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(wǎng)-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(xùn)練學(xué)習(xí)方法!

“為誰醉倒為誰醒?到今猶恨輕離別。”的意思及全詞翻譯賞析

編輯: 路逍遙 關(guān)鍵詞: 經(jīng)典詩句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“為誰醉倒為誰醒?到今猶恨輕離別。”
出自南宋詞人呂本中《踏莎行·雪似梅花》
雪似梅花,梅花似雪。似和不似都奇絕。惱人風(fēng)味阿誰知?請君問取南樓月。
記得去年,探梅時節(jié)。老來舊事無人說。為誰醉倒為誰醒?到今猶恨輕離別。

注釋
①雪似梅花:唐東方虬《春雪》:“春雪滿空來,觸處似花開。”
②梅花似雪:古樂府:“只言花似雪,不悟有香來。”
③阿誰:誰,何人。
④去年:往年。

參考譯文
這雪像梅花一樣潔白,那梅花又像雪一般晶瑩,無論是像,還是不像,都是一樣的絕美?蛇@絕美的雪與梅,卻勾起我的愁思。這愁思,有誰能知道呢?只有南樓上的明月是我的見證。
記得往年,也是這樣時節(jié),我卻是和你一起踏雪尋梅,那明月照著我們倆,時間流逝,人亦漸老,事也成了舊事,沒人再提了!我醉了又醒,醒了又醉,卻是為了誰?唉,直到現(xiàn)在,我還在悔恨,悔恨當(dāng)初那樣輕易地離開了你!

賞析:
《踏莎行·雪似梅花》是南宋詞人呂本中的作品。詞中作者借梅懷人,花魂雪魄,冰清玉潔,渾然相似,對此佳景,更惹相思。因此探梅時節(jié),不禁對景追憶往事,遂別有一番惱人風(fēng)味縈繞于心。詞寫別恨,情從景生,天然渾成,兩闋的末句尤為警策。

詞的上片以“似”與“不似”寫梅與雪交相輝映的奇絕之景。梅花與飛雪同時的情景之下,寫梅往往說到雪,以雪作背景。唐代齊己《早梅》:“前村深雪里,昨夜一枝開。”宋代陸游《梅花》絕句:“聞道梅花坼曉風(fēng) ,雪堆遍滿四山中 。”正因為梅與雪同時,加之梅花與雪花有相似之處,詩人便常常將它們聯(lián)系起來。唐代張謂《早梅》詩說它們形似難辨 :“一樹寒梅白玉條,迥臨村路傍溪橋。不知近水花先發(fā),疑是經(jīng)冬雪未銷 。”而宋代王安石則從另一角度表現(xiàn)其不似,《梅花》詩云:“墻角數(shù)枝梅,凌寒獨自開。遙知不是雪,為有暗香來 。”梅花和雪花形相似、色相近,而質(zhì)相異,神相別,因而在本詞中詞人在寫了“雪似梅花,梅花似雪”之后,即拔起一筆 :“似和不似都奇絕”。“似”是言色,“不似”則言香 。在朦朧月色之中,雪白梅潔,暗香浮動,這確實是種奇妙的境界。
  月下奇景,本應(yīng)是令人賞心悅目的,可是詞人認(rèn)為是“惱人”的。“惱人”即“撩人”,此解釋在詩詞中屢見不鮮。會撩撥起人的心事的原因詞人沒有直接回答,只是含糊地說 :“惱人風(fēng)味阿誰知?請君問取南樓月。”詞人在此處設(shè)下了懸念,令人揣想。
江淹《恨賦》中名句 :“春草碧色,春水淥波。送君南浦,傷如之何 ?”李白《淥水曲》:“淥水明秋日,南湖采白?。荷花嬌欲語,愁殺蕩舟人 。”此詩說的是送行時看到春草如茵,綠水如染,正是此春光反而增加了詩人的惆悵。李詩說的是姑娘在湖上采?,秋日明麗、荷花紅艷,但此景不使人歡,反叫人愁,這是因為心中本有事,見了這樂景則與她心情抵觸不入,反而觸景添愁。

詞的下片則點明詞人心事的由來:“記得去年,探梅時節(jié)。老來舊事無人說 。”原來是去年梅花開放時節(jié),曾同情人共賞梅花,南樓之月可作見證,而今與情人離別了,風(fēng)物依舊,人事已非,詞到結(jié)句時才點明詞人為什么別來頻醉頻醒,是為了“輕離別 ”的“恨 ”。整首詞先設(shè)下重重迷障,層層云翳,然后驅(qū)霧排云,露出了本意這樣使讀者從深深的困惑中明白過來,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。

“言情之詞,必藉景色映托,乃具深婉流美之致。”(吳衡照《蓮子居詞話》卷二)呂本中這首《踏莎行》見雪興懷,睹梅生情,登樓抒感,對月寄慨,把離別恨委婉道出,有著一種朦朧美。這種朦朧美不同于明快之美,但也不是晦澀。如果一首詞讓人感到不知所云,百思不解,那就失卻了意義。這種詞沒有朦朧美,而是晦澀。朦朧美如霧中之花,紗后之女,初看不清楚,細(xì)辨可見其形態(tài),這種境界給人一種含蓄美。這首詞的題旨全靠最后一句“ 到今猶恨輕離別”點出。藝術(shù)手法確如畫龍,在云彩翻卷之中,東現(xiàn)一鱗,西露一爪,最后見首點睛,因而使畫中之龍既顯得體態(tài)矯健,又透出十分神韻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892617.html

相關(guān)閱讀:沈德潛《游虞山記》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
關(guān)于奉獻精神的詩句
無故尋愁覓恨
“云布長天龍勢逸,風(fēng)高秋月雁行齊!钡囊馑技百p析
“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!钡囊馑技叭姺g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