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(wǎng)-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(xùn)練學(xué)習(xí)方法!

后漢書?李固傳原文及翻譯

編輯: 路逍遙 關(guān)鍵詞: 詩歌鑒賞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后漢書?李固傳原文及翻譯

后漢書?李固傳原文

李固字子堅,漢中南鄭人,司徒?之子也。?在《方術(shù)傳》。固貌狀有奇表,鼎角匿犀,足履龜文。少好學(xué),常步行尋師,不遠(yuǎn)千里。遂究覽墳籍,結(jié)交英賢。四方有志之士,多慕其風(fēng)而來學(xué)。京師咸嘆曰:“是復(fù)為李公矣!彼倦`、益州并命郡舉孝廉,辟司空掾,皆不就。

陽嘉二年,有地動、山崩、火災(zāi)之異,公卿舉固對策,詔又特問當(dāng)世之敝,為政所宜。固對曰......順帝覽其對,多所納用,即進出阿母還弟舍,諸常侍悉叩頭謝罪,朝廷肅然。以固為議郎。而阿母宦者疾固言直,因詐飛章以陷其罪,事從中下。大司農(nóng)黃尚等請之于大將軍梁商,又仆射黃瓊救明固事,久乃得拜議郎。出為廣漢雒令,至白水關(guān),解印綬,還漢中,杜門不交人事。

歲中,梁商請為從事中郎。商以后父輔政,而柔和自守,不能有所整裁,災(zāi)異數(shù)見,下權(quán)日重。固欲令商先正風(fēng)化,退辭高滿,乃奏記曰:《春秋》褒儀父以開義路,貶無駭以閉利門,夫義路閉則利門開,利門開則義路閉也。前孝安皇帝內(nèi)任伯榮、樊豐之屬,外委周廣、謝惲之徒,開門受賂,署用非次,天下紛然,怨聲滿道。朝廷初立,頗存清靜,未能數(shù)年,稍復(fù)墮損。左右黨進者,日有遷拜,守死善道者,滯洇窮路,而未有改敝立德之方。又即位以來,十有余年,圣嗣未立,群下繼望?闪钪袑m博簡嬪媵,兼采微賤宜子之人,進御至尊,順助天意。若有皇子,母自乳養(yǎng),無委保妾醫(yī)巫,以致飛燕之禍。明將軍望尊位顯,當(dāng)以天下為憂,崇尚謙省,垂則萬方。而新營祠堂,費功億計,非以昭明令德,崇示清儉。自數(shù)年以來,災(zāi)怪屢見,比無雨潤,而沉陰郁泱。宮省之內(nèi),容有陰謀?鬃釉唬豪罟贪肷硐袢∽郧孱欍漭嫞拦馐昕瘫尽豆攀ベt像傳略》。

永和中,荊州盜賊起,彌年不定,乃以固為荊州刺史。固到,遣吏勞問境內(nèi),赦寇盜前釁,與之更始。于是賊帥夏密等斂其魁黨六百余人,自縛歸首。固皆原之,遣還,使自相招集,開示威法。半歲間,余類悉降,州內(nèi)清平。上奏南陽太守高賜等臧穢。賜等懼罪,遂共重賂大將軍梁冀,冀為千里移檄,而固持之愈急。冀遂令徙固為太山太守。時,太山盜賊屯聚歷年,郡兵常千人,追討不能制。固到,悉罷遣歸農(nóng),但選留任戰(zhàn)者百余人,以恩信招誘之。未滿歲,賊皆弭散。遷將作大匠。上疏陳事曰:臣聞氣之清者為神,人之清者為賢。養(yǎng)身者以練神為寶,安國者以積賢為道。昔秦欲謀楚,王孫圉設(shè)壇西門,陳列名臣,秦使?然,遂為寢兵。魏文侯師卜子夏,友田子方,軾段干木,故群俊競至,名過齊桓,秦人不敢窺兵于西河,斯蓋積賢人之符也。陛下?lián)軄y龍飛,初登大位,聘南陽樊英、江夏黃瓊、廣漢楊厚、會稽賀純,策書嗟嘆,待以大夫之位。是以巖穴幽人,智術(shù)之士,彈冠振衣,樂欲為用,四海欣然,歸服圣德。厚等在職,雖無奇卓,然夕惕孽孽,志在憂國。臣前在荊州,聞厚、純等以病免歸,誠以悵然,為時惜之。一日朝會,見諸侍中并皆年少,無一宿儒大人可顧問者,誠可嘆息。宜征還厚等,以副群望。瓊久處議郎,已且十年,眾人皆怪始隆崇,今更滯也。光祿大夫周舉,才謨高正,宜在常伯,訪以言議。侍中杜喬,學(xué)深行直,當(dāng)世良臣,久托疾病,可敕令起。又薦陳留楊倫、河南尹存、東平王惲、陳國何臨、清河房植等。是日有詔征用倫、厚等,而遷瓊、舉,以固為大司農(nóng)。

