”得以“想見”,正是因為該詞十分勝利地應用比興伎倆作者以梅花自喻,以梅花的天然代謝來形容自己,已將梅花人格化!霸伱贰保瑢崬楸戆鬃约旱乃季S感情,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入的印象,成為一首詠梅的杰作。
此文章主要表明了詠梅的高階情操,體現(xiàn)出詠梅剛強不屈的精力,值得讀者們的學習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87554.html
相關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