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-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!

曹植《髑髏說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
編輯: 路逍遙 關鍵詞: 詩歌鑒賞 來源: 逍遙右腦記憶


曹植《髑髏說》原文

曹子游乎陂塘之濱,步乎蓁穢之藪。蕭條潛虛,經幽踐阻。顧見髑髏,塊然獨居。于是伏軾而問之曰:“子將結纓首劍,殉國君乎?將被堅執(zhí)銳,斃三軍乎?將嬰茲固疾,命殞傾乎?將壽終數極,歸幽冥乎?”叩遺骸而嘆息,哀白骨之無靈。慕嚴周之適楚,倘托夢以通情。于是若有來,恍若有存。影見容隱,厲響而言曰:“子何國之君子乎?既枉輿駕,愍其枯朽。不惜咳唾之音,慰以若言。子則辯于辭矣,然未達幽冥之情,識死生之說也。夫死之為言歸也。歸也者,歸于道也。道也者,身以無形為主,故能與化推移。陰陽不能更,四節(jié)不能虧,是故洞于纖微之域,通于恍惚之庭。望之不見其象,聽之不聞其聲。挹之不沖,滿之不盈。吹之不凋,噓之不榮。激之不流,凝之不停。寥落溟漠,與道相拘。偃然長寢,樂莫是喻!辈茏釉唬骸坝鑼⒄堉系,求諸神靈。使司命輟籍,反子骸形。”于是髑髏長呻廓眥曰:“甚矣,何子之難語也!昔太素氏不仁,無故勞我以形,苦我以生,今也幸變而之死,是反吾真也。何子之好勞,我之好逸。子則行矣,余將歸于太虛!庇谑茄宰漤懡^,神光霧除。顧將旋軫,乃命仆夫拂以玄塵,覆以縞巾。爰將藏彼路濱,壅以丹土,翳以緣榛。夫存亡之異勢,乃宣尼之所陳。何神憑之虛對,云死生之必均。

曹植《髑髏說》翻譯

待更新

曹植《髑髏說》賞析

《髑髏說》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曹植的代表作品之一。曹植的創(chuàng)作以220年(建安二十五年)為界,分前后兩期。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,洋溢著樂觀、浪漫的情調,對前途充滿信心;后期的詩歌則主要表達由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。他的詩歌,既體現了《詩經》“哀而不傷”的莊雅,又蘊含著《楚辭》窈窕深邃的奇譎;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應現實的筆力,又保留了《古詩十九首》溫麗悲遠的情調。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,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。

《髑髏說》在曹植的詩文中是一篇非常奇特、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。這篇文章借曹子(實際是曹植自指)與髑髏的對話抒發(fā)與天地物化的生死觀。

這篇文章寫曹子“游乎陂塘之濱,步乎纂穢之蔽”,在路旁邊遇到了一個髑髏,即死人的頭骨,便伏軾而問他:你是為國捐軀而死的呢,還是因為病而死的呢,抑或是壽終而正寢?接著闡發(fā)了“死生之說”。最后曹子告訴髑髏:“予將請于上帝,求諸神靈,使司命輟籍,反子骸形!币馑际钦f:我去告訴天帝讓你重新回到人世間怎么樣?髑髏卻回答說:“何子之難語昔太素氏不仁,無故勞我以形,苦我以生。今也幸便而之死,是反吾真也。何子之好勞,而我之好逸也乎?子則行矣。”意思是說:我活著汲汲惶惶,甚感勞苦,今因死而歸真,你何必多事而讓我再生呢?

讀《髑髏說》使人很自然地想到了《莊子?至樂》篇中一則“莊子見髑髏”的寓言。兩者不但在創(chuàng)作構思、思想情趣擬人化手法等方面極其相似,即“萬物一府,死生同狀”;而且在情態(tài)形象的刻畫上也極其相似?梢哉f,曹植的《髑髏說》是從《莊子》中“莊子見髑髏”的寓言演化出來的,至少說是一篇模擬之作。雖然曹植在結尾處,來了一句“夫存亡之異勢,乃宣尼之所陳。何神憑之虛對,云死生之必均”,似乎回到了孔子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的模棱兩可狀態(tài),然而從曹子的詢問來看,“子將結纓首劍,殉國君乎?將被堅執(zhí)銳,斃三軍乎?將嬰茲固疾,命殞傾乎?將壽終數極,歸幽冥乎”,在死生困窘的狀態(tài)下,詩人是很傾慕莊子的灑脫的。只是由于時代環(huán)境的不同,曹植給它注入了一些新的思想感情,那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自己的被迫害的處境和精神上的沉重壓抑。

曹植的詩詞全集


本文來自:逍遙右腦記憶 http://www.yy-art.cn/shiju/936801.html

相關閱讀:現在是飲酒的時候了_詩歌鑒賞
謝安《與王胡之詩》原文及翻譯 賞析
李白《宿五松山下荀媼家》原文翻譯及賞析
漢書?紀?惠帝紀原文及翻譯
晉書?杜預傳原文及翻譯