先是,周舉等八使案察天下,多所劾奏,其中并是宦者親屬,輒為請乞,詔遂令勿考。又舊任三府選令史,光祿試尚書郎,時皆特拜,不復(fù)選試。固乃與廷尉吳雄上疏,以為八使所糾,宜急誅罰,選舉署置,可歸有司。帝感其言,乃更下免八使所舉刺史、二千石,自是稀復(fù)特拜,切責(zé)三公,明加考察,朝廷稱善。乃復(fù)與光祿勛劉宣上言:“自頃選舉牧守,多非其人,至行無道,侵害百姓。又宜止?游,專心庶政!钡奂{其言,于是下詔諸州劾奏守令以下,政有乖枉,遇人無惠者,免所居官;其奸穢重罪,收付詔獄。

及沖帝即位,以固為太尉,與梁冀參錄尚書事。

明年帝崩,梁太后以楊、徐盜賊盛強,恐驚擾致亂,使中常侍詔固等,欲須所征諸王侯到乃發(fā)喪。固對曰:“帝雖幼少,猶天下之父。今日崩亡,人神感動,豈有臣子反共掩匿乎?昔秦皇亡于沙丘,胡亥、趙高隱而不發(fā),卒害扶蘇,以至亡國。近北鄉(xiāng)侯薨,閻后兄弟及江京等亦共掩秘,遂有孫程手刃之事。此天下大忌,不可之甚者也!碧髲闹茨喊l(fā)喪。

后漢書?李固傳翻譯

李固傳,李固字子堅,漢中南鄭人,司徒李恢的兒子。李恢的事跡在《方術(shù)傳》。李固像貌有奇特的外表,頭上有骨突出如鼎足,上入發(fā)際隱起,腳板上有龜文。年少時好學(xué),常不遠(yuǎn)千里,步行尋師。于是讀盡許多古書,結(jié)交不少英賢。四方有志之士,多羨慕他的風(fēng)采而來向他學(xué)習(xí)。京師人都贊嘆說:“這又是第二個李公了!(注:指繼其父為公。)司隸、益州都命令郡守舉李固為孝廉,召他為司空掾,都不去就職。

陽嘉二年(33),有地動、山崩、火災(zāi)等變異,公卿推舉李固去對策,皇上又下詔特地問他當(dāng)代的弊端,以及為政應(yīng)做些什么。李固對答道:“臣下聽說國王是以天為父,以地為母,擁有山川之寶藏。王道行得通那么就陰陽和睦,政化乖忤就山崩地震成為災(zāi)害。這都是關(guān)系于天心,見效在成事上面。所謂化以職成,官由能理。古時進而為官的人,都是有德才有爵命;今日進而為官的人,只是有財和力。臣下聽說詔書務(wù)求寬大博厚,疾恨苛嚴(yán)殘暴?墒乾F(xiàn)在的長吏多用殺伐出了名聲,而一定得到升遷重賞;而那些心存寬和而沒有黨羽援助的,每每得到排斥放逐。因此淳厚的風(fēng)氣不能宣傳,周彡薄的習(xí)俗不能改革。即使用繁刑重禁,又有什么益處?前孝安皇帝變亂舊典,封爵給阿母王圣,因而制造妖孽,使樊豐這班人乘權(quán)放恣,侵奪主上的威嚴(yán),改亂嫡嗣,把太子廢為濟陰王,致使圣躬狼狽不堪,親遇其難。既從危難中出來,做了皇帝,天下人都在仰望,希望風(fēng)政有所轉(zhuǎn)變。積敝之后,容易得到中興,的確應(yīng)當(dāng)寬厚地想為善之道;可是議論的人,還說當(dāng)前的事,又與以前相同。臣下伏在山草之間,感到十分痛心。

