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杭有賣果者,善藏柑,涉⑴寒暑不潰⑵。出之燁然⑶,玉質(zhì)而金色。置于市,賈⑷十倍,人爭鬻⑸之。予貿(mào)得其一,剖之,如有煙撲口鼻,視其中,干若敗絮。予怪而問之曰:“若⑹所市于人者,將以實籩豆⑺、奉祭祀、供賓客乎?將炫⑻外以惑愚瞽⑼也?甚矣哉,為欺也!”
賣者笑曰:“吾業(yè)是有年矣,吾賴是以食⑽吾軀。吾售之,人取之,未嘗有言,而獨不足子所乎?世之為欺者不寡矣,而獨我也乎?吾子未之思也。今夫佩虎符⑾、坐皋比⑿者,??⒀乎干城之具⒁也,果能授孫吳之略耶?峨大冠、拖長紳⒂者,昂昂乎廟堂之器也,果能建伊、皋之業(yè)耶?盜起而不知御,民困而不知救,吏奸而不知禁,法?⒃而不知理,坐糜⒄廩粟而不知恥。觀其坐高堂,騎大馬,醉醇醴而飫⒅肥鮮者,孰不巍、缀蹩晌,赫赫⒇乎可象也?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也哉?今子是之不察,而以察吾柑!”
予默默無以應(yīng)。退而思其言,類東方生滑稽之流(21)。豈其憤世疾邪者耶?而托于柑以諷耶?
——選自《四部叢刊》本《誠意伯文集》
【注釋】
(1)涉:經(jīng)過。
(2)潰:腐爛。
(3)燁然:光彩鮮明的樣子。
(4)賈:同“價”表示價格。
(5)鬻(yù):這里是買的意思。
(6)若:代詞,你
(7)實籩(biān)豆:實,填塞,裝滿;e豆,古代祭祀時盛祭品的兩種器具。
(9)瞽(gǔ):瞎子。
(10)食(sì):同“飼”,這里有供養(yǎng)、養(yǎng)活的意思。
(11)虎符:虎形的兵符,古代調(diào)兵用的憑證。
(12)皋(gao)比(pí):虎皮,指將軍的坐席。
(13)??(guāng):威武的樣子。
(14)干城之具:捍衛(wèi)國家的將才。
(15) 拖長紳:托,通拖;紳,古代士大夫系在衣服外面的腰帶。
(16)?(dù):敗壞。
(17)糜:浪費。
(18)飫(yù):飽食。
(19)巍巍:高大的樣子。
(20)赫赫:顯耀的樣子。
(21)滑(gǔ)稽之流:指詼諧多諷、機智善辯的人。
(22)貿(mào):買。
(23)峨:高,本文指高戴。
(24)昂昂乎:高傲不凡的樣子。
5.翻譯下列句子。(6分)
(1)杭有賣果者,善藏柑,涉寒暑不潰。
(2)世之為欺者不寡矣,而獨我也乎?吾子未之思也。
6.對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解釋,不正確的一項是( )(3分)
A.將以實籩豆 實:果實
B.吾業(yè)是有年矣 業(yè):以…為業(yè)
C.吾賴是以食吾軀 食:養(yǎng)活
D.吾子未之思也。 之:助詞無義,賓語前置標(biāo)記
7.作者開篇仔細描寫了柑的金玉其外與敗絮其內(nèi),運用的是什么手法?其目的是什么?最后一段作者說“退而思其言,類東方生滑稽之流”,這表現(xiàn)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(4分)
參考答案:
5、(1)杭州有個果販子,很會貯藏柑子。雖然經(jīng)過一冬一夏,柑子仍然不會腐爛。
(2)世上騙人的事多著呢,難道只有我一個嗎?我的先生,您不想想看!
