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幽州臺歌①
前②不見古人,
后不見來者。
念③天地之悠悠④,
獨愴然⑤而涕⑥下!
??唐?陳子昂⑦
解釋①幽州:古十二州之一,現(xiàn)今北京市。幽州臺:即戰(zhàn)國時代燕昭王所建的黃金臺。建筑黃金臺用于招納賢才,因燕昭王將黃金置于其上而得名。
②前:向前看。
③念:想到。
④悠悠:形容時光的長遠(yuǎn)跟空間的寬大。
⑤愴然:悲傷,凄惻。
⑥涕:古時指眼汨。
⑦陳子昂(公元659-700年),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屬四川)人。唐代文學(xué)家,初唐詩文改革人物之一。
解讀翻譯回想歷史,已看不見古代招納賢才的明君,
放眼未來,也難以找到效仿古人求才的君王。
想到天地的遙遠(yuǎn)與蒼莽,
我徑自哀傷,眼淚流了下來。
賞析公元696年,遭遇挫折的陳子昂登上幽州臺,寫下了《登幽州臺歌》!扒安灰姽湃,后不見來者”中的“古人”和“來者”是指重用賢士的君主。幽州臺是戰(zhàn)國時期燕昭王為招賢納士專門建造的,站在這里,作者想到:歷史上像燕昭王那樣的賢明君主早已遠(yuǎn)去,而從事實中看,將來可能也不會呈現(xiàn)這樣的明君,心中充斥了失蹤與無奈。單獨站在幽州臺上,面對著高遠(yuǎn)的大空和蒼茫的大地,作者覺得人生的短暫和個人的微小,想起本人的可憐遭受,不禁傷心腸流下了眼淚。
這首詩通過對古代明君的追憶,抒發(fā)了作者懷才不遇、壯志難酬的愁悶心情,作風(fēng)大方悲?,悲憤的感情深深地沾染了無數(shù)讀者,千年以來始終為人們普遍傳誦。
功課題陳子昂為什么“愴然而涕下”?你能懂得他那時的心境嗎?
擴大瀏覽陳子昂買琴贈詩
陳子昂年青時,從故鄉(xiāng)四川來到長安趕考。別人生地不熟,舉目無親,一時很難找到“知音”,這時他想了一條妙計。他在大巷上用高價買了一把古琴,引來良多圍觀的人,造成了驚動效應(yīng)。而后他卻當(dāng)眾把古琴打壞了,說:“我是應(yīng)試舉子,現(xiàn)有詩文百篇,分贈給大家,請大家輔助游說。至于古琴,這是樂工用的,不值得咱們留神!边@個相似“大街賣膏藥”的做法,果然很靈,一天之內(nèi),“陳子昂有才干”的話就傳遍了長安。后來,他24歲就考取了進(jìn)士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91913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