回憶漢朝興起以來,三百多年,賢圣相繼出現(xiàn),十又八個君主。難道沒有阿乳之恩?難道忘了貴爵之寵?然而上面害怕天威,下面根據(jù)經(jīng)典,知道不可違反道義,所以不加封賞,F(xiàn)在宋阿母(宋娥),雖然有大功勤謹(jǐn)?shù)钠返,只要加以賞賜,就足以酬報她的勞苦;至于分封土地,實在與舊典相乖違。聽說阿母體性謙虛,必然會遜讓不受,陛下應(yīng)贊許她那種辭國的高風(fēng),使她成就萬安之福!耙话阏f來,妃后之家很少完全的原因,難道是天性造成的?只是因為爵位太高太顯,專攬大權(quán),而天道最恨盈滿,可他們不知自損,所以至于顛仆垮臺。先帝寵遇閻氏,位號立得太快,所以得到災(zāi)禍,時間并不太長!独献印氛f過:‘其進銳,其退速也。’(注:進得快,也退得快。)現(xiàn)在梁氏外戚居在皇后所住的椒房之內(nèi),按禮是不能以妻之父母為臣,尊以高爵,還是可以的?墒撬淖拥苤秲海瑯s顯交加,永平、建初年間的故事,大概不是如此。應(yīng)該使步兵校尉梁冀以及諸侍中還居黃門之官,使國家大權(quán)離開外戚之手,政權(quán)歸于國家,難道不很好么!“又詔書禁止侍中尚書中臣子弟不得為吏察孝廉的原因,就是因為他們掌握威權(quán),照顧私情,準(zhǔn)予請托的關(guān)系。而中常侍在日月的旁邊,聲勢振動于天下,子弟要做官,沒有什么極限。雖然外表看似謙默,不插手州郡,可是那些諂偽之徒,望風(fēng)推舉,F(xiàn)在可為設(shè)常禁,與中臣相同!皬那肮馕涞鄣谌^陶公主替她兒子求作郎,明帝不同意,賜錢千萬。為什么輕厚賜,重薄位,為的是官人失才,害及百姓哩。臣下私自聽說長水司馬武宣,開陽城門侯羊迪等,沒有別的功德,初次拜官便補真。這雖是小過失,可慢慢破壞了舊規(guī)章。

先圣的法度,應(yīng)該堅守不移,政教一出差錯,百年難得恢復(fù)!对娊(jīng)》上說:‘上帝板板,下民卒癉!(注:上帝反其道而行,下民就遭殃。)這是諷刺周厲王變更先王之道,所以使下民盡病哩!艾F(xiàn)在陛下有了尚書,等于天上有北斗星。北斗是天的喉舌,尚書便是陛下的喉舌。北斗斟酌元氣,運平四時的氣候。尚書出納國王之命,布政于天下,權(quán)尊勢重,責(zé)任之所歸屬。如果不平心辦事,那么災(zāi)害必然到來。的確應(yīng)該慎審選擇其人,來彌補圣政,F(xiàn)在與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人,外面就是公卿尚書,里面就是常侍黃門,譬如一門之內(nèi),一家之事,安寧就大家有福,危險就共遭禍敗。刺史、二千石,外面統(tǒng)管職事,里面受法則的制約。任何事物表面歪曲,影子必斜,源流清澈的流水必干凈,等于敲敲樹根,百枝都動搖哩!吨茼灐氛f:‘薄言振之,莫不震疊!(注:稍有振動,沒有不震動。)這是說動之于內(nèi)心,而反應(yīng)在外表。這么說來,本朝發(fā)號施令,難道可以隨便?間隙一打開,那么邪人就在想心思;利競暫開一線,那么通向仁義的路就阻塞了。刑罰不能復(fù)禁,化導(dǎo)因此變壞。這是天下的紀(jì)綱,當(dāng)前的急務(wù)。陛下應(yīng)打開石室金匱之書,陳列圖書,招集一班儒生,引問為政的得失,指摘變象,以求天意。他們說得中理,立即實行,選拔其人,表彰能干之輩。那么圣德每天都有所聞,忠臣竭盡他們的智慧。又應(yīng)罷退宦官,免去他們的權(quán)重,裁置常侍兩個,端方正直有德的人,讓他們在左右省察事理;小黃門五人,有才智閑雅的,讓他們在殿中工作。

