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詩人的《日日》
日日春景斗日光,山城斜路杏花香。
幾時心緒渾無事,得及游絲百尺長?
賞析
善于抒寫日常生涯中某種微妙的意感觸。這首小詩,寫的就是春光爛漫所引起的一種難以名狀的情感。題一作“春光”。
第一句語、意都顯得有些獨(dú)特。春光,泛指春天明媚妍麗、富于性命力的氣象;而春天的麗日艷陽,原來就是使所有做作景象出現(xiàn)出殘暴顏色跟勃勃活力。說“春光斗日光”,好像不大輕易懂得。但詩人對艷陽照射下一片爛漫春光的奇特感想,卻恰是借“斗”字活潑地表現(xiàn)出來。麗日當(dāng)空,春光爛漫,在詩人的感到中,正像是春光與日光斗麗競妍。著一“斗”字,將雙方互爭雄長的意態(tài),方興未艾的趨勢,以及天地高低流溢著的熱鬧氛圍全部傳出。作者《霜月》說:“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嬋娟!睂⑶镆顾陆惠x的風(fēng)景設(shè)想為霜月之神競艷斗妍,所表現(xiàn)的境界雖和“春光斗日光”有別,而“斗”字的表現(xiàn)力則同樣出色。不外“春光斗日光”似乎還有另一層意蘊(yùn)。日光,既指艷陽春日,又兼有時間之意。面前這爛漫紛呈的春光又仿佛日日與時光的腳步比賽,力求在這美妙的時光尚未消失之前浮現(xiàn)出它的全體美艷。這后一層意蘊(yùn),自身就包括著韶光易逝的些微惆悵,暗示下辭意緒的紛擾不寧。
第二句實(shí)寫春光,微寓心緒。山城斜路之旁,杏花開得旺盛。在艷陽映射下,飄散出陣陣芬芳。杏花的特色,是花開得特殊繁榮,最能體現(xiàn)春光的爛漫,但眺望時這一片繁花卻微呈白色。這種色感又很容易觸動春日的無名惆悵。所以這“山城斜路杏花香”的風(fēng)物描述中所流露的,便不僅僅是對爛漫春光的沉醉,而且包含著一種難以言狀的繚亂不寧的無聊賴的心緒。
三、四兩句由這種龐雜微妙的意緒進(jìn)一步引出“心緒渾無事”的企盼:什么時候才干使心緒解脫眼前這種繚亂不安的狀態(tài),可能像這百尺晴絲一樣呢?游絲是春天飄揚(yáng)在晴空中的一種細(xì)絲。作為春天富于特點(diǎn)的景象,它曾經(jīng)被很多詩人重復(fù)刻畫過,如“百尺游絲爭繞樹”(《長安古意》)、“落花游絲白日靜”(《題省中壁》),或裝點(diǎn)熱烈的氣氛,或渲染閑靜的境界。但用作這樣的比喻,卻是李商隱的個人獨(dú)創(chuàng)。錢鐘書先生在談到“曲喻”這一修辭伎倆時曾指出:“我國詩人中“以玉溪最為擅此,著墨無多,韻味特遠(yuǎn)。……‘幾時心緒渾無事,得及游絲百尺長’,執(zhí)著緒字,雙關(guān)出百尺長絲也”(《談藝錄》)。心緒,是對于人的心理情感的形象概念!靶木w渾無事”的境界,難以直接形容描繪。詩人應(yīng)用“緒”字含有絲緒的意思這一點(diǎn),將抽象的心緒在意念中形象化為有形的絲緒,而后又從絲緒再引出詳細(xì)的游絲。這樣輾轉(zhuǎn)相引,喻體似離本體很遠(yuǎn),但讀來卻感到曲盡其妙。
由于晴空中裊裊飄拂的百尺游絲,不僅形象地表示了“心緒渾無事”時的輕松安閑、容與得意,而且維妙維肖地表現(xiàn)出一種心靈上近乎真空的狀態(tài),一種在心靈失重狀況下無所依靠的奧妙感觸。再加上這“游絲百尺長”的比方就從眼遠(yuǎn)景中信手拈來,所以更顯得天然渾成,情境妙合!岸嗌贂r”、“得及”,凸起了詩人對“心緒渾無事”的企盼,又反過來烘托出了現(xiàn)時紛亂不安的心境。
詩歌中個別句子表白一時觸發(fā)的微妙感受,比擬常見;整首詩專寫這種感受的卻未幾見。因爾后者往往被人們泥解、實(shí)解。如這首詩,注家們就有“虛度春光”、“客子倦游”一類的理解。而這樣闡釋往往使全詩語妙全失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91600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
卷絮風(fēng)頭寒欲盡。墜粉飄紅,日日香成陣_全詩賞析
微雨過,小荷翻,榴花開欲燃_全詩賞析
柳色黃金嫩,梨斑白雪香_全詩賞析
亂點(diǎn)碎紅山杏發(fā),平鋪新綠水蘋生_全詩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