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傳?蔡聲子論晉用楚村(襄公二十六年)原文及翻譯 左丘明
左傳?蔡聲子論晉用楚村(襄公二十六年)原文
初,楚伍參與蔡大師子朝友,其子伍舉與聲子相善也。伍舉娶于王子牟。王子牟為申公而亡,楚人曰:“伍舉實送之!蔽榕e奔鄭,將遂奔晉。聲子將如晉,遇之于鄭郊,班荊相與食,而言復(fù)故。聲子曰:“子行也,吾必復(fù)子!
及宋向戌將平晉、楚,聲子通使于晉,還如楚。令尹子本與 之語,問晉故焉,且曰:“晉大夫與楚孰賢?”對曰:“晉卿不如楚,其大夫則賢,皆卿材也。如妃押皮革,自楚往也。雖楚有材,晉實用之!弊幽驹唬骸胺颡殶o族姻乎?”對曰:“雖有,而用楚材實多。歸生聞之:善為國者,賞不僭而刑不濫。賞僭,則懼及淫人;刑濫,則懼及善人。若不幸而過,寧僭,無濫;與其失善,寧其利淫。無善人,則國從之!对姟吩唬骸酥仆,邦國殄瘁! 無善人之謂也。故《夏書》曰:‘與其殺不辜,寧失不經(jīng)!瘧质 善也!渡添灐酚兄唬骸毁圆粸E,不敢怠皇。命于下國,封建 厥福。’此湯所以獲天福也。古之治民者,勸賞而畏刑,恤民不倦。賞以春夏,刑以秋冬。是以將賞為之加膳,加膳則飫賜,此以知其勸賞也。將刑為之不舉,不舉則徹樂,此以知其畏刑也。 夙興夜寐,朝夕臨政,此以知其恤民也。三者,禮之大節(jié)也。有禮,無敗。今楚多淫刑,其大夫逃死于四方,而為之謀主,以害楚國,不可救療,’所謂不能也。子丁之亂,析公奔晉。晉人置諸戎車之殿,以為謀主。繞角之役,晉將遁矣,析公曰:‘楚師輕窕,易震蕩也。若多鼓鈞聲,以夜軍之,楚帥必遁!瘯x人從之,楚師宵潰。晉遂侵蔡,襲沈,獲其君,敗申、息之師于桑隧,獲申麗而還。鄭于是不敢南面。楚失華夏,則析公之為也。雍子之父兄譖雍子,君與大夫不善是也,雍子奔晉。晉人與之蓄,以為謀主。彭城之役,晉楚遇于靡角之谷,晉將遁矣,雍子發(fā)命于軍曰:‘歸老幼,反孤疾,二人役,歸一人。閱兵搜乘, 秣馬蓐食,師陳焚次,明日將戰(zhàn)。’行歸者而逸楚囚,楚師宵潰。 晉降彭城而歸諸宋,以魚石歸。楚失東夷,子辛死之”,則雍子之為也。子反與子靈爭夏姬,而雍害其事,子靈奔晉。晉人與之邢,以為謀主,捍御北狄,通吳于晉,教吳叛楚,教之乘車、 射御、驅(qū)侵,使其子狐庸為吳行人焉。吳于是伐巢,取駕,克棘,入州來,楚罷于奔命,至今為患,則子靈之為也。若敖之亂,伯賁之子賁皇奔晉。晉人與之苗,以為謀主。鄢陵之役,楚晨 壓晉軍而陳,晉將遁矣,苗賁皇曰:‘楚師之良,在其中軍王族而已。若塞井夷灶,成陳以當(dāng)之,欒、范易行以誘之,中行、二必克二穆,吾乃四萃于其王族,必大敗之!瘯x人從之,楚師大敗,王夷師僭,子反死之。鄭叛、吳興,楚失諸侯,則苗賁皇之為也!弊幽驹唬骸笆墙匀灰!甭曌釉唬骸敖裼钟猩跤诖苏。椒舉 娶于申公子牟,子牟得戾而亡,君大夫謂椒舉:‘女實遣之。’ 懼而奔鄭,引南望曰:‘庶幾赦余!’亦弗圖也。今在晉矣,晉 人將與之縣,以比叔向。彼若謀害楚國,豈不為患?”子木懼,言 諸王,益其祿爵而復(fù)之。聲子使椒逆之。
左傳?蔡聲子論晉用楚村(襄公二十六年)翻譯
當(dāng)初,楚國的伍參與蔡國太師子朝相友好,伍參的兒子伍舉 也與子朝的兒子聲子相友善。伍舉娶了王子牟的女兒做妻子,王子牟當(dāng)申邑長官后獲罪逃亡。楚國人說:“伍舉一定護送過他!蔽榕e逃亡到了鄭國,打算再逃亡到晉國。聲子要到晉國去,他在鄭國都城的郊外碰到了伍舉,兩個人把荊草鋪在地上坐著一起吃東西,談到了伍舉回楚國的事。聲子說:“您走吧,我一定要讓您回楚國。”