這樣一來,那么議論的人厭塞,升平世界即可到來。臣所以敢于陳述愚瞽之言,冒昧上奏,倘若皇天想使微臣使陛下覺悟,陛下應(yīng)熟慮臣下的話,憐憫赦卻臣的死罪。”順帝看了上述對策,多所采納應(yīng)用,立刻讓阿母遷還弟舍,諸常侍全部叩頭謝罪,朝廷的政紀(jì)肅然。并用李固作了議郎,可是阿母身邊的宦官恨李固的言太直,于是捏造罪惡來陷害李固,事從中下。大司農(nóng)黃尚等人請求大將軍梁商,又有仆射黃瓊究明李固的案情,過了好久才得拜為議郎。李固出去做了廣漢雒縣縣令,到了白水關(guān),解除印綬,回到漢中,關(guān)起門來不與人交往。半年之久,梁商請求讓李固作從事中郎。梁商以后父的身份輔政,而柔和自守,不能有所整頓,災(zāi)異多次顯現(xiàn),下面權(quán)勢日重。李固想使梁商先整治風(fēng)化,退辭高滿之位,于是給梁商寫奏記道:“《春秋》褒獎儀父以開義路,貶責(zé)無駭以閉利門。義路閉了,利門就打開;利門打開,義路就閉塞。前孝安皇帝內(nèi)任伯榮、樊豐等人,外委派周廣、謝惲等人,開門受賄,用人不當(dāng),天下議論紛紛,怨恨之聲到處都是。朝廷開始建立,比較清靜,不到幾年,漸漸墮落。左右黨進,每天均有人升官,守死善道的人,走向窮途末路,而沒有改正弊端,樹立正氣的方法。

又即位以來,十又余年,太子未確立,群下都在盼望。可使宮中的嬪媵減少一些,挑選身份微賤但宜生子之人,進御到皇上那里,順助天意。如果有了皇子,母親自己喂奶,不要交給保妾巫醫(yī),以致出現(xiàn)趙飛燕那樣的殺子之禍。明將軍威望高地位顯,應(yīng)當(dāng)以天下大事為憂,提倡謙虛節(jié)約,做萬方的榜樣?墒切陆籼,費工用億計算,不是來顯示美德,表示清儉。數(shù)年以來,災(zāi)怪多次出現(xiàn),連續(xù)多時不下雨,而陰沉多云。宮省之內(nèi),定有陰謀?鬃诱f:‘智者見變思刑,愚者睹怪諱名!斓罌]有親疏之分,可為敬畏。近來月食盡于端門之側(cè)。月,大臣的象征。一般地說,太高就危險,太滿就溢出,月亮滿了就缺,太陽到中午就偏移。

這四項,自然之?dāng)?shù)。天地之心,福謙忌盛,因此賢達之人功成身退,保全名節(jié),頤養(yǎng)天年,沒有恐懼之憂。如使王綱一整,道行忠立,明公走伯高的路,保全不朽的名聲,難道和這些外戚平庸之輩耽榮好位的同日而語嗎?我是狂夫下愚之人,不知大體,私下感到古人報一飯之恩,何況受了照顧優(yōu)遇而可不盡心嗎?”梁商沒有聽從。

永和年間,荊州盜賊興起,長年不得平定,于是朝廷用李固作荊州刺史。李固到職后,派官吏慰勞訪問境內(nèi),赦免寇盜以前的罪惡,與他們從頭開始。于是賊人頭目夏密等收編他們的黨徒六百多人,綁著自己,前來自首。李固都原諒他們,讓他們回去,使他們自相招集,開示威法。半年時間,所有盜賊全部投降,州內(nèi)從此太平無事。李固上奏南陽太守高賜等人貪贓的穢行。高賜等怕受處分,于是共同用重金賄賂大將軍梁冀,梁冀替他們千里移送檄文,可是李固抓得更緊。梁冀便令調(diào)李固作太山太守。這時太山盜賊屯聚多年,郡兵常有千人,追討不能制伏。李固到職后,全部將郡兵罷遣回去種田,只挑選留任有戰(zhàn)斗力的百多人,用恩信招誘盜賊投降。不到一年,賊人都逃散了。李固升為將作大匠。上疏陳事道:“臣下聽說氣之清的為神,人之清的為賢。養(yǎng)身的以練神為最寶貴,治國的以積賢為正道。

