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漢書?廉范傳原文及翻譯
后漢書?廉范傳原文
廉范字叔度,京兆杜陵人也,趙將廉頗之后也。漢興,以廉氏豪宗,自苦陘徙焉。世為邊郡守,或葬隴西襄武,故因仕焉。曾祖父褒,成、哀間為右將軍,祖父丹,王莽時為大司馬庸部牧,皆有名前世。范父遭喪亂,客死于蜀漢,范遂流寓西州。西州平,歸鄉(xiāng)里。年十五,辭母西迎父喪。蜀郡太守張穆,丹之故吏,乃重資送范,范無所受,與客步負(fù)喪歸葭萌。載船觸石破沒,范抱持棺柩,遂俱沉溺,眾傷其義,鉤求得之,療救僅免于死。穆聞,復(fù)馳遣使持前資物追范,范又固辭。歸葬服竟,詣京師受業(yè),事博士薛漢。京兆、隴西二郡更請召,皆不應(yīng),永平初,隴西太守鄧融備禮謁范為功曹,會融為州所舉案,范知事譴難解,欲以權(quán)相濟,乃托病求去,融不達(dá)其意,大恨之。范于是東至洛陽,變名姓,求代廷尉獄卒。居無幾,融果征下獄,范遂得衛(wèi)侍左右,盡心勤勞。融怪其貌類范而殊不意,乃謂曰:“卿何似我故功曹邪?”范訶之曰:“君困厄瞀亂邪!”語遂絕。融系出因病,范隨而養(yǎng)視,及死,竟不言,身自將車送喪致南陽,葬畢乃去。
后辟公府,會薛漢坐楚王事誅,故人門生莫敢視,范獨往收斂之。吏以聞,顯宗大怒,召范入,詰責(zé)曰:“薛漢與楚王同謀,交亂天下,范公府掾,不與朝廷同心,而反收斂罪人,何也?”范叩頭曰:“臣無狀愚戇,以為漢等皆已伏誅,不勝師資之情,罪當(dāng)萬坐。”帝怒稍解,問范曰:“卿廉頗后邪?與右將軍褒、大司馬丹有親屬乎?”范對曰:“褒,臣之曾祖;丹,臣之祖也。帝曰:“怪卿志膽敢爾!”因貰之。由是顯名。
舉茂才,數(shù)月,再遷為云中太守。會匈奴大入塞,烽火日通。故事,虜入過五千人,移書傍郡。吏欲傳檄求救,范不聽,自率士卒拒之。虜眾盛而范兵不敵。會日暮,令軍士各交縛兩炬,三頭火,營中星列。虜遙望火多,謂漢兵救至,大驚。待旦將退,范乃令軍中蓐食,晨往赴之,斬首數(shù)百級,虜自相轔藉,死者千余人,由此不敢復(fù)向云中。
后頻歷武威、武都二郡太守,隨俗化導(dǎo),各得治宜。建中初,遷蜀郡太守,其俗尚文辯,好相持短長,范每厲以淳厚,不受偷薄之說。成都民物豐盛,邑宇逼側(cè),舊制禁民夜作,以防火災(zāi),而更相隱蔽,燒者日屬。范乃毀削先令,但嚴(yán)使儲水而已。百姓為便,乃歌之曰:“廉叔度,來何墓?不禁火,民安作。平生無襦今五绔。”在蜀數(shù)年,坐法免歸鄉(xiāng)里。范世在邊,廣田地,積財粟,悉以賑宗族朋友。
肅宗崩,范奔赴敬陵。時廬江郡掾嚴(yán)麟奉章吊國,俱會于路。麟乘小車,涂深馬死,不能自進(jìn),范見而愍然,命從騎下馬與之。不告而去。麟事畢,不知馬所歸,乃緣蹤訪之。或謂麟曰:“故蜀郡太守廉叔度,好周人窮急,今奔國喪,獨單是耳!摈胍嗨芈劮睹詾槿,即牽馬造門,謝而歸之。世伏其好義,然依倚大將軍竇憲,以此為譏。卒于家。
初,范與洛陽慶鴻為刎頸交,時人稱曰:“前有管、鮑,后有慶、廉。”鴻慷慨有義節(jié),位至瑯邪、會稽二郡太守,所在有異跡。
論曰:“張堪、廉范皆以氣俠立名,觀其振危急,赴險厄,有足壯者?爸R財,范之忘施,亦足以信意而感物矣。若夫高祖之召欒布,明帝之引廉范,加怒以發(fā)其志,就戮更延其寵,聞義能徙,誠君道所尚,然情理之樞,亦有開塞之感焉。
后漢書?廉范傳翻譯
廉范字叔度,京兆郡杜陵縣人,趙將廉頗的后代。漢朝建立后,因為廉氏是一個大宗族,就把他從苦陘縣遷到杜陵。世代為邊塞郡守,祖先有的就葬在隴西襄武,所以后代就在隴西出仕。曾祖父廉褒,成帝哀帝時為右將軍。祖父廉丹,王莽時為大司馬庸部牧,都有名于前世。廉范的父親遭逢喪亂,客死于蜀漢,廉范因此流寓西州。西州平定后,回到鄉(xiāng)里。十五歲時,辭別母親到西州迎接父喪。蜀郡太守張穆,是廉范祖父廉丹的舊屬,以重資送給廉范,廉范沒有接受,與賓客徒步負(fù)父喪回葭萌。載棺柩的船觸石破沉,廉范抱著棺柩,一起沉溺水中。眾人哀其孝義,用鉤將他救起,經(jīng)過療養(yǎng)救護(hù)得以不死。張穆聽說,再派使者帶著前次送給廉范的錢物追到廉范,廉范再次固辭。把父靈柩運回安葬,服喪完畢,再去京師學(xué)習(xí),從博士薛漢學(xué)。京兆、隴西二郡爭著請他,廉范都不答應(yīng)。