到了宋國的向戌來調(diào)解晉國和楚國的關(guān)系時,聲子到晉國去當(dāng)使節(jié),回國時到了楚國。楚國令尹子木同聲子談話,問起晉國的事,并且還問:“晉國的大夫和楚國大夫比誰更賢明些?”聲子回答說:“晉國的卿比不上楚國,但是它的大夫卻很賢明,都是做卿的人才。正像杞木、梓木和皮革,全是從楚國去的。雖然楚國 有人才,實際上卻是晉國在使用他們。”子木說:“難道晉國沒有同族和姻親當(dāng)大夫嗎?”聲子回答說:“雖然有,但是使用楚國的 人才的確很多。我聽說過:善于治理國家的人,賞賜不過分,刑罰不濫用。賞賜太過分,就怕賞賜到壞人頭上;濫用刑罰,則怕懲罰到了好人。如果不幸越過了限度,也寧愿賞賜過頭,而不要濫用刑罰;與其失去了好人,還不如有利于壞人。沒有好人,國家就會跟著遭殃!对?大雅.瞻印》中說:‘賢能的人沒有了,國家就將遭受危難。’這話說的就是國家沒有好人。所以《夏書》上 說:‘與其殺害無辜的人,寧可放過犯罪的人!@是擔(dān)心失去了好人。《詩?商頌?殷武》中說:‘不要過分不濫用,不可懈怠偷 閑懶,上天命令我下國,大力建樹福和祿。’《就是商湯獲得上天賜福的原因。古代治理百姓的人,喜歡賞賜而懼怕刑罰,為百姓 憂心而不知疲倦。賞賜在春天和夏天進行,刑罰在秋天和冬天進 行。因此,在將要行賞時要為它加餐,加餐后把多余的酒菜賜給奔命臣下,從這里可以知道他喜歡賞賜。將要用刑時則要減餐,減餐時要撤去進餐時的音樂,從這里可以知道他懼怕用刑。早起晚睡, 早晚親自上朝處理政事,從這里就可以知道他為百姓憂心。喜歡 賞賜、懼怕刑罰、為百姓分憂這三件事,是禮丁的大節(jié)。有了禮 丁就不會失敗,F(xiàn)在楚國經(jīng)常濫用刑罰,楚國大夫逃亡到四周的國家,成了那些國家的主要謀士,危害楚國,無法挽救和醫(yī)治,這就是說楚國不能任用賢人。子丁的叛亂,使析公逃到了晉國。晉國人把他安排在國君的戰(zhàn)車后面,讓他做主謀。繞角戰(zhàn)役,晉國準備逃跑,析公卻說:‘楚軍心里輕浮急躁,容易被動搖。如果多處同時發(fā)出擊鼓聲,趁夜色發(fā)動進攻,楚軍一定會逃走!瘯x國人聽從了析公的話,楚軍在夜里敗逃了。晉國接著侵襲蔡國,偷襲沈國,俘獲了沈國國君,在桑隧擊敗了申、息兩地的楚軍,抓住了為了楚國大夫申麗后回國。鄭國從此不敢向南親近楚國。楚國失去了中原諸侯的親附,這全是析公的主意。雍子的父親和哥哥誣陷 雍子,國君和大夫也不喜歡雍子,雍子就逃亡到了晉國。晉國人把畜邑封給他,讓他當(dāng)主謀。彭城一仗,晉軍和楚軍在靡角之谷遭遇,晉軍準備逃走,雍子卻向軍隊發(fā)布命令說:‘把年老的和年輕的人放回去,孤兒和有病的人回去,一家有兩人參戰(zhàn)的回去一個。精選兵士,檢閱兵車,喂飽戰(zhàn)馬,飽餐一頓,擺開陣勢,燒掉營帳,明天決戰(zhàn)!瘯x軍讓該回家的人走了,放走了楚軍戰(zhàn)俘, 結(jié)果楚軍夜里潰敗了。晉軍降服了彭城,把它還給了宋國,帶著俘獲的魚石回國。楚國失去了東方諸國的親附,子辛也為此被殺, 這都是雍子干出來的。子反和子靈爭奪夏姬,子反破壞了子靈的 婚事,子靈逃到了晉國。晉國人把邢邑封給他,讓他當(dāng)主謀,抵 御北狄,使吳國和晉國通好,教吳國背叛楚國,教吳國人乘戰(zhàn)車、 射箭、駕車、驅(qū)車進攻,派他的兒子狐庸擔(dān)任吳國的使者。