古時秦國想進攻楚國,王孫圉在西門設(shè)壇,陳列名臣的姓名,秦使者感到驚訝,于是停止進擊。魏文侯以卜子夏為老師,以田子方為朋友,對段干木行軾禮,所以一般賢人爭著到來,名聲超過齊桓公,秦國不敢在西河派兵,這大概是積賢人的符命哩。陛下?lián)軄y反正,初登大位,禮聘南陽樊英、江夏黃瓊、廣漢楊厚、會稽賀純,策書贊嘆他們,用大夫之位接待他們。因此隱居之人,智術(shù)之士,彈冠相慶,振衣而出,樂意替你出力,四海人民高興,歸服圣德。楊厚等人在職時,雖無奇特的表現(xiàn),然而每天勤勤懇懇為國事操心。臣前些時在荊州,聽說楊厚、賀純等人因病免職歸田,替他們十分惋惜。有一天朝會時,看見諸侍中都是年輕人,沒有一位宿儒大人可作顧問的,的確可嘆。應(yīng)該召回楊厚等人,以滿足眾人之期望。黃瓊久處議郎,將近十年,眾人都覺得開始十分看重,現(xiàn)在都停滯了,很可怪。光祿大夫周舉,才謀高正,應(yīng)在常伯之位,訪以言議。侍中杜喬,學(xué)問品行很好,當(dāng)世之良臣,久托疾病,可敕令起身視事!崩罟逃滞扑]陳留楊倫、河南尹存、東平王惲、陳國何臨、清河房植等人。

這天有詔書召用楊倫、楊厚等,又調(diào)升黃瓊、周舉,用李固作大司農(nóng)。起先周舉等八使案察天下,劾奏許多不法官吏,其中多半是宦者親屬,宦者常替他們求情,詔書便叫他們不必追究。又舊任三府選令史,光祿試尚書郎,這時都系特派,不再選試。李固便與廷尉吳雄上疏,認(rèn)為八使所檢舉的人,應(yīng)該趕快誅罰,選舉署置,可歸有司去辦。皇帝被他們的話感動,于是更免八使所舉的刺史、二千石,從此減少特派,責(zé)成三公,明加考察,朝廷稱贊很好。李固又與光祿勛劉宣上言道:“近來選舉牧守,多數(shù)不稱職,甚至橫行無道,侵害百姓的權(quán)益。又主上應(yīng)停止..樂游玩,專心庶政!被实鄄杉{他們的意見,于是下詔諸州劾奏太守、縣令以下的官吏,政有乖錯不正,對百姓沒好處的,免去官職;那些奸穢重罪的人,一律收付詔獄。后來沖帝即位,用李固作太尉,與梁冀參錄尚書事。

第二年皇帝死了,梁太后認(rèn)為揚州、徐州盜賊盛強,恐驚擾造成大亂,使中常侍詔李固等,想等到所召諸王侯到齊才發(fā)喪。李固答道“:皇帝雖然年少,還是天下之父。今日崩亡,人神感動,豈有臣子反共掩匿么?古時秦始皇死在沙丘,胡亥、趙高隱瞞而不發(fā)喪,卒至害死扶蘇,以至亡國。近來北鄉(xiāng)侯死了,閻后兄弟和江京等人也一起掩秘,于是有孫程殺人之事。這是天下之大忌,切不可做的。”太后聽從了,當(dāng)天晚上就發(fā)喪。李固認(rèn)為清河王劉蒜年長有德,想立他為帝,對梁冀說:“今當(dāng)立帝,應(yīng)選擇年高而有德的,任親政事的人,希望將軍審詳大計,學(xué)習(xí)周勃立文帝、霍光立宣帝,而不能像鄧太后、閻太后利用君主幼弱的做法!绷杭讲宦,于是立了樂安王之子劉纘,年剛八歲,這是質(zhì)帝。這時沖帝將北卜山陵作為葬址,李固便建議道:“今天處處有寇賊,軍興用費加倍開支,新創(chuàng)憲陵,賦發(fā)非一。帝尚幼小,可起墳陵在寬陵塋內(nèi),照殤帝的康陵制度,可減少三分之一的費用!庇谑锹爮睦罟痰囊庖姟_@時太后因為連遭不幸之事,委任宰輔,李固所匡正的意見,每次聽從了,那些黃門宦者一概斥遣,天下都希望太平,可是梁冀猜專,每相忌恨。起初,順帝時所封的官,多不按次序,等到李固在事,奏免百多人。這班人既怨恨,又希望梁冀幫忙,于是共同寫個急切的奏章誣蔑李固有罪,奏章說:“臣下聽說君王不同天而行事,便無以承受天命;臣子不述舊事,不能侍奉君王。古時堯死之后,舜仰慕三年,坐下就看見堯在墻邊,吃飯就看見堯在羹邊。這就是所謂常追來孝(譯:指周文王能述追王季勤孝之行。)不失臣子的氣節(jié)。