永平初年,隴西太守鄧融備了禮品請廉范做他的功曹,恰好這時鄧融被州里檢舉犯有罪案,廉范知道他的罪案難以解脫,想用權(quán)謀幫他。假稱有病請假離去,鄧不理解廉范的心意,非常怨恨他。廉范于是東到洛陽,改名換姓,請求代理廷尉獄卒。沒過多久,鄧融果然被捕入獄,廉范得以衛(wèi)侍左右,盡心勤勞。鄧融奇怪他的面貌像廉范,不解是什么原因,就探問說“:你為什么像我以前的功曹呢?”廉范斥責(zé)說“:你在困境中眼睛發(fā)花了吧!”不再答理他的話了。鄧融因又困又病獲得出獄,廉范隨他為療養(yǎng)護(hù)理,到鄧融死,一直沒有說這件事。還親自用車送鄧融靈柩歸葬南陽,葬畢才離去。后來辟召入公府,恰逢薛漢因楚王英謀反事牽連被殺,薛漢的故舊學(xué)生都不敢去看,廉范獨身前去收殮薛漢尸體。官吏們向上報告,顯宗大怒,召廉范入見,詰責(zé)說:“薛漢與楚王同謀造**,交亂天下,你是府掾,不與朝廷同心,反而去收殮罪犯尸體,這是為什么?”廉范叩頭說“:臣愚戇無行,認(rèn)為漢等都已伏法,老師之情不可忘,罪當(dāng)萬死!钡叟瓪馍越猓瑔柫墩f“:你是廉頗的后代嗎?與故右將軍廉褒、大司馬廉丹有關(guān)系嗎?”廉范回答說“:褒是臣的曾祖父,廉丹是臣的祖父哩。”帝說“:難怪你的志氣膽識敢這樣哩!”因而赦免了他的罪,從此廉范的名氣更加顯著了。被舉為秀才,幾個月以后,再遷為云中太守。恰逢匈奴大規(guī)模侵犯邊塞,烽火臺成天發(fā)出警報。按舊例,進(jìn)犯的敵人超過五千,就要向鄰郡發(fā)信。官吏們想向鄰郡傳檄求救,廉范不聽,自己率士卒抵拒。敵軍眾多,廉范兵抵抗不住。黃昏時,廉范命令軍士每人捆扎兩個火炬,把火炬捆成十字形狀,點燃三個炬頭,手持一端,營中像星星羅列。敵軍看到火炬多,以為是漢救兵到了,大驚。想等待天亮后退走,廉范令軍士乘夜飽食,天亮發(fā)起追擊。斬首數(shù)百級,匈奴兵自相踐踏,死者千余人,從此不敢再犯云中。以后又歷任武威、武都二郡太守,根據(jù)民情風(fēng)俗進(jìn)行教化誘導(dǎo),都治理得很好。
建初中,遷任蜀郡太守,蜀中風(fēng)俗喜尚文辭辯論,互相爭論長短,廉范每每以淳厚勉勵他們,不要受輕薄茍偷風(fēng)氣的影響。成都民物豐富,城鎮(zhèn)民宅迫窄相連,以前禁止市民夜間操作,為了防止火災(zāi),但是,市民晚上還是互相隱蔽偷偷地干活,以至?xí)r常發(fā)生火災(zāi)。廉范于是廢除先令,只是嚴(yán)格規(guī)定要儲足防火用水而已。百姓以為便利,乃為之歌說:“廉叔度,來何暮?不禁火,民安作,平生無短襖,今有五條褲!痹谑駭(shù)年,因犯法被免官還鄉(xiāng)。廉范世代在邊,有許多田地,積蓄了不少錢財糧食,都用來賑濟家族朋友。肅宗死,廉范奔赴敬陵。當(dāng)時廬江郡掾嚴(yán)麟奉章吊國喪,在路上相遇。嚴(yán)麟乘小車,因泥深馬死,不能前進(jìn)。廉范見了很同情,命從騎下馬給嚴(yán)麟,不告而去。嚴(yán)麟辦完事,不知把馬還給誰好,就沿著廉范的行蹤查訪。有人告嚴(yán)麟說:“故蜀郡太守廉叔度,喜歡周濟人們緊急困難,今你奔國喪,一定是他做的!眹(yán)麟也久聞廉范的名氣,以為對,就牽著馬到廉范家,感謝他并歸還他的馬。世上的人都仰慕他的好義,只是依倚大將軍竇憲,有人譏笑。死在家中。
起初,廉范與洛陽慶鴻為刎頸之交,當(dāng)時人們稱贊說:“前有管仲鮑叔,后有慶鴻廉范。”慶鴻慷慨有忠義節(jié)氣,位至瑯?、會稽二郡太守,所在之處有異常事跡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914982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孔子過泰山側(cè)翻譯
李白《送友人》原文及翻譯賞析
班婕妤《搗素賦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幾次細(xì)思量,情愿相思苦
杜甫《畏人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