吳國 便在這時攻打巢地,奪取駕地,攻克棘地,侵入州來,楚國疲于奔命,到現(xiàn)在吳國還是楚國的禍患,這都是子靈干出來的。若敖氏叛亂,伯賁的兒子賁皇逃亡到晉國。晉國人把苗地封給他,讓他當(dāng)主謀。鄢陵之戰(zhàn),楚軍早晨逼近晉軍并擺出陣勢,晉軍打算逃走,苗賁皇說:‘楚軍的精銳部隊只是中軍的王室親兵。如果填井平灶,擺開陣勢抵抗他們,欒書、士燮兩軍減縮行陣以引誘楚 軍,l 部B 琦和 至一定能戰(zhàn)勝子重和子辛,我們再集中兵力 從四面進攻他們的親兵,必定會把他們打得大敗!瘯x國人聽從了苗賁皇的話,楚軍大敗,楚王受傷,軍隊潰散,子反自殺。鄭國叛離,吳國興起,楚國失去了諸侯的親附,這都是苗賁皇干出來的!弊幽菊f:“這些都說對了。”聲子說:“現(xiàn)在還有比這些更厲害的。伍舉娶了申公王子牟的女兒做妻子,子牟獲罪而逃亡,國君和大夫們對伍舉說:‘確實是你讓他走的。’伍舉因為害怕逃到了鄭國,他伸長脖子望著南面說:‘但愿能赦免我!’但是楚國并 不考慮,F(xiàn)在伍舉在晉國,晉國人準備封給他縣邑。使他的爵祿可以和叔向相比。如果他來策劃危害楚國,難道不會成為禍患嗎?” 子木感到害怕,對楚王說了,楚王增加了伍舉的爵祿并讓他回到楚國。聲子讓椒去迎接伍舉。
左傳?蔡聲子論晉用楚村(襄公二十六年)賞析
自己的人才沒有為自己效勞,卻被敵手利用來挖自己的墻角, 危害自己,的確發(fā)人深省。這一篇專論“我材他用”的文字,顯得十分獨特,提出的問題值得我們好好思索。
人才出逃的根本原因,在統(tǒng)治集團內(nèi)部的勾心斗角,爾虞我詐。作為一國之君,不能正確運用賞罰手段,不講公平的原則,自然會造成自己內(nèi)部的分化。這一重大責(zé)任要由自己來承擔(dān),可以叫做自己種下的苦果自己嘗,怪不到別人。
當(dāng)然,實際當(dāng)中也可能出現(xiàn)敵手尋機主動來挖人才的情形,或者用利誘的手段,或者用離間的陰謀,比如現(xiàn)代間諜戰(zhàn)中常見的雙重乃至多重間諜。
不管是哪種情形,我們都可以看出人才在競爭中的重要價值和決定性作用。德國人奧本海姆出逃美國,使美國人造出了原子彈,從而掌握了在二戰(zhàn)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一張王牌。類似的事例還可以舉出很多。無論是在戰(zhàn)場上,還是在商場和科技競爭之中,一個優(yōu)秀人才往往可以使局面發(fā)生根本性的改變,使掌握和 使用人才的一方占制高點,掌握主動權(quán)和控制權(quán)。因此,競爭, 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才的競爭。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,無論在 古代,還是在現(xiàn)代,得人才者,得天下。
話說回來,自己的人才在嚴繪無情的競爭中被敵人利用,所造成的后果是十分可怕的。自己人最了解自己家的事,自己的長處、短處,自己的家底,自己的致命之處,全被了若指掌。這樣,就應(yīng)了“知己知彼,百戰(zhàn)不殆”這個古老的致勝原則。
敵手自己做不到的事,由自己人幫助他們做到了;敵人無法掌握的情況,輕而易舉地被掌握了。處于這樣的境地,哪有不敗的道理?人們常說,堡壘最容易從內(nèi)部攻破。自己人被他人、敵手利用,不也是一種從內(nèi)部攻破堡壘的方式嗎?