太尉李固,因公假私,依正行邪,離間近戚,自建支黨。至于他所表舉薦達,照例是他的門徒;他所辟召之人,沒有不是故舊。有的用財貨賄賂,有的是他的子婿婚屬,那些列在官牒上的共四十九人。他又廣選賈豎之徒,來補充令史;募求好馬,臨窗呈試。他所出入過分奢侈,車帷鮮艷曜日;实鄞笮性跉,路人都在哭泣,而李固卻胡粉飾貌,搔頭弄姿,游玩自如,從容冶步,竟無半點傷悴之心;实壑搅晟形唇ǔ桑惯`背舊政,把好的都說在自己身上,把過錯全部歸于君王,斥逐舊臣,不得侍送,作威作福,沒有哪個比李固更厲害的了。臣聽說宰相之職,在于調(diào)理陰陽,璇璣不平,寇賊搗亂,責(zé)任就在太尉。李固受任之后,東南地區(qū)盜賊猖狂,九江、廣陵兩州以及數(shù)郡,千里蕭條,兆民受到傷損,大化陵遲,而詆毀先主,瘋狂已極。存無廷爭之忠,沒有誹謗之說。兒子之罪沒有比累父更大,臣子的罪行沒有比毀君更深。李固之罪,應(yīng)該殺頭。”書奏上去,梁冀告太后,請交下面審理。太后不聽,得免于死。梁冀忌帝之聰慧,恐產(chǎn)生后患,于是叫左右進鴆毒。帝痛煩悶苦,派人把李固找來。李固進去,上前問道:“陛下怎么得的病?”帝還能說話,說道:“吃了煮餅,現(xiàn)在腹中悶得很,找到水來還可活命。”當(dāng)時梁冀也在旁邊,說道:“恐怕嘔吐,不可飲水。”話未說完就死了。李固伏尸號哭,推舉侍醫(yī)。

梁冀顧慮事情被泄露,特別恨了他。于是商量立嗣,李固引進司徒胡廣、司空趙戒,先給梁冀寫信道:“天下不幸,仍遭大憂;侍笫サ庐(dāng)朝,總理萬機,明將軍體履忠孝之道,考慮國家的安危,而連年之間,國祚三次斷絕。今當(dāng)立帝,帝位是天下重器,太后十分關(guān)心,將軍勞慮,詳擇合適的人,務(wù)存圣明。然而愚情考慮再三,私下獨有想法。遠(yuǎn)尋先代廢立的舊制,近見國家立帝的前事,沒有不訪問公卿、廣泛征求意見,務(wù)必上應(yīng)天心,下面符合眾人愿望。再說永初年間以來,政事很多謬誤,地震宮廟,彗星出現(xiàn)在天,的確是將軍用心思的日子到了。

《古書》說:‘以天下與人易,為天下得人難!瘡那安赝醣涣ⅲ鑱y得很,霍光十分擔(dān)心,后悔得折骨。如果不是博陸侯霍光的忠勇,大司農(nóng)田延年的奮發(fā),大漢的江山,差點傾覆了。可見事關(guān)重大,不可不深思熟慮!悠悠萬事,只有這是最大的事。國家的興衰,在此一舉!绷杭降昧诵,便召集三公、中二千石、列侯大議立誰為好。李固、胡廣、趙戒以及大鴻臚杜喬都認(rèn)為清河王劉蒜明德著聞,又是最尊親,應(yīng)立為嗣。先是蠡吾侯劉志當(dāng)娶梁冀之妹,這時正在京師,梁冀想立他。眾人不同意,梁冀憤憤不樂,可又沒有別的理由可以改變大家的主意。中常侍曹騰等聽了,晚上到梁冀那里勸說道:“將軍幾代人與皇后有親,掌握大權(quán),賓客胡作非為,多有過失。清河王為人很嚴(yán)明,如果立為君,那么將軍受禍的日子便不久了。不如立蠡吾侯,富貴可長久保持哩!绷杭酵馑麄兊脑挕