6、A 實:充實,裝滿
7、運用的是對比手法,其目的是為下文揭露賣柑者的欺埋下伏筆。最后作者的話表現(xiàn)了作者對此種行為乃至社會現(xiàn)象的強烈憤怒。
【譯文】
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,擅長貯藏柑橘,經(jīng)歷一整年也不潰爛,拿出它們的時候還是光彩鮮明的樣子,玉石一樣的質(zhì)地,金燦燦的顏色。放到市場上,賣(比別人的高出)十倍的價錢。人們爭相購買他的柑橘。
我買到了其中的一個,切開它,像有股煙直撲口鼻,看它的里面,干枯得像破敗的棉絮。我對此感到奇怪,問他說:“如果(你)賣給別人的柑橘,打算用來裝滿在盛祭品的容器中,祭祀祖先、招待賓客的嗎?還是要炫耀它的外表用來欺騙傻子和瞎子的嗎?這樣欺騙人的行為實在是太過分了。”
賣柑橘的人笑著說:“我從事這個行業(yè)已有好多年了。我依賴這個用來養(yǎng)活自己。我賣它,別人買它,不曾有人說過什么的,卻唯獨不能滿足您嗎?世上做欺騙的事的人不少,難道僅僅只有我一個嗎?你還沒有好好考慮這個問題。
現(xiàn)在那些佩戴虎形兵符、坐在虎皮上的人,威武的樣子,好像是捍衛(wèi)國家的將才,他們果真能擁有孫武、吳起的謀略嗎?那些戴著高帽子,拖著長長帶子的人,氣宇軒昂的坐在朝堂之上,他們果真能夠建立伊尹、皋陶的業(yè)績嗎?盜賊四起卻不懂得抵御,百姓困苦卻不懂得救助,官吏狡詐卻不懂得禁止,法度敗壞卻不懂得治理,奢靡的浪費糧食卻不懂得羞恥?纯茨切┳诟咛蒙希T著大馬,喝著美酒,吃著美食的人,哪一個不是威風(fēng)凜凜、令人敬畏、顯赫的值得人們效仿?可是無論到哪里,又有誰不是外表如金似玉、內(nèi)心破敗得像破棉絮呢?現(xiàn)在你看不到這些現(xiàn)象,卻只看到我的柑橘!”
我默默地沒有話用來回答;貋硭伎歼@賣柑人的話,覺得他像是像東方朔那樣詼諧多諷、機智善辯的人。難道他是對世間邪惡現(xiàn)象激憤痛恨之人嗎?因而假托柑橘用來諷刺嗎?
賞析
這是一篇著名的寓言體諷刺散文,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。第一部分以洗煉的筆墨記述了故事的經(jīng)過,可說是全文的引子,作者先寫柑子外表具有金玉之美,其中卻如敗絮之劣,在一優(yōu)一劣而形成的鮮明對比之中,自然而然地引起發(fā)問,“將炫外以惑愚瞽也?”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指責(zé),“甚矣哉,為欺也!”作者在此突出一個“欺”字,這是全文的核心,也是貫串始終的主線,看似不經(jīng)意地提出,實則是精心設(shè)計的。正是這個文眼,才引起賣柑者大段的深刻的議論。
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,通過賣柑人之口,揭露那些達官紳士欺世盜名的真相。文章的構(gòu)思非常巧妙,“賣者笑曰”一個“笑”字用得很好,首先表現(xiàn)在后面的大段議論只是由一個小商販在談笑詼諧中說出,這就親切又可信;其次表現(xiàn)了一個普通人對那些不可一世的人的鄙視。小商販的回答也是巧妙之極,用一句反問“而獨不足子所乎?”它揭示面對“欺”道橫行的社會,人們已經(jīng)麻木。緊接著再用一個反問“而獨我也乎?”這個反問比前一個反問更有份量,它既突出了言者對“欺”道橫行社會的強烈憎恨,又使憤懣之詞如流涌出。為證實自己的論點,賣柑者以排比句式,歷數(shù)了行“大欺”的人。先用兩個長排比句描寫武將“恍恍乎干城之具”、文官“昂昂乎廟堂之器”,以之與柑子“燁然”外表相對照;接著又連用五個短排比句揭露其實質(zhì),原來是文不能治國、武不能治軍之眾。為了更琳漓盡致地宣泄自己憤世嫉邪之情感,文章又用兩個反問句進行反復(fù)揭露。反復(fù)揭露使賣柑者“今子是之不察,而以察吾柑”一句指責(zé)得有理,批評得有力。
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結(jié)尾,作者沒有寫自己如何慷慨激昂地響應(yīng)賣柑者之言,卻是“退而思其言”,這樣既使文章形成一種跌宕美,也表明作者在深思熟慮之中品味其言的真諦所在,承認其言的真實性和合理性。
這篇文章由買賣一個壞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議論,假托賣柑者的一席話,以形象、貼切的比喻,揭示了當(dāng)時盜賊蜂起,官吏貪污,法制敗壞,民不聊生的社會現(xiàn)實,有力地諷刺了那些冠冕堂皇、聲威顯赫的達官貴人們本質(zhì)上都是“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”的欺世盜名的人物,從而有力抨擊了統(tǒng)治集團的腐朽無能和社會的黑暗,抒發(fā)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。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926048.html
相關(guān)閱讀:對于中秋節(jié)的古詩
描寫關(guān)于花的詩句
關(guān)于讀書的古詩
江海不與坎井爭其清,雷霆不與蛙蚓斗其聲
“角聲滿天秋色里,塞上燕脂凝夜紫”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