不懂得珍惜人才和使用人才的統(tǒng)治者,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愚蠢的統(tǒng)治者。如果不僅不懂得珍惜和使用人才,反而設(shè)置各種阻礙和網(wǎng)羅加害于人才,這樣的統(tǒng)治者便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,是自己在為自己挖掘墳?zāi)埂?a href='http://www.yy-art.cn/lishi/' target='_blank'>歷史上的這類悲劇不少,而在實際中人們又一再犯這樣的錯誤,的確讓人難以理解其中的原因。是嫉賢 妒能的心理在作祟?是懼怕能人對自己構(gòu)成威脅?是看不出人的 才能所在?是奉行“順我者昌,逆我者亡”的信條?是誤信了* 佞小人的讒言?還是根本就不把國家、百姓的興旺發(fā)達放在心上, 只圖個人的安樂淫逸?
愚蠢倒也罷了。國君愚蠢,而握有實權(quán)的臣子們不愚蠢,也可以混下去。并非愚蠢,而是誤中他人圈套,還可以諒解和補救。 既不愚蠢,也不是上當(dāng)受騙,而是玩弄權(quán)術(shù),專橫暴虐,有意陷害,這就是違背天意的自己作孽,活該遭受厄運。
能夠充分利用敵手的人才,來打擊敵手的要害部位,瓦解敵手的士氣和陣營,以子之矛,陷子之盾,可以算是天賜的福份,也是聰明智慧的表現(xiàn)。這當(dāng)中有機遇問題,也有敵手的愚蠢、過失。 殘暴而白白送上門來的時候,但是,最主要的是自己行得正,走得端,具有寬闊的胸襟,高尚的情操和德行,站在道義和真理一邊,人才才可能前來歸附。如果與對手同樣愚蠢、專橫、暴虐,誰會來歸附?得道多助,自身的優(yōu)勢所形成的強大吸引力,應(yīng)當(dāng)是 人才前來歸附的根本條件。
水往低處流,人往高處走。鳳凰總把高枝占。誰都不會效命于無德無才、貪婪自私的主子。除了吸引力之外,還要懂得珍惜和使用人才。優(yōu)厚的禮遇必不可少,只講道義不講實惠肯定也是不行的。委以重任的信任,更能使被使用者心里踏實。既然要用,就放心大膽地用;如果心存疑慮,不如不用。古人說,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。這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用人成功了,事情也就成功了一半。
人才難得,優(yōu)秀的人才更難得。自己的人才不要輕易放走,對手送上門來的人才一定要牢牢抓住。成功的統(tǒng)治者總是這樣做的。
左丘明《左傳》左傳簡介 左傳全文 左傳譯文及翻譯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885136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戰(zhàn)國策?韓三?張丑之合齊楚講于魏
三十六計之走為上計第三十六計
憂郁_詩歌鑒賞
杜甫《上白帝城(公孫述僭位于此,自稱白帝)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杜甫《春日戲題惱郝使君兄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