第二天重會公卿,梁冀意氣洶洶,而言辭激動。自胡廣、趙戒以下的官吏,沒有不害怕的。都說“:只有大將軍發(fā)令就是!笨墒抢罟膛c杜喬仍堅持原來的意見。梁冀大聲宣布“罷會”。李固的意見既不被聽從,還希望眾人之心可立,又寫信給梁冀。梁冀更加激怒,于是勸太后先策免李固的官,竟立了蠡吾侯,這便是桓帝。后一年有余,甘陵劉文、魏郡劉鮪各打算立劉蒜做天子,梁冀因此誣蔑李固與劉文、劉鮪等散布妖言,將他們關(guān)進牢獄。李固的門生勃海王調(diào)貫械上書,證明李固的冤枉。河內(nèi)趙承等數(shù)十人也要钅夫..(刑具)到朝廷通訴,太后明了他們的意思,于是赦了罪。等到放出牢獄,京師市里百姓都喊萬歲。梁冀聽了大吃一驚,害怕李固名聲道德將來對自己有大害,于是再力奏前面的事,把李固殺了,當(dāng)時年僅五十四歲。臨死前,李固給胡廣、趙戒寫信道:“我受了國家大恩,因此竭盡股肱之力,不顧個人死亡,志在扶持王室,達到文帝、宣帝那樣。哪想到一朝梁氏迷謬,你們曲從,把好事變?yōu)閴氖拢晒ψ優(yōu)槭∧?漢朝衰亡,從此開始了。

你們受了主上的厚祿,顛覆而不扶持,傾覆國家大事,后代的良史,難道會容你們的私心?我的身體完了,在義方面還是有所得,還有什么可說呢!”胡廣、趙戒得了信感到悲痛慚愧,都長嘆流涕。州郡將李固的兩個兒子李基、李茲從郾中逮捕了,都死在獄中。小兒子李燮逃出了性命。梁冀便封胡廣、趙戒的官而把李固的尸首露放于交通要道,命令說有敢于接近的加罪處理。李固的弟子汝南郭亮,年剛成童,游學(xué)到了洛陽,于是左手拿著奏章斧鉞,右手拿著钅夫钅質(zhì),到朝廷上書,請求替固收尸。不許可,于是前往哭泣,陳辭于前,便守喪不走。夏門亭長呵斥他道:“李、杜二公為大臣,不能安撫皇上接納忠言,而興造無端的大禍。你們何等迂腐,公然冒犯詔書,干試有司呢?”郭亮說:“我是含陰陽而生,戴著天,踩著地。義之所動,難道知道性命要緊,怎么用死嚇唬人?”亭長嘆道“:生在非命的世界,天雖高不敢不彎腰,地雖厚不敢不累足,耳目應(yīng)該注意聽視,口不可亂講!碧舐犃藳]有殺他。

南陽人董班也去哭李固,而殉尸不肯離開。太后同情他,于是讓他用布包尸歸葬。兩人從此出了名,三公都征召他。董班便隱身,不知到哪里去了。李固所著的章、表、奏、議、教令、對策、記、銘共十一篇。弟子趙承等悲嘆不止,于是共議李固的言論事跡,寫成《德行》一篇。杜喬傳杜喬字叔榮,河內(nèi)林慮人。年輕時為諸生,被征入司徒楊震府。漸升為南郡太守,調(diào)東海相,入朝廷授侍中。

漢安元年(42),杜喬代理光祿大夫,派他巡察兗州。上表奏太山太守李固政績是天下第一;陳留太守梁讓、濟陰太守汜宮、濟北太守崔瑗等貪贓千萬以上。梁讓就是大將軍梁冀的叔叔,汜宮、崔瑗都是梁冀的親信;鼐,授太子太傅,升大司農(nóng)。這時梁冀的子弟五人以及中常侍等都沒有什么功勞受封,杜喬上書諫說:“皇上出自藩臣,龍飛即位,天與人歸,萬邦所賴。但不任用忠賢,卻先封左右親信,這樣,損傷善類,有害德行,助長了阿諛諂媚之風(fēng)。我聽說古時候英明的君王,褒獎有功,懲罰有過;衰亡的君主,昏暗無能,賞罰都是出于私心,F(xiàn)在梁氏一家,宦官孽子,都佩帶沒有功勞的印綬,把勞苦有功的封地,分給他們,這種作法的乖張與濫亂,怎么可以說得完呢。有功不賞,做好事沒有得到應(yīng)有的酬報;奸宄之徒,沒有人管,讓他們逞兇為禍。所以把殺人的屠刀擺在面前,人們不怕,賜爵授官,也起不到獎勵的作用。如果長此下去,難道僅僅有傷政道,適足為亂動了,喪身亡國,值得警惕呀!”奏上,皇上不用。益州刺史種?彈劾永昌太守劉君世用金蛇送梁冀,事情發(fā)覺,把金蛇送到司農(nóng)。梁冀向杜喬借了看看,杜喬不肯,梁冀開始懷恨。杜喬連升到大鴻臚。這時梁冀小女死了,令公卿都去送喪,杜喬一個人獨不去,梁冀更加恨了他。杜喬升任光祿勛。

