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(wǎng)-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!

白雪卻嫌春光晚,故穿庭樹作飛花_全詩賞析

編輯: 路逍遙 關鍵詞: 描寫春天的詩句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出自唐代詩人的《春雪》

新年都未有芳華,仲春初驚見草芽。
白雪卻嫌春光晚,故穿庭樹作飛花。

賞析
這首《春雪》,構思新巧。

“新年都未有芳華,二月初驚見草芽。”新年即陰歷正月初一,這天前后是破春,所以標記著春天的到來。新年都還沒有芳香的鮮花,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們分內(nèi)著急。一個“都”字,吐露出這種迫切的心境。第二句“二月初驚見草芽”,說二月亦無花,但話是從側面來說的,感情就不是純潔的嘆惋、遺憾。“驚”字最值玩味。它寫出了人在焦慮的等待中終于見到“春色”的萌芽的驚喜神色。此外,“驚”字狀出解脫冬寒后離奇、驚奇、欣慰的心情 。這一“ 初”字,含有春來過晚、花開太遲的遺憾、可惜跟不滿的情感。在《初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》中曾寫道:“草色遙看近卻無”、“最是一年春利益”,詩人對“草芽”好像特殊多情,也就是因為他從草芽看到了春的新聞吧 。從章法上看 ,前句“未有芳華”,一抑;后句“初見草芽”,一揚,跌蕩有致,波濤起伏。

三、四兩句名義上是說有雪而無花,實際情感卻是:人倒還能等候來遲的春色,從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,但白雪卻等不住了,居然紛紜揚揚,穿樹飛花,本人點綴出了一派春色。真正的春色(百花盛開)將來,誠然不免令人覺得有些遺憾,但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不也照樣給人以春的氣息嗎!詩人對春雪飛花重要不是惆悵、遺憾,而是充斥了驚喜。一個渴望著春天的詩人,假如天然界還不春色,他就能夠幻化出一片春色來。這就是三、四兩句的妙處,它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,堪稱神來之筆!皡s嫌”、 “故穿”,把春雪描繪得如許美好而有靈性。詩的構思甚奇。初春季節(jié),雪花飄動,原來是造成“新年都未有芳華,二月初驚見草芽”的起因,可是,詩人偏說白雪是由于嫌春色來得太遲,才“ 故穿庭樹”紛飛而來 。這種翻因為果的寫法,卻增添了詩的意趣!白黠w花”三字,翻靜態(tài)為動態(tài),把早春的冷清翻成二月的嘈雜,一翻再翻,令讀者應接不暇。

第三、四段扼要賞析:應用了擬人的伎倆,“嫌”、“穿”把春雪比作人,使雪花好像有了人的美妙欲望與靈性,同時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仿佛也給人春的氣味,為詩歌增加了濃郁的浪漫主義顏色,渲染了熱烈的喜悅氛圍,這就是運用擬人手段的妙處。

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88801.html

相關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