譯文:夜暮降臨,連綿的山巒在蒼茫的夜色中變得更加深遠。天氣寒冷,使這所簡陋的茅屋顯得更加清貧。
[出自] 劉長卿 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
日暮蒼山遠,天寒白屋貧。
柴門聞犬吠,風雪夜歸人。
【解釋】
夜暮降臨,連綿的山巒在蒼茫的夜色中變得更加深遠。天氣寒冷,使這所簡陋的茅屋顯得更加清貧。半夜里一陣犬吠聲把我驚醒,原來是有人冒著風雪歸家門!
【詞語解釋】
(1)芙蓉山主人:這里指作者投宿的人家。芙蓉山:地名,在今湖南寧鄉(xiāng)青山橋鎮(zhèn)。
(2)蒼山:青山。
(3)白屋:這里說的是詩人投宿的貧苦人家的住所。通常房頂用白茅覆蓋、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。
(4)犬吠:狗叫 !
(5)夜歸:晚上歸來。
(6)貧:清貧。
白屋:茅草屋。
【賞析】
這首詩用精煉的詩筆,描繪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、山家風雪人歸為主題的寒山夜宿圖。整首詩按照時間順序安排。上半是旅客山行夜宿,后半是主人夜半還家;上半全為所見,后面皆是所聞。平中有轉(zhuǎn),有起有伏,雖未直接抒情,但山野孤寂的羈旅情懷不寫自現(xiàn)。每句詩都構(gòu)成一幅獨立的畫面,彼此又都相互承接。詩中有畫,畫中有情。
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。前兩句,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。首句中“日暮”點明時間:傍晚。“蒼山遠”,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。青山遙遠迷蒙,暗示跋涉的艱辛,急于投宿的心情。下句“天寒白屋貧”點明投宿的地點。“天寒白屋貧”:主人家簡陋的茅舍,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。“寒”“白”“貧”三字互相映襯,渲染貧寒、清白的氣氛,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。
后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。“柴門聞犬吠”,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寢,忽從臥榻上聽到吠聲不止。“風雪夜歸人”,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吧。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,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。
這首詩用極其凝煉的詩筆,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、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。詩是按投宿的順序?qū)懴聛淼摹1磉_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。
賞析二:
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。
前兩句,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。首句“日暮蒼山遠”,“日暮”點明時間,正是傍晚。“蒼山遠”,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。青山遙遠迷蒙,暗示跋涉的艱辛,急于投宿的心情。次句“天寒白屋貧”點明投宿的地點。“白屋”,主人家簡陋的茅舍,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。“寒”“白”“貧”三字互相映襯,渲染貧寒、清白的氣氛,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。
后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。“柴門聞犬吠”,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寢,忽從臥榻上聽到吠聲不止。“風雪夜歸人”,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吧。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,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。
這首詩歷來解釋不同,主要分歧是在對“歸”的理解上。一種意見認為“歸”是詩人的來到,詩人在迷漫風雪中忽然找到投宿處,如“賓至如歸”一般。另一種意見是芙蓉山主人風雪夜歸。關(guān)鍵是詩人的立足點在哪里。前者,詩人是在“白屋”外,在風雪途中;后者,詩人在“白屋”內(nèi),或前兩句在屋外,后兩句在屋內(nèi)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885115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“詞源倒流三峽水,筆陣獨掃千人軍。”的意思及全詩鑒賞
“南風吹歸心,飛墮酒樓前”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
一剪梅?紅藕香殘玉簟秋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清照
“悠悠生死別經(jīng)年,魂魄不曾來入夢!钡囊馑技叭婅b賞
謁金門?楊花落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清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