建和元年(47),代理胡廣為太尉;傅蹨(zhǔn)備納梁冀的妹妹為后,梁冀想要用厚禮迎接他的妹妹,杜喬根據(jù)舊的典章,不聽他的。又梁冀托杜喬舉汜宮為尚書,杜喬認(rèn)為汜宮贓罪事實俱在,也不肯用,因此大大抵觸了梁冀的意旨。先是,李固被罷廢,朝廷內(nèi)外喪氣,群臣害怕,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,只有杜喬正色不敢犯。因此海內(nèi)為之嘆息,朝野都看著他,耽心他。在位幾個月,因地震免官;鹿偬坪、左..等人共同在桓帝面前誣陷杜喬說“:皇上以前當(dāng)即位的時候,杜喬與李固反對,說皇上不配奉祀漢朝的宗廟,繼承皇位。”桓帝也恨了他。清河王蒜事發(fā)生以后,梁冀暗示管事人彈劾杜喬及李固與劉鮪勾結(jié),請逮捕法辦。梁太后平素知道杜喬忠心耿耿,只免了他官罷了。梁冀更加發(fā)怒,派人威脅杜喬說:“早自殺,妻子可得保全。”杜喬不肯。第二天梁冀派騎兵到他家,聽不見哭聲,就把他逮捕了,死在監(jiān)獄中。妻子回到老家去了。杜喬與李固都露尸于城北,家屬朋友都不敢去看。

杜喬的老部屬陳留楊匡聽說了,號哭星夜趕到洛陽,戴著原來的赤幘,假裝夏門亭吏,守衛(wèi)尸體,驅(qū)趕蒼蠅蚊子,共十二天,都官從事把他捉了報告朝廷。梁太后認(rèn)為有義氣,不論罪。楊匡于是帶著鐵..去朝廷上書,并且請求收李固、杜喬二公的尸體。太后答應(yīng)了他的請求。用禮殯殮,送杜喬的喪還家,葬送守服以后,隱居不出仕作官。楊匡原先好學(xué),曾在外黃大澤教授學(xué)生。補蘄長,政治有突出的成績,升平原令。這時國相徐曾,是中常侍徐璜的哥哥,楊匡以與他共事可恥,假裝有病,回家放豬去了。史家評論說:啊,稱仁義的人,他的為人之道是多方面的。說的話,在于能夠身體力行。難道如一般人一樣,僅僅是為了求名安己嗎?他的話,表明著去與就的大節(jié),可以正天下的風(fēng)氣,使生合于理,死得其所,合于義。如果專為義,其結(jié)果是賤生;專為生,其結(jié)果是違義;專為物,則為物所蒙蔽,有害于智;專為己,則自私,有損于仁的博愛。如果義比生重要,應(yīng)該舍生取義;生比義重要,全生可以。在上的君主因殘暴暗弱失去為君之道,在下的臣子應(yīng)當(dāng)堅持盡臣子的大節(jié)。臣子的為盡大節(jié)而死是殺身以成仁,毅然離去,不能叫做求生以害仁。順帝、桓帝之間,國家法統(tǒng)三次斷絕,太后掌權(quán),亂臣賊子虎視眈眈。李固在朝持重,以爭大義,堅毅不可動搖。難道他不知道守節(jié)惹禍?他以在位而不能做他應(yīng)干的事為可恥啊?此x正辭嚴(yán)的話,以及給梁冀的信,雖然機失謀乖,還戀戀于朝廷不能自已。

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920673.html

相關(guān)閱讀:高適《燕歌行?并序》原文及翻譯賞析
夢_詩歌鑒賞
杜甫《醉歌行,贈公安顏少府請顧八題壁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出門一笑大江橫
老子道德經(jīng)第二十三章原文及譯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