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(wǎng)-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!

“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。”--王安石《元日》全詩翻譯

編輯: 路逍遙 關鍵詞: 經(jīng)典詩句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。
[譯文] 爆竹聲聲宣告舊的一年已經(jīng)過去,浩蕩春風將暖意吹進了屠蘇美酒。
[出自] 北宋 王安石 《元日》

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。
千門萬戶??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。





[注釋]
1. 元日:農(nóng)歷正月初一。
2. 一歲除:一年過去了。
3. 屠蘇:屠蘇酒。古時候的風俗,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蘇草泡酒,吊在井里,元旦取出來,全家老小朝東喝屠蘇酒。全句說,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(意思是 說,喝了屠蘇酒,暖洋洋地感覺到春天已經(jīng)來了)。
4.??:光輝燦爛。全句說,初升的太陽照遍了千家萬戶。
5. 總把新桃換舊符:總拿新門神換掉了舊門神。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,古時候逢到新年,家家戶戶都用兩塊桃木板子,畫上兩個神像,掛在大門上,說是可以驅(qū)除魔鬼。

譯文:
1: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,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。人們飲美味的屠蘇酒時,又有和暖的春風鋪面而來,好不愜意!天剛亮時,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,換上新桃符,迎接新春。
2:在爆竹聲中送走了一年,在送暖的春風中,闔家歡飲屠蘇美酒。在守夜中,千家萬戶迎來了??紅日,然后,用新的桃符來換去舊符。
3:鞭炮響轉眼間一年已過,
屠蘇酒暖心房春風吹拂。
旭日升千門萬戶多明亮,
人人用新桃符換舊桃符。



賞析:
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、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,抒發(fā)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。
首句“爆竹聲中一歲除”,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,迎來新年。起句緊扣題目,渲染春節(jié)熱鬧歡樂的氣氛。次句“春風送暖入屠蘇”,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,開懷暢飲屠蘇酒。第三句“千門萬戶??日”,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。用“??”表現(xiàn)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,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。結“總把新挑換舊符”,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,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。“桃符”是一種繪有神像、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。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,換上新桃符。“新桃換舊符”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,形象地表現(xiàn)了萬象更新的景象。
王安石既是政治家,又是詩人。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(nèi)容。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,抒寫自己執(zhí)政變法,除舊布新,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。
全詩文筆輕快,色調(diào)明朗,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,確是一首融情入景,寓意深刻的好詩。

二:
王安石《元日》(龍書本作《除日》)可以視為寫元旦的詩詞中之翹楚。他不僅將除夕與元日的宋代風俗記錄在案,寫出唐宋時代除歲迎新的景況,而且表達了自我的哲學觀念:“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(一作東)風送暖入屠蘇。千門萬戶日童日童日,總把(一作爭插)新桃換舊符”,說在爆竹聲中送走了一年,在送暖的春風中,闔家歡飲屠蘇美酒。屠蘇酒,是用屠蘇草浸泡的酒,當時民俗,在正月初一時,家家按照先幼后長的次序飲屠蘇酒,唐人盧仝《除夜》詩說:“殷勤惜此夜,此夜在逡巡。燭盡年還別,雞鳴老更新。……明日持杯處,誰為最后人”;宋人蘇轍《除日》詩說:“年年最后飲屠蘇,不覺年來七十余”,兩詩都提及長者最后飲酒的風俗。飲酒大概是子夜時分剛剛進入新年的那一刻開始的。屠蘇,也名“屠酥”“酴酥”,古代元日飲酒屠蘇的風俗,之所以在元日飲屠蘇酒,是因為一個傳說,或說是一個故事:“俗說屠蘇乃草庵之名。昔有人居草庵之中,每歲除夜遺閭里一藥貼,令囊浸井中,至元日取水,置于酒樽,合家飲之,不病瘟疫。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姓名,但曰屠蘇而已。”(唐韓諤《歲華紀麗》一《元日》:“進屠蘇”注)王安石詩中的后兩句說,在守夜中,千家萬戶迎來了??紅日,然后,用新的桃符來換去舊符。桃符,又涉及另外一個風俗:相傳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,其下有神荼、郁?二神,能食百鬼。因此,才有用桃木板畫二神于門上以驅(qū)鬼避邪的風俗!肚G楚歲時記》:“正月一日,帖畫雞戶上,懸葦索于其上,插桃符其旁,百鬼畏之。”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書寫聯(lián)語,其后改書于紙,演變成為后來的春聯(lián)。陸游有詩:“半盞屠蘇猶未舉,燈前小草寫桃符”(《除夜雪》),正是這種風俗的生動記載。
當然,作為大政治家、哲學家的王安石,其寫作此詩的目的,并不是單純地記錄宋代的春節(jié)民俗,而是表達了他除舊革新的政治理想。從王安石其他優(yōu)秀詩作來看,傳達那種變化之美,革新之美,以及那種不為世人理解的孤獨之美,也確乎是其主要的詩意表達,如“飛來峰上千尋塔,聞說雞鳴見日升”(《登飛來峰》)的對于日升新日的禮贊,“春風又綠江南岸”中“綠”的動感和春天的歡呼,“春色惱人眠不得,月移花影上闌干”(《夜直》)中的那種靜態(tài)美中的動態(tài),以及“今人未可非商鞅,商鞅能令政必行”(《商鞅》)的對于商鞅政治變革的贊美等,無不如是 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888547.html

相關閱讀:“嶺水爭分路轉迷,桄榔椰葉暗蠻溪。”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
月上瓜洲?寓烏夜啼南徐多景樓作原文_翻譯和賞析_張輯
停車坐愛楓林晚,霜葉紅于二月花
“秋山起暮鐘,楚雨連滄海”的意思及全詩賞析
描寫馬的古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